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选择轮岗的项目时,回顾自己一路走来都是在自己的小领域里去努力做成成绩,但是视野和格局的扩展缺显得有些少了,也是这两年开始反思自己的学习,而得到APP的兴起,让学习变得更加的便捷,也能够相比现在爆炸式的碎片化能够体系化的接触一门学科知识。在罗胖《时间的朋友》的演讲中我购买了几本书,趁着这两天轮岗的空虚,赶紧拿出来阅读一下,想要在书中扩展自己的视野。果然《变量1-看见中国社会小趋势》没有让我失望,作者何帆著书立作的愿望也让我很动容,他用自己走过的世界,用自己观察到的变化来告诉我们这个世界的变化。
我还是蛮认可他的叙述方式,大树模式的叙述方式既能够看到中国的母体整体情况,又能看到成长的枝丫之间的变化,有宏观的,有微观的,读起来更有故事感,或许也像作者说的能够建立历史感。
上面刚说的是关于读书的感受,现在想更多说下读书本里内容的感受。
何帆在书中提出了5个变量:
1、大国博弈
2、技术赋能
3、新旧融合
4、自下而上
5、重建社群
阅读的时候,我会尽量带着我个人以及我现在所在的企业、行业的视角去代入,不过更多时候像索取,可能因为以前接受这些内容较少,很难做到融会贯通,单纯在吸收着作者的观点,没法去判断对与错、是与非。没事,慢慢来,深度思考就是建立在愿意去思考上面来的,想要达到深度思考,就得学会不断的思考、探究。
中国经济发展的三个重要推动力:工业化、城市化、技术创新,在三个推动力的发展下,呈现出来的慢变量、快变量、小趋势是哪些?从慢变量中寻找小趋势,慢变量是牵引历史进程的火车头,在未来的时代小众才是主流。
我们先看下第一个变量大国博弈,随着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中美关系的变化呈现出来的就是大国之间的博弈。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不断的赶超着美国这个霸权大国,而且我们的发展是非常迅速的,增长之快让国际上的大国对我们更加忌惮。因此何帆观察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出现了一群想要下车的人,他们不愿意让全球化和技术进步的太快,而我们中国是一群刚刚挤上车的人,因此虽然在同一辆车上,但是想法截然不同了。在西方社会,人们谈论一代人的时候往往以20-30年为时间单位,但是在中国一般以10年为单位,比如60后、70后、80后、90后等等,而这也反映出了我们中国社会变革的发展非常的快,我们也相信经济会持续增长下去,而且我们中国人接受新鲜事物的能力也更强,就像现在智能手机连很多老人家都会使用。但是经济高速增长的时代是无法永远持续下去的,从2019年开始,慢慢地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会放缓,我想这也是为何罗胖在演讲的时候会说到,2019年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却是未来十年最好的一年。站在2020年初这个疫情影响了这么久的日子来看,确实2019年真的挺好的,那是不是过去十年最差的一年的,我个人的感受并不明显,可能企业也在竞争中发展,我们公司面临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大企业展现出来的依然很有大企业的风范,面临外部环境的快速变化,我们也能够很好地应对,具体怎么应对的,我想这也是我接下来学习的重点,对行业、对市场环境、对企业的经营运作都能够有较全面的认知和了解。那面对这样的变量,我们能做什么呢?我在想不能太乐观的看待经济能够快速增长,但也要有自信中国能够发展成为世界第一大国,国内经济的稳健发展,对我们企业发展、个人发展来讲都是有利的,拥抱变化,拥抱未来。
