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15 年起,我开始坚持写日记。说坚持,是因为那以前,我也写过许多,后来中断了。倒是 15 年开始,我偷偷地写,写完觉得心情大好,仿佛找到倾诉的人,于是,我就这么坚持下来。
记得有一年,我数了数,一年 365 天,我有一半的时间在写日记,现在回过头再看,发现许多日子,原本忘记了,看日记,又浮现出来。这是很奇妙的感觉,似乎这事儿发生在昨天,只是为什么这一晃,许多时光已不在。我怀疑自己的日子按下了快捷键。
翻看日记,找了 12 篇。如果说日记对我来说有什么用,我想,至少它能证明,我曾经的每一天,没有白白浪费。
——2015 年 10 月 28 日——
昨日想写之事,在睡过一觉后,便已忘记。我写字儿与做人一样,有时候太过随性,有些不好。比如昨日想写一些杂记,没写。后突发奇想,脑子里忽然冒出 Neil French,便跑去扒了他一晚上。计划是十二点之前写完,等到真正打完收工,已是凌晨一点二十。脑子经过高速运转,加之夜晚灵感爆发,每每写完,总会亢奋不已。这已是多次出现此种情况,想来不该,可又想写,到头来只能遭罪。
从星期一到昨天,我已连续从晚上九十点钟,忙到十二点过。原创的不易,使得我对于版权意识越发清晰,以前看书,总想着找些盗版来看,可现在却总想着怎么支持作者。倒不是我有钱,只希望以后有人能珍惜下我的劳动成果。这个社会若失去原创,到最后人会沦为行尸走肉。
我自是不想成为这种人,每日读书,偶尔写字儿,不断思考,若有一样没做,这一天便如白活。只是我现在这三样都未做好,书读得乱七八糟,字儿写得毛病百出,思想太浅不成体系。终究做的半吊子事儿。倘若有一样能如我所愿,我自心满意足。
可反过来想,若人生尽如人意,岂非无趣。我自是因为做不好,才想要坚持去做,若都做好,倒没有意义。人生须臾百年,不求超越,但求无悔吧,书这辈子是读不完了,字儿能否写的如我意,总归是由不得我。然则思想之浅薄,却是有办法弥补。
这两日已浪费太多时间在做微信上,今日写到这里。
另:收到老姐的生日礼物,附信一封,明年我就要当舅舅了,喜不自禁。
——2015 年 10 月 31 日——
昨日原已拟定写一篇,无奈做微信浪费太多时间,写到十二点一刻,忽然灵感全无,只能搁置不写,看几页书,睡觉。今晚闲来刷微博,在网上闲聊,倒把昨日许多灵感聊了出来。
我是个写字儿要一口气写完之人,若不写完,倒觉不爽,昨日也是头遭搁笔不写,却有些不习惯,但不得不谢谢这次搁笔,让我搜集到不少素材,看来字儿写完,不急着推送,停下来好好想想没啥不妥。
还是说些正经事吧。从我正式开始画画后,已有15天左右的时间,这期间增添不少画具,也买了一两个石膏,无非是简单的立方体、球体。出于没有老师指导,大部分时间都是我自己一个人在胡乱摸索,看视频,看文章,每天会花约一个小时的时间在绘画上,相对于那些专业学画的人来说,我这一个小时可以说是微不足道。进展缓慢,到现在为止方体还未过关。好在是兴趣,也不必当真,偶有乏味,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绘画于我,无非是好玩儿和练习耐心。我是性格不好的,需要一样技能来锻炼我的心性,绘画是最好的方式方法,它不会像钓鱼那么繁琐,只需要倒腾点儿画具,拿一支铅笔即可,这是需要极大的忍耐才能做好的一件事。好在这整个过程,有所收获,至少我逐渐明白方体的正确方法。相对于大多数教程上的一点透视,两点透视外、线条的长短,还有一条原则就是夹角的度数,度数越大,线条相应要端一些,反之亦然。
我不知专业美术课上老师是否会教学生去看度数,总之我看视频的过程中,没有老师提及此注意事项,原本简简单单的方体,若有一点不明,一味的让学生画,此过程确能培养出会画画的人,可是没有思考的过程,我想画亦是呆板,毫无生趣的。
