最美基层干部 第一书记孟向东
——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驻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孟向东
春回暖阳好时光,辛勤劳作春耕收。阳春三月,盖州市东部山区到处万物复苏,生机盎然,春光无限。
在梁屯镇孙屯村的大山里,记者看到驻村基层干部与村民一齐上阵,现场指导翻地、播种、施肥,忙得不亦乐乎,一台播种机在耕地上来回穿梭,田间的钻井机器的轰鸣声响彻云霄,宛如正在演奏一曲欢快的劳动乐章。
人生因奉献而美丽,事业因拼搏而辉煌。在脱贫攻坚最前沿、在服务群众第一线,驻村第一书记扑下身子踏实干,下足“绣花”功夫、敢啃“硬骨头”,让一面面鲜红的党旗在脱贫攻坚一线高高飘扬。
孟向东,男,汉族, 1969年9月出生,本科文化,1984年7月参加工作,1990年7月入党,现任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审判员;2016年4月,由院党组选派担任驻盖州市梁屯镇孙屯村扶贫工作队队长、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两年来,在该村担任“第一书记”时,孟向东牢记使命、不忘初心,踏实认真、任劳任怨,不仅实现了户脱贫、村摘帽,扶贫工作还创造了多个第一,树立了党员干部“最美”形象,赢得了各级领导以及基层干部群众的好评。他先后荣获“全国法院系统先进个人”和“辽宁省法院系统先进个人”,省、市“扶贫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2017年底,由中宣部宣教局、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集团)联合举办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微电影征集展示活动尘埃落定。其中,由沈阳铁路运输中级法院根据真实事迹改编创作的微电影《一诺千金》获评30分钟类三等优秀作品。孟向东“最美第一书记”,用心用力抓扶贫,真情真意暖民心的精彩故事,描绘了紧跟新时代、领悟新思想、展现新作为的精神风貌。
加强管理
凝聚帮扶工作多方力量
孙屯村地处东部山区,是盖州市18个贫困村之一。该村耕地面积5026亩,现有农户942户,总人口3848人。其中,贫困户243户,占全村25.8%,贫困人口438人,占全村人口11.3%。孙屯村是个有名的"烂摊子",要想在这样一个落后村打开局面,一个字:难!
初到孙屯村,孟向东最先看到的是村干部缺乏工作热情,村务管理涣散,村“两委”形同虚设,村民们心有怨气,对我们扶贫工作也有质疑,有人认为扶贫就是给物资和钱款,有人说贫困户选择标准不明确,程序不公正,更有村民藏了自家的财物和家畜后要求纳入到贫困户中。面对这样的情况,工作队认识到,脱贫攻坚必须有党建引领,充分发挥村支部和村委会“两委”的龙头作用,以“两委”的凝聚作用带动全村合力脱贫。想做到这些,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从工作队做起,从发挥“两委”作用做起。
为确保扶贫工作落到实处,他还指导村“两委”进一步完善了会议制度,落实“四议一审两公开”制度,先后召开村“两委”联席会议、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70余次,对扶贫项目、扶贫款项的确定严格按程序办,并在村部广场进行公示。为了拓展村部服务功能,还在村部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设立兵役治安、民事调解等4个服务窗口,培训专人为村民们解答相关问题,既方便了村民,也使村“两委”工作效率得到极大提高。以前,村民们有问题满村子找村干部,如今,有什么问题都爱来服务中心坐一坐,问一问,唠一唠。同时,我们还大力扶持和培养村内有文化、有理想、有责任心的村民作为村干部后备人选,目前已经初步建立起村干部后备队伍。