第二个变量是技术赋能,在这个章节里面我感受到最深的一个观点就是“只有当技术和市场投缘时才能擦出火花”。这一点我还是非常认可的,当市场接受这样的新兴技术时,有可应用的场景时方能擦出火花,最近很火的生鲜电商,社区的团购、拼团买菜等等不就是疫情期间的需求激增引发了这些APP的用户量爆炸式增长。所以决定未来新技术影响力不是其技术的先进水平而是能够发现的应用场景,这一点我觉得还是要持保留态度的,虽然应用是真的很重要,但如果只为了应用而去发展技术,那就缺乏技术的创新性了,技术还是要能够走在前沿,引领我们时代的进步的。当然对我们企业而言,像我们公司非常重视科技,那么科技的部门就应该专注在企业的应用领域了,只有研发的部门能够根据实际应用场景去设计出更好的产品时,我想企业也一定能够得到快速的发展吧。在这里我还是挺想跟公司的科技部门说深入到一线去吧,真正的搭建起一套可应用的智慧物流体系。另外作者还有提到的一个道理,在工业革命时期,美国的成功经验是找到了流水线,在信息化时代,中国经济要想最终胜出没要靠群众路线。中国有两个优势,一个是“工程师红利”、一个是“市场红利”,在这两个优势之下,我们企业的发展要利用好“工程师红利”,增加研发的投入,大胆试错,快速迭代,也就是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模式,去做技术的创新应用。
第三个变量是新旧融合,过去几年互联网大学就像当年来自中亚大草原的游牧民族,兵强马壮,来去如风,在互联网大军的攻势下,传统产业的护城河形同虚设,但是到了2018年,这股“唯快不破”,精于“降维打击”的大军,却无法攻破汽车行业。其实也可以看出,互联网的快速崛起在他能攻破的领域得到了快速增长,但是传统行业固然也有其牢固不可破之处,所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之间如何更好地融合,也许是未来要重点思考的点,我觉得两者并不是对立的,新兴产业是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传统产业也是有社会需求存在的,所以很多回归到市场和用户本身,从用户需求出发去做产业的变革创新,这才是最重要的。旧的不一定是过时的,旧事物同样蕴含着创新的基因,新的不一定是更好的,甚至新的并不一定是新的。创新不是简单地弃旧扬新,而是不断地回到传统,在旧事物中发现新思想。
第四个变量是自下而上,这里讲的是城市化的建设变化,以前城市化建设是自上而下,由政府主导的飞速发展的城市化,而2018年,作者观察到一个信号是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已经无法持续,城市不会总是扩张,有的城市已经开始收缩,未来的城市是多核的。中国城市正在爆发一场“颜值革命”,互联网会颠覆传统的城市空间概念,引发各种小而美的创新活动。对我们个人和企业而言,抓住这个小趋势,对于我们物流企业来说,在每个核心里都要都能渗透进去,并且形象的升级很重要。
第五个变量是重建社群,这个在今年疫情期间的表现特别明显,每个社区之间的独立性以及社区经济的发展都有了很大的变化,当然作者的社群概念应该是更广泛的,不仅仅是社区,还包括不同的群体之间的联结,为什么会出现重建社群的新变量呢?作者说这是一股由多种历练汇集而成的激流,第一种力量是丰裕社会(那就是生产的东西不止满足生存需求,而且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欲望。不是需求在推动生产,而是生产在创造人们的需求。),第二种力量是择邻而居,第三种力量是网络连通。我不知道重建社群能带来什么,书上也没说的很清晰,这种变量之下,我想人们会更加根据自己想要的去选择社群加入,而不同的社群焕发出来的也是不一样的激情与色彩。
很快的五个变量就讲完了,回顾写读书笔记的时候,发现更多的真的就是在了解这个故事,那这些故事背后的逻辑就是这些变量,那这些变量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是政治格局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进步,是经济发展的规律、也是人类的共性,这些都有,所以去研究人的行为、经济环境的变化、政治格局的形式、这些都是大树的树枝,树枝如何生长,支撑树的力量是什么?有好多值得探究的东西。
今天在交流个人的IDP要怎么制定,个人职业的发展,我想也可以比作一棵大树,我们的养分来自哪里,我们要如何扎根扎的更深,如何让自己枝繁叶茂,这就是我们能够借鉴来自书本的知识的地方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