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笼罩着厚厚的烟雾,东面的地平线上升起了成千上万道“礼花”,在黑夜中显得如此耀眼,如果忘记这可怖的战争,这是多么壮丽的景色啊!它们齐齐地穿破夜空,划着美丽的弧线向东岸飘去,可惜这不是节日的烟火,而是俄国人的“斯大林管风琴”!(苏军的喀秋莎火箭炮)
这是七十年后,一名名叫托普·舒尔茨的当年的德军少尉回忆当时布达佩斯交战的场景,这是1944年12月25日的圣诞节之夜,10000门苏军火炮攻城的一幕!
历史名城—布达佩斯70多年前,在复杂动因的驱使下,德国人、匈牙利人、苏联人、罗马尼亚人和保加利亚人在这座被誉为“多瑙河之珠”的城市中进行了史诗般的较量,他们都知道自己在未来的某天即将死去,但他们自视为大风中的一粒沙子,默默听从着命运的安排。枪林弹雨夺去了无数袍泽的生命,但幸存者仅仅是把手中的步枪握得更紧,等待下一次战斗的到来。抛开国籍和立场不论,那些勇敢的士兵,无论他们是已经逝去还是依旧健在,都有理由值得我们去尊敬,他们共同拥有一种被称作为“军人气质”的人格力量和一种被称为“袍泽之谊”的人类情感,在70年后的今天,这种超越物质利益的品质已经变得尤其罕见。
布达佩斯战役,是二战最为经典的战役之一,也是二战中最为血腥的围城之战!没有之一!
1944年的深秋,当800万的苏联军队以秋风扫落叶一般的姿态横扫苏德战场,并冲破苏联边境线,攻入德国本土和其占领下的中东欧国家之后,整个中欧地区都不禁颤抖了。紧跟着,到了10月,苏联的乌克兰集团军群就攻入了德国的战友国——匈牙利境内。然后,10月26日,苏联军队就抵达到了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外围,并展开了108天(二战当中最为漫长)的血腥围城战,即:布达佩斯战役。
布达佩斯战役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为漫长和血腥的城市攻防战之一,从苏军兵临城下到城堡山的陷落,共经历了108个日日夜夜的血战。与之相比,苏军攻占柏林仅花了14天,夺取维也纳只花了6天,至于发生在巴黎、布加勒斯特、贝尔格莱德等首都的交战更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即便是战争后期被宣布为“要塞”的德国城市中,也没有哪个经受了如此之久的战火洗礼:波森30天,柯尼斯堡77天,布雷斯劳82天,从交战规模上,它们同样无法和布达佩斯战役相提并论。
布达佩斯战役态势图只要了解些当时的战时态势,我们就会对这场厮杀的动因一目了然。作为匈牙利的首都,布达佩斯地跨多瑙河两岸,是从东面进入奥地利和德国南部的门户。具有1900年历史的这座名城至少经历过15次规模不等的围困,但没有一次造成的破坏能与二战末期的这次相比。布达佩斯一战,交战双方各有超过10万名的官兵献出了生命,另外因未能及时疏散,有超过38000名平民在战斗中成为不幸的陪葬品。讽刺的是,城毁人亡的结局原本是可以避免的。站在进攻方的角度来说,城市攻坚战需要充分准备,但斯大林为了政治利益不惜提早进攻,使得原计划速战速决的匈牙利战役陷入了旷日持久。从防守方的角度来看,守城并非目的,只是牵制敌军、稳定战线的手段,如果上述目标达成,那么就应尽快抽身而退,避免玉石俱焚,但希特勒却执迷于在布达佩斯城下扭转战局,这种为了目的不择手段的做法直接触犯了用兵的大忌。1945年1月间,他一方面接连发动了三次功败垂成的解围行动,另一方面却禁止守军自行突围,最后冷酷无情地责令布达佩斯要塞血战到底——历史证明,这些疯狂命令的唯一作用,就是增加了交战双方士兵和平民的伤亡数量。
而身处前线的士兵呢?他们肯定从战役伊始便预感到了战斗的艰辛,但对于杀戮、流血和死亡,他们没有任何怨言。