孙屯村由三个自然村组成,由于地形狭长,全村最远跨度达10公里,村民居住分散,组与组、户与户之间距离较远。加之村内基础设施差,桥梁简陋,道路坑洼,给入户走访带来了许多困难,但这些都没有动摇工作队扎实完成精准识别任务的决心。孟向东走过孙屯村的每一条村路,将分散居住在22个村民小组的243户贫困户全部走访完毕,前后共历时48天,行程将近600多公里,并在调查摸底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贫困户和贫困人口名单,经政府审核把关后,全部张榜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工作队还根据孙屯村实际情况,重新建立了包括文字、图像在内的更加详实的贫困户信息标准化档案,全面掌握了孙屯村贫困户信息,并与每一户贫困户建立了直接联系。同时,工作队建立了“工作队——村干部——贫困户”三方联系制度,确保实时掌握贫困户情况。通过逐户逐人摸底调查,建村情民意“数据库”,采取“党支部+基地+贫困户”模式,工作队深入客观全面地了解了每一户贫困户致贫原因,制定出“贫困户脱贫出列计划表”。
面对精准扶贫紧张的工作进度,孟向东顾不得想太多,将眼前的压力转化为动力。水、电、路、房、环境整治等基础条件简陋是制约孙屯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是实现整村脱贫的最大短板。孟向东把水、电、路、房、环境整治等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重点,加强与镇主要领导、帮扶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到位各类项目资金,有效破解了群众生产生活难题。
通过走访调查,工作队认识到水、电、路、房等基础条件薄弱是制约孙屯村整体发展的最大瓶颈,也成了村民们生产生活中的难题。破题解难,村民们望眼欲穿。工作队在重点扶持243户贫困户脱贫的同时,把眼光放在全村,将村内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工作和帮扶的又一重心,加强与省市、县、镇及其他帮扶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想方设法提高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工作队在走访调查时发现,孙屯村道路硬化率极低,主干道与河道护坡间几乎没有完整的桥梁,村民们的房屋和耕地多在主干道东西两侧的山沟里,遇到雨雪天气,生产、生活极不方便。工作队坚持不搞形象工程,在修路建桥选址过程中不落一户,不错一家,把满足村民实际需求放在第一位。近两年时间,孟向东多方筹措资金,投入240万余元,完成9条水泥路硬化7360延长米;投入65万余元,完成农业生产作业道硬化8000平方米;投入160万余元,新修路桥、便民过水桥8座,解决了村民们的出行难题。此外,工作队还协调相关部门投入20万元,完成5眼农田深水井并投入使用;投入40万元,完成堤坝维护、河道清理4公里;投入14万元,建成村级文化广场2座;投入12万元,完成村部基础设施改造添置;投入4万元,完成村级医疗室添置设备及改造;投入9万元,购置农用三轮车2台、铲车1台;投入7.85万元,完成农村垃圾站点15个;聘用保洁工人及时清运。同时,发动全村力量齐抓共管,农村卫生管理成效明显,孙屯村面貌焕然一新。
因村施策
着力打造特色帮扶产业
路通了,家家户户通水了,孟向东心里却难安,村集体连一分钱也没有,咋带领群众奔小康,大河里水涨小河里才水满哪。孟向东的眉头又拧起来。
生活用品、学费、道路设施等硬件捐助和扶持,能解决暂时之需,但如何实现长远脱贫和发展,这是工作队所面临的智慧考验。该村经济来源多停留在收益较小的原始种养业。部分村民曾经种植平菇,因没有及时观察市场变化,损失较大。因为畏惧市场带来的风险,大多数人又种回经济价值不高的玉米。
孟向东认识到,平菇不获利,可以改种其它畅销的品种。脱贫要敢于观念突围,不能死守旧摊子。为此,工作队着力落实产业项目,把培育富民产业和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精准扶贫的治本之策。针对孙屯村没有特色支柱产业,村民对外部市场变化把握能力弱的情况,积极联系营口市扶贫办、盖州市扶贫办、梁屯镇党委、政府寻求支持,制订了以村级集体经济为主体,采取引进社会力量帮扶、建立农民合作组织、破解产业发展融资难题等举措,帮助农民拓宽致富门路。
为了找准项目,工作队多次调研周边市场前景良好的产业项目,结合农户需求,培育了三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即引进香菇种植项目作为孙屯村脱贫长期见效发展项目,将现有绒山羊养殖项目作为中期见效发展项目,把生产阶段的果树套袋加工项目作为短期见效发展项目。