画画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尤其拿起笔时,总会觉得时间会过得很快。不过我不觉得一天到晚花时间去画画有什么意义,喜欢就画,累了就休息,我不考大学,不需要如木偶般学习。
说来也怪,我在画画和写字儿的过程中,从昨天到现在为止,朋友圈还有人一直在刷二胎。有借势营销的,有欢欣鼓舞的,有义愤填膺的……牛鬼蛇神马面都要出来走一遭,这已不是常事,反正热点就是这样,一拨来了,一波又走,来来回回,永无止境。若有人从中变得聪明一点儿,不与人同污,倒是好事,可每次这样,确实心生厌烦。国家干预生育,确实有违人性,我看有贴计划生育横幅照片的,倒觉触目惊心,国家一边违反人性,一遍高举正义。遮羞布与无耻心齐上,脸皮之厚实在厉害。可在朋友圈转发与传播,有何意义?至少我现今能想到的意义是,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明白计划生育背后那些不堪之事。有些事我曾听老妈说过,我也因计划生育而成为「光荣」的独生子,以至于我现今性格如此,有时候想来,或许正因小时候太过于孤僻所致。至少我以后若有孩子,在经济能力允许的过程中,会考虑要两个孩子,一个孩子太过孤单,我小时候吃过苦的。两个小孩,就算是从小打架,那也是好的。
今日就到这里,看时间已一点过,睡觉睡觉,写了一周的方案,累煞我也。
——2015 年 11 月 1 日——
难得的双休,到最后毁在了喝酒、打麻将上来。这一天原本过的轻松惬意,到最后被小莫一个电话摧毁。我内心是不想去喝酒吃饭,但想到小牟生日,不去过意不去,只能去吧。在电话里先问好,需要打麻将吗?如果小莫说打,我可能不去,他说不打我才去的。可到头来他失信于我,实在是无趣之极。
好在这已不是一次两次,久来我已习惯。只是的确对赌博一事不感兴趣,我生来对别人的钱无所贪念,自愿本本分分挣点老实钱,而麻将一道,我虽学得一招半式,也只不过是输多赢少。至少在牌桌上,我是个不会贪多之人,但凡贪念一起,总归不是好事。无奈这是应酬,推脱不掉,只能浪费自己的时间去做这些无聊之事。
我不知小莫心中是怎样考虑,但觉他如此下去不是办法,一个人混社会,一靠人脉二靠实力。若人脉好,能在社会上混得风生水起自然是好很多。若有足够的实力,学成真本事,不求人,我则推崇备至。现今看他创业、买房,屁股欠下一大笔债,倒不觉心慌。不愿勤勤恳恳做事,实在是令人不解。我们三兄弟,西瓜倒是废得差不多,而他还有些盼头。我只能顾我自己,其他人,实在是无能为力,能帮多少是多少。很多情况我是没法,对于一个只会天天看书,工作,生活过得单调乏味之人,我想他们也知靠不住。人生在世,便是如此。
今日牌桌上输 50 左右,上周我过生,小牟帮我赢了 100 多,进账出账,倒赚了 50,除去两次打的费,这账算是抹平。不过回家后又花了一笔钱,京东双十一活动,已买几本书,之后是欠下的白条等等,一觉醒来,还想去买一件衣服,这个月才刚开始,没想到消费如此之多,实在是不该。往后应该节制,少买书,多看书。
今日就写到此处,喝多了酒,已有头痛症出现,实在不知还想写些什么,早些睡吧。
——2016 年 1 月 19 日——
锅里煮着上周从广汉带回来的兔头,这包兔头在未开封时还能保存许久,现在开封,里面窜进去不少空气,现在只能保存一个星期了吧。
近来琐事居多,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都有或多或少的烦心事,一遇到这些事,我内心都惶恐不安。现细细想来,是因为在我人生道路中,没有人能给我指点一二。如果是换手机,是换锤子还是一加,最后在征求小莫的意见后,还能做出选择。但生活和工作,只能自己去思考。
每天倒数放假的滋味并不好受,毕竟这是一种类似于懈怠工作的表现,脑海中反复思考着明年的规划,重新找一份工作,存钱,买单反,学学摄影,多读几本书,看还能不能认识一些有趣的朋友,当然最好是在网上,因为线下若太熟络,必定会浪费我个人太多时间,这并非我愿。