马利诺夫斯基元帅那么,参加这次进攻的苏军是哪一支部队呢?原来,这支部队就是由苏军马利诺夫斯基指挥的乌克兰第2方面军、托尔布欣指挥的乌克兰第3方面军,以及刚刚脱离轴心国反水的罗马尼亚军队和保加利亚军队,攻城的最高司令员是苏联元帅马利诺夫斯基,下辖:70个步兵师、3个坦克军、4个机械化军、3个骑兵军、3个筑垒地域、1个海军陆战旅,14个罗马尼亚步兵师和6个保加利亚步兵师;两个空军集团军;多瑙河区舰队;总兵力达到了110万人,此外,还有火炮近万门,坦克和自行火炮约2300辆,飞机2300架。可谓实力雄厚。
乌克兰第二方面军的统帅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是苏联红军一位传奇的将领。在伟大的斯大林格勒会战期间,正是因为他带领的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城下的坚决阻击,才打退了前来解围的德军曼斯坦因装甲集群,也才为苏军彻底歼灭德国保卢斯第六军团创造了可能!马利诺夫斯基的作战指挥风格一向沉稳干练,临阵若定。但是据史料记载,在布达佩斯战役期间的一百多天的日子里,马利诺夫斯基却一改冷静的风格,每天是坐立不安,暴躁易怒,常常呵斥部下,由此可见布达佩斯战役打得有多么艰难。此战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欧洲的收尾第二战,也是他一生中最为艰难的一战。维也纳战役之后,他又带着这支在欧洲战场上百炼成钢的部队,乘坐几百辆火车来到了远东,开始狠狠打击盘踞在伪满洲的日本帝国主义的军队了。
托尔布欣元帅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统帅托尔布欣元帅是另一位富于传奇色彩且低调的将领,他出身参谋军官,多谋善断且身经百战,布达佩斯战役之后的3月份,乌克兰第三方面军更是迎来了更为巨大的挑战,那就是巴拉顿湖的坦克大会战,德国党卫军的精英部队全部集结于匈牙利西部,欲给苏军一次致命的打击,但是乌克兰第三方面军却在托尔布欣的率领下,顶住了巨大的压力,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
然后,我们再看一看布达佩斯德军和匈牙利军队的实力就非常可怜了,其守城的最高司令官是德军的弗里斯纳大将,下辖有德军第8集团军(第4、17、29步兵军,第4装甲军),第6集团军(第72步兵军,第3装甲军,党卫军第9山地军、第57装甲军);第2装甲集团军(第1骑兵军);匈牙利第2集团军 (第9步兵军);匈牙利第3集团军:(第2步兵军,第8步兵军);第4航空队大约有588架飞机,共计51个德国师和匈牙利师另2个旅,内9个坦克师、4个摩托化师、1个摩托化旅、1个骑兵旅以及第4航空队,大约是50万人(35万德军和15万匈牙利人),坦克、驱逐坦克和突击炮约400辆。
弗里斯纳大将不过,尽管如此,当德军和匈牙利军队面对着强敌压境时,却丝毫没有感到恐惧,而是在德国元首希特勒的亲自命令下,以布达佩斯为核心、很快就建立起了一个极其坚固的防御体系。
1944年10月底,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一座曾经辉煌不已的欧洲都城,如今却笼罩在一片血雨腥风前的阴云之中。王宫山顶上阴森飘扬的万字军旗,广场上荷枪实弹的士兵,大街上川流不息的军车,随处可见的防御工事和不远处清晰可见的炮火,这一切都清楚地说明了一个令人恐惧的事实:已持续了4年之久的战火终于就要燃烧到这座城市了。
从1944年3月19日起,匈牙利就被纳粹德国完全控制,成为希特勒在欧洲"新秩序"的一部分,虽然米克拉斯·冯·霍尔蒂海军上将仍然保留了国家摄政王的职位,但是真正的独裁大权已经落到了纳粹德国驻匈牙利的帝国部长艾德蒙德·费森迈耶博士的手中。
霍尔蒂1944年夏天,德国在巴尔干和东线遭受了一系列严重的打击,在此不利局势下费森迈耶博士不得已勉强同意了霍尔蒂海军上将向内阁安插新成员的要求。8月29日,忠于霍尔蒂的洛格特什·戈热将军被授权组建新政府,霍尔蒂再次掌握了匈牙利的国家大权。
