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的大妹很为难,要不要去县城租房,给小学五年级的女儿陪读?一番家庭讨论后,弟弟、小妹和我意见不一,最后大妹的做法让人意外。
大妹的小女儿在县城公立小学上五年级,学校只能走读。小侄女三年级时从农村转到县城,在姑妈家住了两年。
姑妈人很好,非常给力,她没女儿,只有一个儿子,已大学毕业,她把小侄女当贴心小棉袄。
姑妈是幼儿园退休教师,经营一家课外培训机构,很关心孩子的学习,小侄女从农村调入县城,全赖她出力。
小侄女到县城后,每天放学后在姑妈的机构补课,晚上跟姑妈一起回家。
而且,姑妈不肯收大妹给的孩子补课费和生活费,大妹一再坚持,姑妈实在推却不过,才象征性地一年收1000块钱。
弄得大妹挺不好意思,每次送孩子总带些自己种的青菜,不值钱,图个心意。
可能姑妈对小侄女期望值有点高,大妹经常听姑妈提起孩子淘气,不服管,不好带,好不容易成绩才中上等。
姑妈是真的很在意孩子表现成绩,比大妹还要心急。
大妹倒是觉得孩子还小,自己尽力供孩子读书,麻烦姑妈的地方很多,其它也没太在意。
直到姑妈的儿子毕业后呆家里啃老,姑妈可能心理压力有点大,再次跟大妹提起孩子不听话。大妹就开始琢磨自己去县城陪读的事,只是这样做每年会增加6000块支出,有没有必要?妹夫向来很节俭。
大妹和妹夫都是农民工,全家年收入4万左右,还有个儿子上大专,给小女儿陪读,家庭压力势必大增。
姑妈不认可大妹陪读,她很愿意继续带小侄女:“孩子只有一年半小学毕业,初中就可以在学校寄宿,真没必要浪费钱。”姑妈诚心诚意地劝说。
弟弟分析一番后,认为还是可以请姑妈帮忙继续带孩子,他队大妹说:“你没文化,自己带不一定有姑妈带得好,而且能省一笔钱。”
小妹也认为可行。
我提出不同意见:“干吗让孩子寄人篱下,孩子的心很敏感的。”
“以爱为名,总是说孩子不好,孩子肯定好不了。有时候,爱是慢性毒药。”
“孩子更需要鼓励。哪个孩子都不完美,孩子的自我认知高,对孩子成长才好。”
大妹马上说:“我还是去县城租房吧。”
其实,大妹应该是怕妹夫说她,她心里原本模模糊糊应该也有这样的念头吧。
我在她心头烧了一把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