一月份领导工资,毫不犹豫买了几本书,有一本《海子全集》,虽然在 Kindle 里有这本书,想来还是要买纸质的,因为诗歌的书,可以一直看一直看,我愿意读诗的时候感受纸的温度,这点 Kindle 无法代替。
想想,现在买的最多的书,都是一些没有电子版,或做得非常棒的书,还有就是一些不再发行的二手书。也正是因为在孔夫子买的多了,就这样加了一位做二手书书商的微信。曾经发过一个朋友圈,他在我底下留言,说他生平领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全买了书。我很敬佩他,只是因为这个世界像如此之人越发稀少,他敢于去追求,就像现在他所从事的行业,也与书有关。
我多想像他一样,可现在无法做到。希望在人生的道路上,我能有那么一天。
——2016 年 1 月 24 日——
这是我生平第二次见到雪。但在我妈记忆里,这是她生下我后,第三次见到雪,因为她生我的那一年,也下过雪,只是当时我还是个奶娃,就算看见,也毫无印象。
第一次对雪有印象,是在一张老照片上,我们大家人,七八个男的女的站成一排,照片里有我姐姐、哥哥、弟弟,大家都穿着厚厚的冬衣,站在雪地里,变成回忆。时隔二十年,雪又来,可我们这些兄弟姐妹,很难再聚在一起拍一张照,大家都天各一方,甚至各自为家。
早上起床刷朋友圈,看见重庆的朋友都在晒雪景,这是我唯一一次没有感到厌烦,甚至觉得很高兴的情景,因为我太盼望重庆下雪,毕竟这辈子见到雪的次数是个位数,若论雪堆积,也就区区两次,生命中看见大多数的雪在天上还是好好的,可一旦落地,则化为水。
我生命中第一次看见雪堆积,是 7 岁那年,那年雪下得特大,我在自家楼上堆雪人,很冷,手通红,但是高兴,后来雪人堆成,很丑,歪歪扭扭的身子,红色萝卜鼻,两颗黑黑弹珠眼。左手为扫帚,右手是铲子。我看着它在阳台上站着,手虽然被冻地红通通,冷冰冰,可心里高兴得不得了。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高兴,总之是高兴。现在看看,似乎很多小孩天生就喜欢雪,或许雪的白,将孩子内心的洁白反衬出来。
第二次雪堆积是今早。我推开窗子,外面的房上堆积成厚厚的一片白,内心瞬间明白「寒天大雪,推窗一望,屋瓦皆白」的意思,这是我前段时间桌面壁纸上的一句话。相比朋友圈满屏「下雪了」「好白的雪」的不知所云,这一刻让我明白读书的妙处。这浅浅的几个字,就这样把我看白茫茫雪时那种惊喜的心情,很简单的表现出来。
这一整天,我在上班路上,走在雪中,也分外高兴,同事关切的问我,为何不打伞。我笑说,没伞。内心却是另一种想法,好难得看见雪,打伞岂不是浪费大好时光。就这样,上班时我冒雪前行,下班时冒雪回归。走着走着,我就看那路灯照着的雪,簌簌落下。脑海中浮现的是小时候学过的一篇课文: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小时候学课文,我一直在想,雪到底是像盐巴一样落下,还是像柳絮一样飘下。等到我今日看见雪花飘飘然落下,发现它是「未若柳絮因风起。」可一阵狂风刮过,雪又忽而急坠,这时的它是「撒盐空中差可拟」这一比较,才知此文真意。
很多时候,人脑海中有许多潜意识,只有在一件事触动它时,才会发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去通过文字感受生活。
——2017 年 1 月 4 日——
回家后已是晚上九点,下午三点半月总结会议,将近八点结束。按计划进行的跑步时间被挤压,等到回家,吃饭,洗澡后,时间已到十点。这就是我今天仅剩的时间。
我原计划于今日读完《灯火夜微明》这本书,看样子是完不成了,还好,没看完,我也可以聊聊这本书。
我双十一买这本书时,介绍里写,这是一本关于京城即将消失的书店的故事。买回来后,随意翻了翻,发现与其说是书,倒不如说是摄影集配字。在书里,介绍了北京大大小小的书店,三味书屋、鲁迅书店、单读等等,基本上是跑马灯样走了个过场,完全没必要出一本书出来。
