卦语言与绳语言
文/慈天元
易经,又称《周易》,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哲学、卜卦、预测的典籍,其核心在于64卦象。这些卦象是由六个阴阳爻组成,每个爻可以是阳爻(表示为“—”)或阴爻(表示为“--”),组合起来形成不同的卦。易经通过这些卦象来模拟和解释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规律。
从某种角度看,易经确实像是一种“卦语言编程”。就像计算机编程语言通过代码来驱动计算机执行任务一样,易经通过卦象来驱动人的思维,引导人们理解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情况。易经的每一个卦象都有其特定的含义和解释,通过对卦象的分析和理解,人们可以得出对问题的洞察和解决方案。
与易经类似,母系时代的“结绳而治”也有其特定的“编程语言”——我们称之为“绳语言”。结绳记事是古代一种通过结绳的方式来记录事物和传递信息的方法。每一根绳子、每一个结、每一种结法都代表着特定的信息和意义,这种信息传递的方式在母系社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结绳记事的方法可以看作是一种“绳语言”。这种语言有自己的编码和解码方式,通过这种方式,人们可以记录和传递信息。例如,不同的结法可能代表不同的数字、事件或者命令。通过对这些结的理解和解码,人们可以获取到记录在绳子上的信息。
无论是易经的卦语言,还是母系时代的绳语言,它们都是人类社会在特定历史时期创造的特定语言系统,用以记录、传递和处理信息。这些语言系统反映了人类社会的智慧和创造力,也体现了人类对信息传递和处理的需求和追求。并且为当代的信息革命,完成了技术的原始积累。
#慈天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