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人到中年,工作挪不挪让“模型”来说话

人到中年,工作挪不挪让“模型”来说话

作者: 六维思考 | 来源:发表于2020-06-07 23:54 被阅读0次
    人到中年 语音版.jpg

    常言道,“树挪死,人挪活”,是指树在一个地方生根发芽后,如果给它换个地方,它就会枯萎死去。而人不一样,在某个地方待久了没有任何起色,换个环境会活的更好。这句话也是老一辈们经常念叨的话,乍一听有点道理,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经常有不同的例子,告诉我们获益与吃亏是并存的。

    工作调整的机会来了,你挪不挪

    不妨,我们先看一个例子。刘建军(43岁),某企业职工,受疫情影响,工作的薪资水平有一定的下降,但基本能满足家庭日常开支,没有多余的来源,孩子七岁,离单位上班需要40分钟。近期,该企业打算在刘建军家的附近,拓展一个项目,需要人力资源的支持,但在筹办期内,工资水平比现在略低点。这时,假如你是刘建军,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会怎么选择?

    挪与不挪,先看两个模型

    当有工作调整的机会来临时,要静下心来,冷静地分析,我们只是普通人,已经到了中年这个尴尬的阶段,与精英和大佬们还是有诸多不同的条件。不妨先来学习下“两个模型”。

    1、“天时、地利、人和”模型

    天时:包括自己的年龄,从事行业的趋势,是否与国家政策相契合,是朝阳企业还是夕阳行业,职能政府部门的工作环境是否与你的志向、兴趣相匹配等。

    地利:包括社会圈子对人是如何评价和认可,人脉的迁移,职位的高低,已经有的成绩和享受的待遇等。

    人和:包括个人的工作能力,家庭负担,技能的水平、思维能力等。

    (1)认清自己,解决缺陷问题

    关于个人的工作能力要引起关注。主要是因为有些错误在工作中会反复的出现,不论是到了这个地方还是那个地方,到了这个岗位还是那个岗位,有些错误始终追随着我们,就像一个打不败的敌人一样,纠缠着我们。这就是因为工作能力有缺陷造成的,如果这些缺陷一直都在,那挪来挪去并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

    (2)同频共振,解决一致性问题

    自己跟别人能不能保持一致、跟周围的环境、跟社会能不能保持同频。如果别人都能保持同频,就你不行,那就是你的问题,最好不要挪来挪去,先把问题解决了,不能带病挪动。

    (3)适应趋势,解决大局观问题

    90年代的社会发展节奏还没这么快,很多人还意识不到变化。《肖申克的救赎》里管图书馆的老人布鲁克斯在监狱待了五十年后,出去后不能适应社会而自杀。放到现在,五十年的岁月轮转或许会比从奴隶社会到工业时代的跨度还大。科技的发展,5G时代的到来,只有认清行业的趋势发展规律,才会让我们在选择挪与不挪中多了一份淡定与从容。

    教给大家一个简单的口诀:天时地利人和一一对应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三观合事业才可能兴旺。

    2、“圈层理论”模型

    圈层结构理论最早由德国农业经济学家冯·杜能提出。主要观点是,城市在区域经济发展中起主导作用,城市对区域经济的促进作用与空间距离成反比,区域经济的发展应以城市为中心,以圈层状的空间分布为特点逐步向外发展。

    我们不妨把其中的内容进行下迭代延伸,以三个点,即“靠近权力的中心、靠近向往的成就事件、靠近方便照顾家人的地方”为中心,一圈一圈向外扩散。这三个要点兼顾了工作、自我成长和生活的方面,清晰地表明了我们可能的晋升空间,这样考虑挪的方向和位置还是比较稳妥的。

    挪,要注意在变化中提升根本。因时而有目标的动,在动的变化中提升根本。围绕根本提升去“挪”才是“活”。许多人没有看到这点,一味的在不同行业或者岗位上兜兜转转,跳来跳去,挪的多了手续费交的也多,说不定你的收益就被这些手续费完全的吃掉了,时间耗去了,路却越来越窄正是这个道理。