我现在可以总结这本书的写作格式,开头写如何到达或者找到书店,中间拖拖拉拉写书店里的装饰,书店特色,有什么类型的书等等,最后来个有点儿文艺范儿的结尾,文字完,最后随意甩照片上去。读着这本书,就像是在看书店介绍,好无趣味。
我原以为,在这本书里会记录每家书店的情感,以及不少趣闻,哪知干巴巴几句话,随意拼凑成的语句,略显矫情范儿的文字,这样也能成一本书,我实在是大失所望。
读到一半,我翻了翻书的背面,发现是一位高中生所写,心里对这种流水账似的写法,又多了几分鄙夷。
书写得不好,我自然看得也潦草,所以现在还差一点就可以读完。
不过在这本书里,倒使我想到重庆的书店。
记得前段时间,有新闻报道说精典书店搬迁,从解放碑搬到南岸。我在搬迁之前去过一次,书店在一栋上百米高楼的地底下,若不是书店招牌大,我可能不会发现。
沿着石梯往下走便进入书店,里面灯光算不上明亮,只能说是暖黄色,不知道是因为墙面涂成的颜色反光,还是整个室内环境便如此设计。
在书店里,进去后会有一个圆形的小房间,里面摆满了畅销书,之后有一条走廊,走廊两边安的是旧重庆的壁灯,上面吊着几架电扇,两边是书,一排书延伸过去,出现一个方形的书屋,屋子中间放着板凳,上年纪的人坐在那里安静的看书,也有少数年轻人。可以想见,店主如此布置,自是把看书人放在中间。
我沿着这方形的书屋走了一圈,没有什么特别的发现,对这书屋的感情,也没有新闻报道里说的那么深。不过出来时,还是买了本关于重庆方面的书,结果回家打开后翻阅,发现这本书介绍的全是重庆文创园里面的产品,实在是无趣之极。
我现在很少去书店买书了。对于书店的记忆,有些模糊,想想曾经读高中时,从书店租来的书,因为太喜欢而舍不得还,宁愿不要那租金,也要抱在手里。等到我出来工作后,再回家,想去学校外面那旧书店看看,发现许多书店已关了门。县城里仅存的两家书店,也多以卖教辅为主。
有时候我会想,这个时代没人喜欢看文学、艺术、哲学、历史、自然等方面的书,是好事,因为没人买,书的价钱自然不会高,我可以多读一些。可想到偌大的国家,连几家书店也没办法扶植,反倒觉得这个世界太不美好。
曾听人说,一个国家的人民过得好不好,去看看那个国家的美术馆有多少。那么我想知道,国家的书店数量,是否能启迪民心。
——2017 年 1 月 10 日——
昨天网络上一群疯子刷小程序的过程中,我做了件值得纪念的事,给一位陌生人回信。
我和他素不相识,如果要说有点关系,无非是他关注了我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微信公号,他加了我的私人微信,之后给我发了串长长的文字,希望我能为他答疑解惑。
我到夜里闲下来,坐在电脑前思前想后半天,才决定回复他。看过《解忧杂货铺》的人应该明白,给陌生人意见和建议,是非常慎重的事,所以我写得极其稳,在不断思考中写完。
写完后我发出去,内心像是帮人找到快乐般高兴,当然,我的内心也极欢愉。只是这件事是对还是错,我不得而知,幸运的是,我只是告诉他两个道理:人是选择性动物和遵循内心所想,除非必要不要被外界因素所困扰。
或许,每个人在年轻时喜欢想宏达的叙事命题,在网络或现实中讨论问题也如此,多是为些与自身无关的事情起争执,这是何原因,我不得而知。许多人在做决定时,总在考虑父母、朋友之间的想法,喜欢把这种想法归结为自己的无能。
一个人的无能,我想并非自己造成,而是用诸多办法去搪塞自己的懒惰。无论在工作还是生活中,我常提醒自己不要懒惰,至少我不喜欢做事被人追着屁股后面跑,而克服懒惰的方法,便是不管不顾一直往前跑。
人在什么时候最孤独无助呢?寂寞,也就是无所事事,闲得慌,不然为什么有事做的人,总是充实而满足的?因为没时间去瞎想。还有就是遇到问题不知所措,这是常见现象,因为需要去选择,到底是好还是不好,没人说得清楚。可人总是要去选,尤其是遇到生活中各种矛盾问题,所幸我做选择很简单,我明白,没有两全其美的办法,只能选害处最小的一面。
许多人的害怕和孤独,还有一个原因是外来影响,父母、朋友影响,事实上有多少事需要介意别人的感受?如果每个人的感受都要考虑到,那自己怎么活呢?
