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合规办学意识,提升诚信办学水平,才能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帮助学生开拓成长的空间
近年来,校外培训行业蓬勃发展,在满足学生个性化教育、差异化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违规失信等现象。时值暑假,校外培训行业进入一年中的忙碌期,也成为相关问题集中暴露的时期,值得引起重视。
校外培训丰富了教育资源供给,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近年来,规范校外培训、推动行业健康发展,既是社会共识,也是相关部门的鲜明工作导向。去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校外培训机构培训时间不得和当地中小学校教学时间相冲突”。今年以来,教育部持续推进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并开展专项治理“回头看”活动,要求各地对行政区域内校外培训机构再次进行全面摸排,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前不久,教育部等六部委发布《关于规范校外线上培训的实施意见》,针对校外线上培训存在的问题进行靶向整治。这些举措,有力整治了不少突出问题,净化了行业生态,更好保障了家长和学生的权益。
应当看到,严格监管态势下,绝大多数校外培训机构能够做到依法合规经营,但也仍有少数机构心存侥幸、唯利是图,不讲诚信、违规办学。现实中,有的培训机构只顾砸钱做广告招揽生源,而实际教学与宣传内容相去甚远;有的教学人员履历造假、良莠不齐,培训效果难以保证;有的收费缺乏依据、价格不够透明,遇到学费纠纷时学生权益难以得到有效保护。更有甚者,号称自己是经批准设立的正式单位,靠收取代理费、推销书画作品等敛财。这些以办学为幌子、以不择手段赚钱为目标的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切身利益,给校外培训行业带来“诚信负债”。
作为经营主体,校外培训机构谋取经济利益无可厚非,但这绝不是背弃诚信的理由。古人有言:“非诚贾不得食于贾,非诚工不得食于工,非诚农不得食于农,非信士不得立于朝。”无论什么行业、何种职业,都应当重信践诺,葆有诚信精神。也正因此,有人判断,“信用+”会带给下一个10年巨大商业红利。自觉增强“信用+”的意识,才能赢得信任、赢得市场。更何况,校外培训机构还兼有教育主体的身份,担负着立德树人的责任,自己首先要当讲诚信、守信用的榜样,自觉做到守诺、践约、无欺,牢记道德底线不可触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强化合规办学意识,提升诚信办学水平,才能使校外培训机构成为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形成校内外协同育人的良好局面,帮助学生开拓成长的空间。
信用是现代社会的必需品,提升诚信水平,可以更好地助推行业发展,增进公众福祉。对突出的诚信缺失问题,既要抓紧建立覆盖全社会的征信系统,又要完善守法诚信褒奖机制和违法失信惩戒机制,使人不敢失信。观察社会上出现的种种失信现象,背后的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惩处力度不足、失信成本偏低,导致相关行业缺乏促进规范发展的长效机制。因此,除了让相关法律法规长出牙齿、织密覆盖全行业的监管体系,还应当充分发挥信用的约束和激励作用,大力营造“知信、用信、守信”的良好氛围,引导相关市场主体诚信经营、高质量发展。进而言之,在信用建设日益健全完善的背景下,任何企业或个人要想行稳致远、收获成功,都必须坚守诚信,用诚信铺就发展的道路。
《 人民日报 》( 2019年07月31日 05 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