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讲,“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其意思是:不用走出屋门,就可以推知天下的事理。不用望向窗外,就可以了解世界的自然规律。向外奔逐愈远,追求越具体,了解的道理却愈少。
在当下的信息时代,“不出户,知天下”,一台手机可以解决,这早已不是问题。但老子讲的不是事,而是理,是天道。你懂事,不一定明理;你有知识,不一定有智慧;你知晓天道,也不一定证道。
我们每天接触不同的人或物,以及种类繁多的信息。这些都是具体而有用的东西,就是某种知识,也能够转化为力量或价值。
我们很少关注形而上的能够触动灵魂的东西。或许我们大多数是实用主义者,认为这些无用的东西可有可无。“无用之用”,只有求道者知之。
因此,我们可以拥有很高的学历,很多的知识,但却没有多少人生的智慧,无法看破表象下的本质,终日在表象之中浮浮沉沉,随波逐流。
我们或许知道哲学或宗教的意义,但很少深入探寻,更不会践行某种信仰,知道不等于证道。比如因果律,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因为菩萨相信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所以,我们很多人毕生都难以触及天道的边缘,或者感受真实的自我与灵魂。真正地认识自我,才能认识世界;看透世界本质,才能看清真实自我。
认识世界的途径主要有两条,一是外求于法,通过逻辑推理与科学实证来发现世界的本源、本质与规律。二是内求于法。通过观照与感悟来发现世界的本源、本质与规律。
两种途径各有特色,二者殊途而同归。不过世人更相信前者,即外求于法,认为前者更正确,更符合人类的理性认知。人类对科学技术的过度依赖几乎丧失了自我,人类的终极问题不是我们会拥有什么,而是我们应该追求什么。
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秀才虽然不能尽知天下事,却能明白天下之事理。天下事不同,但理同,庄子言“通于一而万事毕”,这个“一”就是理,就是道。
同样道理,不用远望窗外,也能明白世界的自然规律,即能证得天地万物自然之大道。
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世界与自我。每个人的心就像一面镜子,或平面,或曲面,或有色镜,或无色镜,或镜面干净,或镜面染污。
只要我们的心镜没有积落世俗之尘,“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就能真实映照大千世界。
老子如何明白天下事理的呢?就是内观法,虚极静笃,以身观身。
悟道证道,不用远求,道就在身边。道,不在天上,而在人间。不在外面世界,而在内心里,因为,“道”无所不在。
所以,老子讲,以身观身,以家观家,省察自身,就能知晓天下事理,一叶即可知秋。
佛讲“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现代全息理论也告诉我们,每个人与整个宇宙息息相关,每个人都包含了宇宙的全部信息,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宇宙。
道通为一,万物一体。我们认识自己,即是认识世界。了知世界的真相,也能更清醒地认识自己。
“知者不博,博者不知”,知识不一定越多越好,而智慧却是“为道日损”,“少则得,多则惑”。知道,更应证道,知行合一,方为大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