正如他在1942年至1944年之间所做的一样,摄政王立刻再次和盟军秘密和谈,希望能将匈牙利从希特勒的阵营中解救出来,避免战争的威胁。9月底他甚至向斯大林试探是否对匈牙利的未来感兴趣,10月1日,匈牙利代表团抵达莫斯科签署停战协定(但是三天以后德国人一获悉这次谈判的情况,德国驻军便立即占领了匈牙利所有的交通枢纽)。由于当时的政治和军事形势,再加上西方盟国对于多瑙河盆地命运的漠不关心,霍尔蒂的计划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失败。他原本希望在1944年10月15日签定一份停战协定,但是由于内部背叛等种种原因未能如其所愿。而且更加不幸的是,他们的计划被泄露了。
在柏林方面,早有察觉的希特勒马上下令党卫军别动队执行"铁拳计划",在几小时内逮捕了霍尔蒂唯一的儿子和洛格特什·戈热将军,以此要挟摄政王辞职和允许亲纳粹党派上台。但是年迈的霍尔蒂并没有屈服,而是按照既定计划准备向公众宣布"停战声明"。德国人随即迅速采取行动,突袭占领皇宫,霍尔蒂被迫逃亡。当时所有本应忠于霍尔蒂的匈牙利将军和参谋部军官们对于德国人的这个举动无动于衷,多数人对于苏联人胜利后可能影响自己个人安危的恐惧,远远大于对国家未来的忧虑。
费森迈耶博士在希特勒的扶植下,匈牙利法西斯政党"箭十字"党在10月16日上台,组成了新一届的亲德政府——这是纳粹德国的最后一个傀儡政权。甚至连费森迈耶也将此形容成为是"一次绝望的举动"。同时,匈牙利军队最高司令部被完全隶属于德国国防军最高统帅部,有部分匈牙利军官进行了反抗,例如匈牙利第1集团军司令米克洛什于10月18日倒向苏军并首先发布公告,告戒全体匈牙利人把德国人当作敌人。但是德国人几乎已经完全控制了大局, 11月4日,"箭十字"党党魁——前总参谋部退伍少校萨拉西·费伦茨被任命为国家领袖。这样一来,匈牙利已被牢牢的捆在了纳粹德国的隆隆战车上,不可改变的向毁灭的深渊步步驶去。
党卫军上将维登布鲁赫再来看看外部的局势:从1944年6月开始,轴心国军队在苏军的打压下,缓慢地从南乌克兰,经罗马尼亚向匈牙利中部后撤。8月25日,正在与苏军交战的罗马尼亚突然倒戈一击,对德宣战,这导致在比萨拉比亚的德国南乌克兰集团军全面崩溃。随即轴心国军队在9月中旬穿越特兰西尔瓦尼亚进入匈牙利境内,德国和匈牙利军队在重镇德布勒森附近勉强建立了一条防线。9月24日,南乌克兰集团军群改称为"南方集团军群"。
匈牙利箭十字党党徒1944年10月6日,已经攻占了罗马尼亚的苏军开始向匈牙利发动大规模进攻,意图歼灭在其领土上的轴心国部队,一举占领该国。经过近一个月的激战,红军部队已夺取了包括德布勒森在内的匈牙利东部大部分领土,并于10月底抵达首都布达佩斯附近。
在斯大林的眼中,匈牙利人的首都将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政治战利品:如果苏军能够迅速拿下布达佩斯和维也纳的话,那么他就可以在3个月后的雅尔塔会议上大大增加自己和英美谈判的筹码,他甚至暗示丘吉尔,苏军肯定能在圣诞节前拿下布达佩斯。于是在10月28日,斯大林下令由罗迪昂·马利诺夫斯基元帅指挥的红军第2乌克兰方面军(下辖第40,第27,第53,第46,近卫第7集团军,第6近卫坦克集团军,罗马尼亚第1,第4集团军,普利耶夫骑兵机械化兵集群和空军第5集团军,39个步兵师、2个坦克军、2个机械化军、2个筑垒地域,2个骑兵军以及14个罗马尼亚步兵师,约62.5万人,750辆坦克或自行火炮,1100架飞机)"务必在最短的时间——甚至3天内"攻取布达佩斯。
突向布达佩斯的苏军马利诺夫斯基元帅要求能够有5天时间来准备——他的部队自从7月份以来就一直在罗马尼亚、特兰西尔瓦尼亚和匈牙利东部毫不停歇的战斗,现在很需要休整和增援,但是这个请求几乎立刻就被斯大林无情地回绝了,他的回复是:"我明确地要求你在明天,就开始对布达佩斯发起进攻!"