万事开头难,大棚种植最缺少的就是资金。孟向东与各级机关单位协调,沈铁中院党组在此时为工作队送来了启动资金。如今,孙屯村已经落实香菇种植产业项目帮扶资金230万元并已建成投入生产,园区占地35亩,建成香菇大棚40座,建成配套恒温库一座,能够存储香菇3万公斤。去年5月初,大棚共生产优质香菇6万余公斤,且均销售一空。贫困户及贫困边缘户参与就业近30人,计划收益分红150人。同时,还带动回乡大学生建立香菇大棚12座,投放菌棒7万株,又解决了10余名村民就业问题。
村民陈恩元今年59岁,早年外出务工,后来因残致贫,现在到示范园打工,园里园外什么活都干。香菇产业项目的建立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找到了一个好项目,实现了订单生产,解决了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壮大中的“瓶颈”问题,促进产业化、规模化和效益化发展。
孙屯村脱贫由此有了“造血机”。项目实行股份制管理,贫困户以扶贫贷款入股成立合作社,占总股份的40%,各级各类扶贫款以村集体名义占股60%。分红时,四成收益确保贫困户收入长期稳定,六成收益作为扶贫专项基金,既让特殊人群利益均沾,也有防控风险能力。
孙屯村的另一个产业扶贫项目--生产水果套袋的鑫淼利民合作社也是红红火火。在资金和政策扶持下,去年,41岁的贫困户孙文斗与6个贫困户合伙,购买了3台生产苹果套袋的设备。如今,送货的车一趟接一趟,却只能满足梁屯镇1/10的市场需求。这个前景广阔的项目,预计总投资将达到100万元,直接带动20户贫困户脱贫。
致富带头人罗树良介绍说,2001年,孙屯村成立了盖州市双利养羊合作社,但由于资金不足,养殖规模始终在1000只左右。去年1月,工作队协调15户有养殖意愿的贫困户签署了《脱贫增收三方带动协议书》,为每户贷款5万元投资入股,扩大养殖规模。目前,合作社规模扩大,养殖绒山羊2500多只,养驴15只,还招收了2名贫困户在此打工,实现15户贫困户共30人通过分红脱贫,还带动周边村民20多户养羊致富。
眼下的孙屯村,河沟上架起“惠民桥”,平整的水泥路向山坳深处延伸,一路上能看到规划合理的香菇种植基地、绒山羊养殖专业合作社、果树套袋加工项目和油菜种植、油葵种植基地……“项目多了,村民有活干了,整个村子就活起来了。”孟向东说,为帮助村民们脱贫致富,村两委与帮扶单位一起出实招、干实事,乡亲们创业热情一个比一个高,每家每户都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村容村貌也更美丽了,越来越多在外务工的村民,这两年也回村搞起了产业。”
关注民生
提升贫困户生活品质
孟向东总说自己干的都是小事:“只不过是多跑跑腿、磨磨嘴皮子,不值一提。”可对于生活在山区的贫困群众来说,都是天大的事。
驻村工作队根据当地贫困户识别情况,制定了因户施策、一户一策的详细工作计划,分列出房屋改造、助学、产业扶持等多措并举扶贫推进方案。作为孙屯村的帮扶单位,沈铁中院党组高度重视驻村帮扶工作,专门听取驻村工作队汇报,确定以驻村工作队为前沿,两级法院齐心协力全面扶持,并协调相关部门确保全面打胜孙屯村脱贫攻坚战。在院党组支持下,两级法院法官与孙屯村243户贫困户建立起“一对一”结对帮扶,定期送去各种慰问品;确定多名法官一对一为13名贫困学生就学提供资助。同时,房屋扶贫工程、产业扶持工程等也相继展开。
罗屯组贫困户罗世荣老人已78岁,腿脚残疾的他有一养子多年没有音信,因为无法办理五保户,老人每月仅有不到200元的政府补助,房子破漏不堪。工作队把老人列为危房改建对象之一。前年夏天,一场大雨突袭孙屯村,孟向东带领扶贫工作队成员和村干部连夜冒雨赶到老人家时发现房顶已经坍塌,老人正无助地坐在潮湿的泥地上。当晚,孟向东立即为老人安排住宿,并第一时间联系相关部门,加快争取危房改造资金。房子再建期间,工作队出工出力,忙前忙后。在房屋上梁时,老人在房梁上悬挂了一幅饱含深情的对联,上联是:“感谢共产党”,下联是:“感谢习主席”,横批:“恩深似海”。当老人住进了宽敞明亮的新房时,不擅言辞的逢人就说:“驻村工作队给俺家办了件大事,真是咱老百姓的贴心人”。截至2017年底,工作队在盖州市扶贫办和其他定点帮扶单位帮助下,投入120余万元,对孙屯村20户贫困户的危房进行了翻建或异地搬迁;对 243户 开展了产业扶持,使243 户438 人实现了脱贫。
多方参与
开展健康教育文化扶贫
除了为扶贫工作组做好服务工作,孟向东还以真情、真心、真意做群众的贴心人。“不是说孟向东能力有多大,而是他用热心、诚心感动人,最终把事情都办成了。”盖州市扶贫办主任唐春英说,“村民有困难都找孟书记,不管大小忙他都会帮。”
在逐步改善村民物质生活状况的同时,孟向东也将眼光放在精神扶贫上。之前,农闲时村民都在打麻将、打扑克赌博,打架吵嘴的事时有发生,既影响了生活,又破坏了邻里关系。为改变这种状况,工作队先后在村内建立了两个图书阅览室,沈铁中院捐赠了桌椅、电脑和电子琴等物品;沈铁两级法院广大干警纷纷捐赠了各类图书共计1000余册,为村民送去了精神食粮。