我是个人主义者,喜欢活出自我,一路向前。
——2017 年 2 月 3 日——
我妈如果今天看见我这么勤奋,一定高兴地发疯。上午十一点左右,我开始做大扫除,忙到晚上七点,到现在还有部分地方没有整理干净。这可能是我出生到现在,最勤快的一天。想想我以前在家里,是那种拖把倒了都不会去扶的人。
那我这一天的辛苦劳动到底值得吗?很难说。从现在身体的劳累程度来看,腰有些酸痛,时间好似浪费在无意义的劳作上,我只能将其归为,提前一天上班。
不过做大扫除,倒让我开始思考另一个问题,人到现在为止,为什么还要亲自打扫家,这种很简单的活儿,按道理来说,不是应该由机器代替吗?当然,我知道现在有扫地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我家也有,不过这些机器人并不能代替人去做如此工作。想想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史中,浪费了多少时间在打扫屋子中,如果能把这些时间利用起来,又可以做许多事。
我想到前段时间读吴军的文章,里面讨论到,现在的科技到底是进步快,还是慢。他在文章里写道,科技进步,促使不少人工所做的事,已能得到快速解决,比如通信设备提高、服务行业兴起、互联网的快捷等等,这些我们所能感知到的技术在不断进步。可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这个世界的进步还是很缓慢,比如感冒、癌症、艾滋病的治疗问题,火箭发射升空,飞机的运载、速度问题,这些似乎较之以前,没有太多改变,当然,看看现在的智能汽车、智能机器人,有多少进步呢?
由此可见,科技进步,是人类固有认知以偏概全的想法,若付诸于人身上,能做出的改变,还是太少,打扫家务是人类有了居所后,千百年来都在做的事,可到现在为止,还是没有能让人脱离人去做这件事的可能性。不知道什么时候,人不再为居所的干净动手,那么节省下来的时间可以干什么呢?自然不能吃喝玩乐,嘻嘻哈哈,相信还有许多事等着人去探索。
在清理房屋过程中,我一直开着电脑听《天天向上》,经过半年的改版,这次节目似乎找到自己的属性,从美食开始,进入创业者的话题,这点抓得很好,我在看美食的时候就在想,难道一直放美食节目,观众也会看腻的吧,没想到他们找到目前为止非常好的点突破,好想知道背后的策划人是谁,挺牛逼的。
现在《天天向上》节目最后几分钟,会有档《天天向善》的小栏目,不外乎在说谁坚守在非常贫苦的岗位,任劳任怨,无私奉献等事儿。在我生命中很长一段时间里,不明白有如此高尚人格的人,为何没获得很好前途。今天扫屋子的时候忽然想起古人一句话: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概是说,水干净地连细菌都生活不下去,鱼自然没有。人对别人的要求太高,无法与别人共处。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工作到现在,没有迟到过,是不是意味着要求别人也不能迟到。可想想有多少人能做到这点,我觉得几乎没有,所以管理过程中,会有迟到后罚款等弹性规则。
可话又说回来,弹性规则太过,也不好,还是得对人对事。就像前几天看到的文章中所言:凡是能从零做到五十分,靠的是天赋和直觉,能做到九十分,靠的是技艺,想要做到一百分,那只能是艺术。美国人喜欢做到九十分,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科技公司,法国人喜欢追求一百分,所以成为了艺术之都。那么我们国家能做到多少呢?
不过这是关于这档节目的题外话。我所要讨论《天天向善》中的人物,主要的思考点是:既然有时间为一小部分人做贡献,为何不把眼光放得长远一点,走出来,为大部分人做贡献。在一个山沟里面做事,靠慈善,走出山沟,去赚钱,之后把赚来的钱,用于建设、改善山沟里的居住环境与条件,岂不是更好的事?我不明白这档节目报道这些看似拥有高尚人格的人的目的在哪里。想来只能是政治正确中的无可奈何吧。