从地图上看,布达佩斯被由横穿全市的多瑙河分成一对双子城——东岸的佩斯和西岸的布达。布达依山而建,地处河岸台地和石灰岩丘陵上,地势较高。周围被城堡山、格列特山和玫瑰山等山丘环抱,自古就是重要的军事要冲——尤其是抵御来自东面的侵袭。而都市化的佩斯地处平原, 无险可守,数个世纪来屡次暴露在来自东方的蒙古、土耳其、俄罗斯和罗马尼亚入侵者的面前。
布达佩斯的德国党卫军最初的两支德国国防军“统帅堂”师都部署在多瑙河以东的佩斯:“统帅堂”装甲师在新佩斯对面的北区布防。第13“统帅堂”装甲师的战区则由佛特一直延伸至首都以东和东南面的拉科什宫地区。同时两个师还有少数兵力和其它部队一道并肩在多瑙河西岸的布达作战。
大家可能一直都认为德军在布达佩斯巷战中的主角是武装党卫军部队,我想之所以会给人造成这样的印象可能有以下两个原因:首先,因为战役期间的城防司令、守军指挥部和后来的解围部队都是隶属于武装党卫军,一般人就会很自然地认为整个布达佩斯战役都是围绕着武装党卫军发生的;其次,由于相关中文史料的缺乏,德国国防军"统帅堂"装甲师本身也不被广大的二战爱好者知晓。事实上,两支"统帅堂"装甲师不仅是城防军中身经百战的主力部队(证明之一就是这两个师在围城战期间总共有2人获得橡叶骑士十字勋章,13人获骑士十字勋章,9人获德意志十字勋章,3人获陆军荣誉条章),而且作为布达佩斯城内仅有的两支装甲师,其火力不是以骑兵为主的党卫军部队可以相提并论的。
驻守布达佩斯的党卫军摩托化部队于是,二战末期一场最为血腥的围城战,就在作战双方的紧张备战之后,终于打响了。10月29日,苏军坦克集群则首先趁着德军在布达佩斯附近已经尚无重兵之机,突然发起了进攻,但就在战斗刚刚开始时就显得异常惨烈,进攻的苏军是伤亡巨大,然后,双方在一番激烈的拉锯战之后,苏联红军才最终在11月2日进抵到了距离布达佩斯的15千米处。但此时,却也再次因为德军的强大火力和顽强抵抗,前进受阻。
城内德军于是,此后,一直到了12月的20日,苏军的乌克兰重兵集团才以98000人的惨重代价在勉强击溃了布达佩斯外围德军的抵抗后,于26日在埃斯泰尔戈姆地域实现了多军团会师,并完成了对匈牙利首都——布达佩斯的真正合围。为此,德国布达佩斯守城司令弗里斯纳大将被解职,替换他的是党卫军上将维登布鲁赫。
早在布达佩斯包围圈形成之前,德军司令部就决定将这2个装甲师所属装甲团内全部的剩余坦克和炮兵团的“熊蜂”式自行火炮集中起来,组成一支快速反应部队——“统帅堂”装甲群,以便可以随时提供迅速强大的火力支援。因此在12月23-24日夜,这些机动兵力撤离了原先的阵地,乘着夜色渡过多瑙河,进入到城市的西南区——那里正是苏军攻城主力集中的地段。
城堡山正当他们的战友在多瑙河东岸战壕中俭朴地庆祝1944年的平安夜之际,“统帅堂”装甲群的士兵们已经投入了西岸的“炼狱”之中。在向布达南区前进的路上,装甲群首先遇到了在特勒克巴林克的红军阵地,德国坦克在自行火炮的支援下很快的就将其一一摧毁。随后中午时分,一场大规模的交战在布达厄尔什以南的山丘上爆发:整个“统帅堂”装甲群在这里和主力敌军迎头相撞!经过几个小时的激战后,苏军被迫撤退,身后留下了20辆坦克的残骸和大约1000具尸体。由于这次局部胜利,德国人能够如愿以偿地组织起该地区的防线。很快的,新战线的牢固程度就得到了考验:苏军在平安夜当天再次发起强攻,德国人的战壕里到处都在进行着残酷的白刃战,许多地段多次易手。尽管如此,红军最终还是重蹈覆辙。不过胜利者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在圣诞节早上,红军集中炮火对“统帅堂”装甲群进行了毁灭性轰击,他们咬牙切齿的意识到:面前这群缺弹少粮的德国人正在使自己3天内拿下布达佩斯的愿望逐渐化为乌有。
