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期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从前有一个人送了一条鱼给郑国的子产,子产让小吏把它养在池塘里。小吏却偷偷地把鱼煮来吃了,还编了个说法,对子产说:“说刚放生时,鱼儿还半死不活的,不一会儿便摇摆着尾巴活动起来;突然间,一下子就游得不知去向了。”子产说:“它去了它该去的地方啦!它去了他该去的地方啦!”小吏从子产那里出来之后说:“谁说子产聪明呢?我明明已经把鱼煮来吃了,可他还说,它去了它该去的地方啦。
闲读《丰子恺漫画古诗文》,读到了《孟子.万章上》这一段节选。这一段古文,叙述的故事还算清晰,不难理解,可是最后一句“故君子可期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却令我雾里看花,不甚理解。偏偏这一句又是本段中最重要的一句,是作者表达观点和思想的一句话。不明白这一句,也就不能理解作者讲这个故事到底是要表达什么。
有一种解读是这样的:君子可能被合乎情理的方法所欺骗,但难以被不合情理的方法所欺骗。骗子有术,也有限。有术就能使人受骗,不仅使普通人受骗,就是有德有才的君子,像郑国子产那样有才德的人,也照样受骗。只不过这里有个条件,就是你把谎话说圆,说得合情合理……
看到这样的解释,我心里闪过无数惊讶和疑惑!这其实与我的直觉是完全不同的。虽然古文功底不好,不能确切地理解这个故事,但是有一种隐隐的感觉,我好像有一点点明白它想要表达的“道理”,它似乎还在某种程度上与之前的一些关乎人生的疑问对应上了。
向在大学中文系教书的朋友求教,朋友很审慎地帮我查了资料,给了我一段“今天的人”的理解,不知道这一段来自何处,但是却与我的直觉感受不谋而合,摘录如下:
“合情合理地相信别人,不仅是仁者,也不失为智者。他在被小人欺骗之前,已然站在小人无法企及的高处。用合情合理的谎话欺骗别人,不仅是佞者,更是愚者。他在损害别人之前,自己先自堕落。君子不怀疑正当的东西,不质疑合情合理的东西——因为,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比防范受骗还重要。”
我觉得,不往大处说,“维护一个社会基本的信任底线”,就每一个个体而言,守住心里最基本的“信任感”“信赖感”,不是一件最有意义的事吗?
所以,“固君子可期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我是这样理解的:君子固然可能被合情合理的谎言欺骗,却不会被因别人的谎言和欺骗而改变心中的“正道”。这就是大智慧胜于小聪明的地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