我越来越相信,这个社会若在不断提倡着什么,那么它必定缺少些什么,提倡不会带来多少进步,顺其而为要好得多,老子说:治大国若烹小鲜。顺势而为方为正道。
得,今天屋没扫干净,到乱七八糟地扫到十万八千里去了,我还是无法喜欢机械性运动,真心头疼。
——2018 年 1 月 6 日——
空气骤然变冷,天气预报说全国有8个省开始下雪。重庆外围地区在降雪,主城没有。这一周飘着雨,每天从被窝里钻出来,对我来说是场巨大的考验,身子温暖与冰凉的空气中徘徊,脑子不断与寒冷做着斗争,每天都像个失败者。
这应该是工作以来最忙的一周,每天上班开始写,排版,一阵煎熬后产出,回到家除了看书,什么都不想做。到了冬天,我的脑子常被冻住,冰冷的空气将我的大脑凝固,连看书也只想不求甚解。
从我开始读《资治通鉴》开始,每天晚上一页页耐心地读,我发现原本读着困难的古文,自己能读懂70%左右。昨天晚上我开始明白这本书的好处。里面充满着古老的故事,每次在讲一个道理的时候,司马光会先讲一个故事。昨天晚上讲的是吴起的故事。
对于吴起,印象里第一次听到还是在《圆桌派》上,一次对古风的回顾,有位教授说自己喜欢吴起。我昨天读的时候才发现,这种站在男权角度看历史人物的思想,还是很落后。在《资治通鉴》里,吴起是卫国人,为鲁国效力,在一次战争中,皇帝原本想派吴起去打魏国,底下有人进谗言,说吴起的夫人是魏国人,不能派去。为此,吴起将她妻子杀死。后来吴起听说魏王贤明,要去投靠。魏王的谋士里有人说,吴起能杀妻子,什么事做不出来。但又有人说,吴起打仗,无人能敌。魏王听后者,重用吴起。书里讲述吴起的义气,说他与士兵同吃同住,没有嫌隙。有位士兵脚上溃烂,他用嘴去吸溃烂部位。士兵回家将这件事告诉母亲,母亲哭着说,当年魏王出征,帮他父亲治伤,现在吴起也如此,应当以死相报。
我并不觉得吴起杀妻子有多么正确,但对于士兵的仁义,还是挺佩服。今天在网上查资料,才明白原来对于这件事有正反两个看法。想想吴起到底是什么人呢?谁也没见过,只能靠书本去评定。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我并不喜欢吴起。
——2018 年 1 月 8 日——
公司的会议室有两个用途,一个是开会,另一个是吃饭。很早以前,我没有习惯去会议室吃饭,原因不外乎懒得跑。虽然我知道会议室明令禁止在座位前吃饭,但依旧没有改掉这个习惯。直到后来我被行政抓住,扣掉 50 块钱,才慢慢养成在会议室吃饭的习惯。
会议室有很多,我个人喜欢阳光会议室,现在想想,最后一次进去,还是八月末,公司培训的事。那段时间真是忙,但是再忙,也要抽时间去学习和培训。培训完有什么用呢?好像除了川哥和佳哥讲得有些意思外,其他人我都没什么印象。现在想想,还是自己天资不够,学不到领导们的精髓所在。
我喜欢阳光会议室有一个原因,顶棚全是玻璃,阳光可以密集地打下来。如果是冬天,中午的时候猫在软皮沙发上睡觉,应该是件惬意、快乐的事。当然,我畅想过下雨天,雨点敲击玻璃,时而滴滴答答,时而兵兵乓乓,时而滴答兵乓,像是熊孩子在钢琴上胡乱按键。夜幕降临也是好的,如果天空够明净,一定可以看见满天的繁星,那时的天,或许正如周杰伦的歌里唱的:在屋顶唱着你的歌,在屋顶和我爱的人,让星星编织成最美的梦境。不过这些都是我的幻想,我既没在阳光好的时候躺在沙发上午睡,也没有在雨天听过琴键声,更没看见过夜晚的星星。要用阳光会议室是件麻烦的事,需要审批,我连吃饭都懒得跑会议室的人,哪儿会去走那审批流程呢?
离阳光会议室几米远的距离是咖啡厅会议室。我一直想知道咖啡厅会议室的名字怎么来的,因为我参加会议的时候,别说喝咖啡,连咖啡机,咖啡豆,关于咖啡的一切事物都没见过。难道只是因为它的内部装潢是咖啡色吗?