策划进攻的苏军当天苏军炮兵的炮火不仅仅落在了“统帅堂”装甲群士兵们的头上,还一直蔓延到了整个包围圈内——这也是大战时期最猛烈的炮击之一。佩斯顿时陷入一片火光之中,血红的色彩映亮了阴沉的夜空……”
布达佩斯的德军德国人的圣诞节就笼罩在这一片翻天覆地、浓烟滚滚的致命烈焰中,对于一些久经沙场的老兵们来说,接下来的事情已无须置疑:俄国人准备对匈牙利人的首都发动最后总攻了! 布达地区的情况一度十分危急:在圣诞节中午,苏军的装甲侦察部队经布达山渗透进入了宁静的城堡区。匈牙利电台首先发出警报,布达地区的匈牙利人顿时一片大乱,雅诺斯医院附近布达佩斯大学突击营一连未经训练的学生们在匆忙混战中奇迹般止住了苏军最初的试探性进攻。驻守在多瑙河以东20公里处维切什的党卫军第8骑兵师在接到紧急命令后,马上停止了他们的圣诞节庆祝活动,火速赶往西区市郊。在几小时内,他们就搭乘卡车驰过多瑙河上的大桥,占据了布达区的阵地。这些风驰电掣般的变动促使小规模的遭遇战逐步升级,双方将越来越多的军人投入到了血腥的战场中去。
城中大火最初的战斗在相邻的房屋、山岗和大道间四处爆发,双方都在尽可能的力争上风,由于没有足够的兵力展开象布达佩斯城外那样的突袭战,苏军只能一寸一寸地强攻。德国和匈牙利军队拼尽全力才勉强阻止苏军占领全部布达区重要高地的企图,保住部署在多瑙河东岸佩斯低地的轴心国部队不会腹背受敌。
城中的尸体苏军的“假日攻势”拆散了许多普通的家庭:他们抓获了众多正在城外进行圣诞节粮食采购的布达佩斯居民。而当佩斯东区内的居民通过仍然在运作的电话线,接到布达西区内的亲人或是朋友打来的电话,得知那里已经被占领时,个个大惊失色:他们根本没想到“可怕的俄国熊”已经包围并突进了这座城市。正被紧急调遣的德国士兵们惊讶地看到许多平民都不顾一切的要求搭车,试图回到正在垂死的布达佩斯:一辆德国军用邮件卡车捎带了一位年轻的妇女,当时她正在比奇凯采购食物,就当卡车在黄昏时分抵近首都的时候,德国人和那名妇女都目睹了眼前的不祥之兆: 将整个暗淡天空都点亮的炮火火光——这预示着俄国人已经不远了。
被炸毁的大桥当红军在西面的突破被阻之后,他们马上将矛头转向布达佩斯盆地的东区,北区和南区。12月26日,正当“统帅堂”装甲师牢牢坚守自己的阵地时,在他们东北面的第13“统帅堂”装甲师防线上通往Mogyorád以南的地段已被击穿。经过几乎2天2夜的血战,红军的攻势才于12月28日暂时被阻止。
奉命阻击苏军的德军为了尽快的占领布达佩斯,马利诺夫斯基元帅在斯大林的许可下,于12月29日向德国-匈牙利守军劝降,并派出2名军官—伊利雅·阿达纳舍维奇·奥斯达本科上尉和米克罗斯·斯坦梅茨上尉分别前往布达和佩斯递交最后通牒。但是两人的命运都很不幸:斯坦梅茨的吉普车在接近德军防线时不幸碰上地雷,车毁人亡。奥斯达本科虽然将通牒递给了守军,但是在回程途中穿越一片无人地带时遭到迫击炮的炮击,当场被弹片击中身亡。当天苏联新闻机构——塔斯社向全世界对该事件发表评论,将其称为“法西斯匪徒犯下的一次严重战争罪行”。 而守军也很快给予的回复:“拒绝投降!”