为使村民们养成健康向上的生活习惯,工作队还千方百计为全村修建文化广场。可今年春节刚过,工作队就遇到了难题。看到工作队在村子南部和中部都建了文化广场,居住在村庄最北边的村民们向工作队表示不满。工作队也在为北边没有场地修建广场而发愁。这时,不知从哪里得到消息,已经身患重病、步履蹒跚的罗世荣老人多次找到孟向东,坚持要把自家房前的一亩多地无偿奉献出来,为村民组修建文化广场。他拉着孟向东的手说:“国家帮助了我,我也要回报社会,我要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老人虽然已经故去,但他的话却依然感动着所有村民,激励着大家。如今,老人家门前的文化广场已经建成完工,工作队将其命名为“世荣广场”,以纪念罗世荣老人对孙屯村文化建设的贡献和对工作队扶贫工作的支持。
现在3个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村民每天必去的地方,每天晚上组织村民在文化广场跳广场舞,在那里他们或跳,或唠,或闹。打麻将、打扑克赌博的没了,打架吵嘴的少了,邻里关系得到了改善。2016年12月30日,工作队举办了“孙屯村首届村民元旦联欢会”,全村百姓欢欢笑笑迎接新年的到来。在2017年6月30日,工作队举办了“孙屯村暨东部山区庆祝建党96周年广场舞汇演”活动,共有36个舞蹈队500余人参加汇演,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像过年一样汇聚于此,近1000人旁观。通过这些活动,既活跃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又拉近了扶贫工作队和村“两委”成员与村民之间的感情,为工作队及村“两委”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
新建村委会大院、启动村河治理、建设文化广场和图书阅览室……孟向东在村里每天忙得像个陀螺。“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孟向东说,“中央描绘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我将继续团结和带领全村党员群众,撸起袖子加油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设更加美丽的孙屯村。”
真情真意
孙屯村美好生活添动力
春回大地百花争艳,孙屯山村美景无限。在春耕的油菜地里,孟向东向我们介绍油菜、油葵的知识。
今年,孙屯村打造美丽乡村为目标以生态型、田园式农村建设为目标,把农村面貌提升与发展富民产业有机结合起来,推进造林绿化和特色种植,计划在孙屯村原3个自然村,每村种植绿化树苗1000米,共计3000米,树种为金叶榆和小桃红;同时,通过多地调研及请教农大专家,在孙屯村租地300亩,种植油菜和油葵。目前,头茬种植油菜,二茬种植油葵。种植油菜、油葵,既能为村民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有观 赏价值,为下一步打造生态旅游,吸引游客前来观光打好基础。对油菜、油葵种植的发展前景,孟向东信心十足:“油葵油味道好,比花生油市场价格高,是非转基因食用油,适合中高端消费者需求;而且,孙屯村的发展,油葵种植、服务、加工、销售将会形成一套完整的产业体系,农民们可以放心大量种植。在增加了农民收入的同时,这里形成了村在绿中、田在林中、人在画中的农村田园风光,吸引着众多的城里人前来游玩。”
“过去通往地里的那条泥泞路变成了平整的水泥路,村道两边的臭水沟不见了。”、“我们看病比以前方便多了!卫生所的环境也变好了。村容村貌环境也变美了。”、“新建的油菜、油葵基地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奔头了!”围观的村民为他竖起了大拇指。
“脱贫攻坚不但要让老百姓在物质上富裕起来,文化上也要‘富’起来,这个短板必须补齐。”“既然组织信任了我,让我到孙屯村任第一书记来帮助扶贫,那我就要用第一的冲劲、第一的韧劲和第一的干劲,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全力做好脱贫攻坚,确保孙屯村在全面小康路上不掉队,共筑伟大中国梦。”孟向东感慨地说。
记者 于学忠报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