咖啡会议室和小卖部连在一起,有时候和同事去小卖部买东西,会听到隔壁的谈话声,说的是什么,听不清,想来也是某些项目的事。毕竟听那些不如我们在小卖部吃东西来得快乐,那边的嗓门比不过我们。
公司有几个会议室,我到现在还没分清楚。我常去的有两个,现在有一个成为实习生们工作的地方,偶尔不忙的时候,或者想偷懒,我就偷偷留下来和她们聊天。不过大多数都被嫌弃。我好像天生有种招人嫌的体质,还真是奇怪。想来是我常做些不正常的事情,也许是我读的书比她们多,她们嫉妒我?总之这种同事之间的关系,还真是难平衡。还好,打打闹闹,一阵嬉笑过后是漫长的工作之旅。
说起来,我最喜欢的会议室还是楼上有大玻璃的地方,那间会议室有一面墙是玻璃,偶尔会有人在里面办公,前几天是位设计,现在不知道去哪儿了。总之,每次有人坐那个位置,我都觉得特凄惨,除了做事,什么都干不了,可怜兮兮的。
这间会议室有露天阳台,阳台上有间玻璃桌,几张包豪斯款式的椅子摆在阳台上,春夏秋冬一直在那里,但每次去坐,都是干干净净。阳台上也种满植物,我认得出的只有多肉,其他那种大片叶子,长得枝繁叶茂的树木,认不出来。
如果没有会议,我常在这里吃饭。今天是不寻常的一天,我吃饭的时候,旭哥走上来,接着是两位实习妹子,梦伊和小健。我知道旭哥要开会,准备撤场。他叫我继续吃,说只是开个小会。于是我坐着继续啃我的猪蹄膀,边吃的时候,边听旭哥教他们做设计。先是问两个小家伙找参考图用了多少时间,用的哪些关键词搜索,接着再问看见文案是怎么想的。哪些地方是重点,我一听,这哪儿是教设计,明明是在教文案。我当时激动地就想拍大腿,这才明白设计和文案配合的真谛。而好的设计,拿到文案的过程,需要先内部消化,明白设计的重点和亮点在哪里。之后根据文案去想象画面。
我原本想多听听,无奈梦伊给我带的饭太少,只能听到这里。想想这一天的收获,也许就在于明白如何与设计师沟通,而身为文案的我,也要明白如何去把文字变成一种有画面感的物品。
——2018 年 1 月 10 日——
注意到我身上有烟味,还是晚上睡觉,脱卫衣的时候。那时候我躺在床上,回忆白天何时抽过烟,等到想清楚才明白,不是我抽,是办公室里的人在抽。说来也怪,越是压力大的人,就越喜欢抽烟。当然,我不抽烟不是没有压力,而是我会把压力放在运动上。
抽烟有害健康,是谁都知道的事,为什么抽,我不清楚。说起来,我也学过抽烟。那是在读小学的时候。我记得那天放学,一群玩儿得好的伙伴不回家,跑到学校外一块田地里。我到现在还记得那奇葩的地形。一块操场平平整整地在山底凸出的地方。隔着两面是学校教室,一面是住房,房子的另一面是田地。这种城镇与农村结合的操场,运动起来很不方便,尤其是球类运动。足球不能踢,篮球不能打。稍微用力,会飞到田里,没有谁愿意弄一身泥上课。
也正因为有了那块田地,我们放学后悄悄地跑到那里面躲着做些不为人知的事。有一天,不知是谁兴起,揣着烟进学校,下课后把我们一伙人叫到那片可以遮蔽的田地里抽烟。我没抽过,那时候也或多或少知道烟不是好东西,这是父亲告诉我的,虽然他到现在还在抽,但反复在家里提醒我不要抽。一开始,我拒绝,结果团伙中有一人就说,如果不抽,就不是兄弟。我一听,怂了,觉得情义很重要。于是拿过烟,学着电视机里抽烟的镜头,点起来,吸。这一吸不要紧,由于太猛,嘴巴发苦,整个烟在体内扩散,仿佛有种要潜进五脏六腑的样子。我看他们几个,抽的时候仿佛没事儿人般。倒是笑我不中用。抽过那一口后,我开始抽假烟,吸了在嘴里转一圈,吐出去。
从那以后,我或多或少接触过几次烟,大多数是迫不得已才接受。还好,我始终没学会抽烟。
工作后,我绝大多数的工作环境都禁止吸烟,只有一次,遇到新到任的领导,不管不顾地在办公室里抽。那时候办公室狭小,只有我和设计两个人。他整天云里雾里,喷得整个房间布满烟味,若不是那种呛人的滋味,我会以为自己是在仙界工作。我曾经问过他,每天抽多少,他说,有时候焦躁,会抽三包烟。我听后倒吸一口冷气,心里想,无怪乎每次出去吃饭,都会说胸口痛,想来想去,怕是活不久。