德军在战斗战后,被俘的德国“统帅堂”装甲师所属炮兵团第1营营长埃里克·克莱恩上尉被苏联军事法庭指控“故意指使谋杀”奥斯达本科上尉,尽管在身体状况极度虚弱的情况下他仍极力否认这一指控,但最终还是在1945年被判罪名成立,入狱25年。克莱恩后于1953年被证明无罪而被释放,并由苏联军法署署长亲自为其恢复名誉。 战火随即在29日再次重燃:在坦克和飞机的支援下,苏联步兵摧毁了匈牙利部队最后仅存的一点战斗力,成功撕开了在北部小镇恰姆尔的防线。现在,他们终于开辟了一条进入布达佩斯的主要通道。德军马上意识到所面临的危险性,经过几小时的拼死反击,红军的势头终于被抑制,短暂的危机暂时平息。但是从长远来看,德国人也不得不被迫后撤,紧缩防御圈。
浓烟滚滚的城市尽管损失惨重,布达佩斯守军目前还是顶住了苏军的压力。然而形势还是非常严峻的,一名第13“统帅堂”装甲师的老兵回忆道:“……我们打得不坏,但是俄国人可以随时补充损失的人员和装备,对我们来说这显然是不可能的,一想到这点就会让人产生强烈的挫败感,这真令人沮丧……”。这名士兵的话可以说是一语中的,事实上根据当年的作战日记来看,此时维登布鲁赫党卫军上将对于己方补给的担忧甚至要大于来自敌人的压力——守军每天至少需要80吨的给养。要是再不进行空运的话,他们连一个星期都不可能再支持下去了。
苏军喀秋莎火炮在29日至30日夜,以德国空军第4航空队(驻扎在奥地利、匈牙利和巴尔干地区)所属第4轰炸航空团和第2运输航空团为主的轰炸机/运输机编队对要塞内进行了第一次补给,它们冒着重重的高射炮火在市内的一条由赛马场临时改造的跑道上降落,在卸完补给物资后又一同撤走了268名伤兵(其中包括国防军总司令威廉·凯特尔元帅的儿子)。就算这样,仍然有数以千计的德国伤兵瑟瑟发抖地躺在地下室里痛苦地呻吟着。现在大约有20余万名装备精良的苏联红军将布达佩斯团团包围,而他们面前的几万名德国和匈牙利士兵却是筋疲力尽,丧失重武器,缺少食物、弹药和装备。同时包围圈内的局势还在进一步恶化:作为1944年的终结,为迎接1945年的元旦,红军10000门火炮在12月31日夜再次齐声怒吼,向德军阵地集中倾泻了一场钢铁风暴。
苏军在街道上战斗如果对于饱受磨难的守军来说,1944年是在一片惨状中划上句号的,那么1945年的第一天又让他们的希望再次复苏:自从布达佩斯被围后,德军内部一直在为如何打开苏军强大的内外双层包围圈(乌克兰第2方面军构成内层,乌克兰第3方面军构成外层),而争论不休,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解围行动是应该放在南面还是在北面。北面的方案主张发动一次快速的攻势直取布达佩斯,这样距离最短,时间也最快,但是缺点是必须穿过一片多坡的茂密丛林地区,这给进攻部队的前进带来很大困难。