    认清现实,运用维度思维做决定

    按照模型内容,我们可以探讨下上文中的刘建军所代表的中年人囧境,并对他的选择决定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据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对中年人的界定为45至59周岁。而现如今,中年人的年龄似乎已经提前到35周岁了,他们对工作的态度,不妨看看一些数据。据悉,智联招聘曾推出一份《2019年春季白领跳槽指数调研报告》,调查样本显示,中国白领们在2019年春季的跳槽意向比较强烈,近30%的白领选择拿完年终奖后跳槽,其中90后跳槽比例最高,占比将近60%。领英也发布过《第一份工作趋势洞察》。调查显示,70后的第一份工作平均超过四年、80后是3年半,而90后第一份工作时长骤减到19个月,1年半左右,最严重的是95后,平均工作7个月就选择了辞职。

    各个年龄段第一份工作在职时间.jpg

    从以上最新调查数据统计看出跳槽比例和第一份工作,在不同年龄阶段有明显区别,90后、95后的年轻人愿意更多去尝试新鲜的工作,大胆去探索新的工作和生活。而80后,70后的中年人处于工作稳定阶段,主要源于工作、生活和精力的压力。

    一是工作预期回报低。由于自身条件受限,思维不够拓展,职务的晋升比例低、工作环境客观条件受大趋势等影响,不顺心、不痛快、回报率低等情况比比皆是,想跳出这个“圈子”,付出的代价可能会相当高。

    二是家庭角色压力大。中年处在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幼儿园、学区房、小升初及中高考的现实竞争引发中年人的焦虑,房贷、车货、消费贷的金钱压力,让我们不敢轻易去换工作岗位,“双独”家庭的一代,还要面临赡养四位老人,而放开“二胎”后,又让我们遇到了幸福的烦恼。

    三是精力已经走下坡路。受工作、生活的压力,以及社交影响,身体又缺乏锻炼,一旦出现问题会产生连锁的负面反应,因病致贫的例子,时常出现在水滴筹等平台。

    可以说,80,70后的人们,已经活到不敢生病、不敢死的节奏。

    文章开头提到的刘建军,恰好遇到了工作调整的机会,我们也分析了这一代中年人面临的囧境,结合模型的内容,进行一个多维度的思考,对于挪与不挪工作可以更加清晰的做以判断。

    从“天地人”和“圈层”模型中得知,行业的发展前景,人脉的经营与迁移效果,个人的综合能力等纬度需要进行综合分析。

    如果文中的刘建军是企业的项目经理,所从事的行业对自己的发展有提升进步的空间,周围也有稳定的社会圈子,在家庭负担方面,能够从容的应付,或许,他可能不会轻易的去换工作。但是,如果企业方要求他做为主要负责人去开发这个项目,从多纬度角度考虑的话,或许,他还可能会舍弃原来的工作,到新的单位就职。

    如果文中的刘建军是一名普通员工,工作业绩也尚可,也处在事业的上升期,有一定的社会圈子,在家庭负担方面,需要费心和尽力的去照顾。通过对比分析,他可能会选择离家近点的地方工作。但假如他通过个人的努力和协调,把家庭的后顾之忧解决好了,或许,他不会选择离开工作很长时间的单位,毕竟要想在一个新地方重新来过,就必须舍弃多年来苦心经营的人际关系,更何况,工作业绩已经得到领导的认可。

    综上,对于“树挪死,人挪活”这句话的理解,是要有一定适用条件和前提约束的。对中年人来讲,要认清人挪活的本质,更换工作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有没有跟紧时代脚步,思想上不能固化。要多锤炼自己的心态,少浪费不必要的情绪,多锻炼身体,少一点没必要的应酬,保证自己在遇到人生各种挑战的时候能从容应对。

    摩西奶奶说过:有人总说,已经晚了。实际上,现在就是最好的时光。在机遇来临时,多用模型的纬度客观地分析自己,做一个真正有所追求的人。生命的每个时期都是年轻的、及时的。

    改变或许就在当下!

    鸣谢

    本文由六分之一社群联合创作,由案主赵丹主创,以下各帽人员协助。

    白帽:李海丽

    红帽:王金金鑫

    黄帽:曹志斌

    黑帽:张文春

    绿帽:郭帅周晓辉何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到中年,工作挪不挪让“模型”来说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wck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