人为什么会抽烟,从我个人的观察看,大多数还是焦虑、烦躁,抽烟会给人一种很舒服的感觉,尤其是想创意,每天会面临巨大的压力,没办法,只能靠抽烟汲取灵感。不过在我看来,这始终是赔本的买卖,拼死拼命地为客户服务不说。还要搭上身体,实在是件不值得的事。
我也问过身边的人为什么会抽烟,茜茜说,敏敏在抽,不知不觉跟着就抽起来了。敏敏为什么抽烟,我不清楚。不过据说曾经她俩的公司整个团队都抽烟。说这话的时候,她俩还打趣地想把我带成老烟枪。想想这抽与不抽,还是件麻烦的事儿。
可话又说回来,如果哪天烟的价格像《春娇与志明》那样飞涨,直到抽烟的人经济承受不起,那该怎么办?烟,可以抽,好歹节制点儿。
——2018 年 1 月 12 日——
兴许是读书的小屁孩面临期末考试,这周坐公交车上班,道路异常通顺。每次差不多能提前半小时到公司。和往常踩点所不同的是,早到可以看见小区里的流浪猫。而我连续两次见到公司里的恶霸黄白干坏事。
第一次见它干坏事,是星期三的早上。那天雾蒙蒙,我乘着公交车到站,下车,在奋力跑过一段距离后,迈着轻快的步子进公司。公司的门外大约有一左一右两块草地。我在雾中看见一坨黄白色物体在草丛中很显眼。走进才发现是黄白蹲在深绿色的草地里,那种像是在拉屎的昂扬动作,已不知做了多久。我走过,原本想拍下这奇丑的姿势发朋友圈,没想到它忽然下蹲,缩成一团,故作可爱。那不雅的姿势没拍成,到把它拍成了一朵含苞待放的花。
很早的时候,公司同事在为流浪猫进来,如何上厕所的问题烦恼。现在想想,它们不时地进出,或许就是在外面上完厕所,再走进办公室。黄白是这样,不知道其他两只猫是怎样。至少那只麻猫不是这样。
麻猫的名字叫什么,还真有些难分。公司里有的人,有人叫他「金阿子」,有人叫它「洗剪吹」。反正我是叫它麻猫,至于它其余的名字,想来也无所谓。反正叫什么不重要。
麻猫应该是有个性的猫,走路的时候虎虎生威,像是电视里的某种扛把子,很有胆气。其次就是叫声,像坏掉的吉他,又像人生病时那种嘶哑的吼叫。如果它是人,应该去唱摇滚,我觉得《一起摇摆》应该很适合它。
麻猫除了体态和声音,还有个地方很不一样,它的蛋蛋很大。可能是我见过蛋蛋最大的猫,我感觉它的性欲很旺盛。没事的时候,我们会在私底下八卦,公司里的小黄白(公司有两只黄白)的肚子是不是它给搞大的。可据我观察不可能。因为有一次我看见麻猫走向小黄白,它见了麻猫,不管不顾地跳到我的桌子上,夺命而逃。
当然,黄白是怕麻猫的,公司同事都认为它应该是最怂的猫。我倒觉得它的怂是没有蛋蛋,只是为什么没有,到底是谁带它去做的绝育手术,除非黄白开口说话,否则这谜题没人解得开。
黄白怕麻猫到什么程度,通过今天我的观察可以判断。绝对是怕得要死的那种。
早上我下公交车,依旧一路小跑到公司,在打完卡之后,发现黄白站在门口,我打开门,它一溜烟地跑出去。我以为它要上厕所,也就没管它。等我把包放下,准备出去吃早饭,在下楼的时候,看见麻猫也蹲在门口。我打开门,它也一溜烟地走出去。我跟着它走,在台阶处看见黄白在吃草,它看见麻猫下梯子,整个身体忽然紧绷起来,几秒钟后,双脚一蹬,向竹林处跑去,麻猫看见立刻跟上。黄白见跑不过,不得不在竹林里往墙壁靠,麻猫浑身发出一股惊人的气势,好像在用余威压制它。没过多久,麻猫伸出腿挠黄白,黄白受了惊,翻身在地上一趟,开始胡乱地刨爪子,嘴里发出「嘶嘶」的声音。我第一次看见黄白被吓得要死不活。不忍心,用脚踢了踢麻猫,它扭头看了看,黄白趁此机会往草丛里钻。没曾想麻猫紧随而上,死死地用余威压制黄白,它再次躺在草地里,持续而焦灼的气氛再次升起。
我掏出手机看看时间,想着还要准时上班,不觉得用脚踢了踢麻猫,转身出门吃早饭。这一次黄白没有逃走。
等到再次见到黄白和麻猫,它俩在办公室里安稳地躺着,一副没事儿人的样子。好像这件事从来没有发生过。无怪乎有人说,猫只有三分钟的记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