而南面的计划则看上去更加合理一点:德军从巴拉顿湖和韦伦采湖之间向东进攻,夺回重镇塞凯什白堡,然后朝着东北方向,穿过相对平坦的地带直逼布达佩斯。如果能够成功的话,那么轴心国军队不仅仅能突进匈牙利人的首都,而且还能撕开半个第3乌克兰方面军的防线。但是它也有致命的缺点:耗时太长,也许守军坚持不了那么久了。在经过多方面的慎重考虑后,最终德军最高统帅部选择了更直接,但是也更困难的北面进攻的方案,并且将其定名为“康拉德行动”。(后来根据曾在1945年担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古德里安一级上将副官的瓦尔特·温克将军回忆:其实希特勒的本意并不是解救守军,而是希望能暂时缓解包围圈的压力,尽可能的坚守住布达佩斯。德军解围攻势的最终目的是建立一条在多瑙河流域和布达佩斯之间的走廊,将布达佩斯作为今后轴心国全面反攻的前进基地)。
苏军防空火力1945年元旦,由赫伯特·奥托·吉列党卫军上将指挥的党卫军第4装甲军(拥有坦克200辆,兵员60000人)从布达佩斯西北面发动了代号为“康拉德1号”的解围作战,其先锋党卫军第3“骷髅”装甲师和党卫军第5“维京”装甲师在经过短暂炮火准备的情况下突进到了陶塔(布达佩斯西北60公里处的一个小城)以南苏军第4近卫集团军第31近卫军的战线。虽然苏联情报部门事先知道吉列将军的装甲军已经从波兰调至匈牙利,但是他们还是失去了这两个精锐党卫军装甲师的踪迹,主要原因是党卫军装甲师使用的是和众多国防军部队不同的无线电保密系统,结果德国人的行动完全达到了战术突然性和快速突破的效果:到反攻的次日他们就将第31近卫军击退了32公里远!
在突破取得成功后,援军先头部队还给“布达佩斯要塞”发来一封令人振奋的电文——“我们正在路上,坚持住!”。面对德国增援部队的突破,苏军对此进行了大规模心理战,例如他们向守军广播道: “吉列正在赶来,但是我们也会杀了他”。虽然这些攻心战术对于匈牙利人,尤其是刚招募的新兵打击不小,但是却没有丝毫影响到德国人的士气,直到最后一刻他们都深信自己会被友军解救。
苏军战斗中小憩同时,德国空军也在尽最大努力缓解城内压力:1月2日,19架Ju52运输机和59架He111轰炸机对包围圈实施了空运,这多少减轻了守军缺少食物和弹药的痛苦——尽管状况相当不稳定。要塞司令部也集中了城中所有的防空武器,全力掩护这座生死忧关的“空桥”。此外,为了弥补严重的兵员损失(截止至1月6日,整个党卫军第9山地军的伤亡数字已达到5621人),包围圈的一切后方人员都被武装起来拉上前线,另外还包括失去坦克和大炮的装甲兵和炮兵们,所有的人都作为步兵继续作战。
守军们对于援军报予的希望也越来越大:1月3日,党卫军第4装甲军的先锋部队在3天内已经切入了40-48公里的崎岖地带,并且成功夺取了多瑙河南岸的部分地段,现在他们离布达佩斯仅剩下一半的路程了! 苏军布达佩斯包围圈外围指挥官托尔布欣元帅被迫将注意力放在这股来自西边和西北边的威胁上,他匆忙向塞凯什白堡以北投入了4个军(每个军的兵员平均在15000到25000人左右),试图维持濒临崩溃的战线。同一时刻指挥着布达佩斯包围圈内圈的马利诺夫斯基元帅也将一个攻城的步兵军调往西面“救火”。苏军的这些紧急调动勉强顶住了德军在比奇凯的前进步伐——后者距离布达佩斯仅大约30公里。
战斗小憩的德军因为篇幅过大,分成两部分推送,内容下一篇继续中~~~
本文内容摘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