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侣行》认识一个你所不知道阿富汗。
在看到侣行之前,我对阿富汗的印象似乎只有本拉登...还有追风筝的人里面的一点点印象...
看了侣行,才知道,原来阿富汗还有这么多的故事。关于战争的故事,关于恐怖分子带来致命伤害的故事,关于历史文化的故事,关于伊斯兰教女人的故事...
在去北极,南极,非洲,巴西回来后,张昕宇和梁红把下一站选在了的西亚,中东,和北非战乱中的国家,经过罗布泊来到了阿富汗。阿富汗成为他们此行的第一个国家。在阿富汗,再一次颠覆了我对世界的认识,看完他们在阿富汗的故事,我甚至想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国近现代史中的鸦片战争,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抗日战争,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内战...在经过长达几十年的奋战后,中国终于迎来了和平社会。在经过一系列的改革后,中国终于从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跻身为世界强国之一。可是阿富汗阿富汗,伊拉克,叙利亚,利比亚,这些战乱中的国家是否会回到曾经的和平年代却是希望渺茫。看着在战争中成为难民,从此开始过上流离失所的逃亡生活的百姓,让我不禁想起一句话:落后就要挨打。很多是因为内战,很多是因为苏联,美国的插入导致一个国家持续不断的战争,恐怖袭击,难民遍地都是...
1:协助残疾人就业中心的故事:
这是一个队伍军人创办的工厂,一个退伍军人阿里,他曾经是一名将军因为一次战争被炸弹炸掉了一条腿而退伍,从前线转到后勤,为了帮助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人,他创办了这个工厂。工厂的工人全部都是残疾人,都是在战争中受到伤害,心灵也饱受摧残的人。战争毁掉了他们的身体,也毁掉了人们的生活。他们无法再像以前一样劳作谋生,而且会逐渐陷入绝望,失去对生活的信心。所以,他想把他们找出来,一起工作,用工作维持生计,以及找到活着的尊严和希望。
阿里老人非常耐心地向我们介绍了工人们背后的故事。
一位面相看上去颇有年纪,实际才刚满30岁的男人,四年前他正青春,在一个建筑工地上谋了份工作;结果在第二天去上班的路上,不知从哪儿飞来的一枚火箭弹就在他身边爆炸了。他醒来的时候,身上满是RPG弹片,双腿和左边的半截身体已经没了。他的衣服下,有一块灰色的保护板来固定身体,如今他只能依靠拐杖来行走。
一个稚气未脱的孩子,一直在埋头工作,我们进来后甚至都没抬过头,后来才知道他失去了听力,也逐渐丧失了语言能力。他才15岁,在7岁的时候,他家附近发生了一起自杀式爆炸事件,巨大的声浪,震破了他的耳膜。
阿里本人也曾遭受过塔利班的迫害,经历过塔利班的酷刑,他的手、脚,还有头部都被塔利班折磨过、伤害过。现在他周身都是旧伤,每天靠止痛片来维持。他也知道长期吃止痛片不好,可这是他减少痛苦的唯一办法。.......上班路上、自己家中……种种莫名人祸,毁掉了他们健全的身体、完整的生活,就此剥夺了他们或许平凡普通但是美好的生活,将他们推入深渊,陷入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创伤之中,让人生走入一条本不该是这样的路。
万恶的战争,就这样无端裹挟着无数无辜的普通人,将他们卷入黑暗的旋涡。
眼前的小作坊,或许于他们而言,已经习惯或者满足了,他们还可以工作,每天高强度的劳动,能够挣到大约12元人民币的微薄收入,来让他们维持生计。可是,可是他们本不该是这样,他们本该拥有更多,拥有另外一种人生。
他们埋头工作,他们隐忍生活,他们很多人已经失去了行动能力,无法行走,却仍倔强而坚强地在生活里往前走。……
虽然生活是如此的艰辛绝望,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生活的希望,而是依然能在工作中找到活着的动力和尊严。
2. 医院里的故事:
另外一个孩子脸上还罩着呼吸器,整个身体都被厚厚的纱布给包裹了起来。他是昨晚才被送到这里来的。昨晚城南发生了交火,这位4岁的小朋友,在家里被几颗流弹击中。
紧急手术挽救了他的小生命,他的眼神里满是惊恐,似乎还挣扎在昨晚的惨剧里。见到我们手上的机器,他脸上的肌肉扭动起来,瞳孔放大,小手乱挥。我们赶紧收了起来。
4岁的孩子,刚开始懵懂地认识这个世界,战争却抢先跑来“问候”,并在他的体内留下几颗冰冷的子弹,让他的人生在伤痛和恐惧中起步。
病房的角落处,床上蜷缩着一个小小的身躯,那是一个8个月大的女婴。“庞大”的氧气面罩几乎完全遮盖住了她的小脸蛋,她身体的大部分也被严实地包裹着。女婴的小手无力地在空气中摆动,嘴里发出微弱的“咿咿呀呀”声,眼睛半睁着,看着病床边年轻的母亲。
3. 伊斯兰教的妇女,一辈子住在套子里的女人:
四五十年前的阿富汗,也是一个有电视,有着幸福生活的国家,男女相对平等,妇女,女孩,老人也不用整天带着只露出一对眼睛的布卡,女孩们也可以穿着光鲜亮丽的衣服。小孩们也可以看电视,在父母的陪伴下追逐嬉戏。可是在新世下今天的阿富汗,电视越来越少了,连年的战争使得这个国家倒退了几十年。
宗教遗祸是变异的民俗,仿佛看不见的牢笼,将女性牢牢禁锢其中。而看得见的牢笼,也每日与她们为伴:布卡。
进入这个国家,看不见任何成年女性的脸,一袭或黑或白的长袍,把她们从头到脚包裹住。外面的世界,只留给她们一方网眼儿来窥视。
在塔利班执政时期,对于女性的歧视和荼害,在法规条例里令人发指地存在着:禁止女性上学接受教育、禁止暴露自己的身体、禁止穿颜色鲜艳和紧身的衣服、禁止与丈夫以外的男人说话……可以说,她们的世界被局限在小小的一间屋子里,可以说话的人也仅仅只有丈夫、儿女,而且他们夫妻之间的关系也不是对等的。
塔利班政权已经倒台,然而他们留下的乌云始终未散,不止女性,男人和小孩依然生存在其遗毒之中。而且塔利班依然在这个国家广袤的土地上无处不在地存活着,无形地威胁着每一个人。
4. 阿富汗的妇女,女性的地位:
在阿富汗,杀死一个女人实在是太容易了。
阿富汗南部赫尔曼德省,一位女警察因为其性别被无端杀害。一位走上街头倡导女性平等自由的姑娘,因为人群中一个极端分子高喊一声“她撕毁了《古兰经》”,就被狂怒的人们当街用乱石砸死。
莎拉是一位饱受家庭暴力残害的妇女,她的丈夫染上了毒瘾,时常对母子二人大打出手。萨拉说,从自己一出生开始,女性的身份,就注定了她的一生会是一幕悲剧。
在17岁的时候,父亲告诉莎拉有人上门提亲,希望她能出嫁。她和那个男孩仅仅有过十分钟的交流,随后就结为夫妻了。这在我们看来十分无稽和荒唐的一幕,却是阿富汗大多数女性人生的真实写照。因为没法选择自己的性别,继而她们的整个人生都失去了选择的权利。生活、教育、婚姻、繁衍、家庭,她们只有被动接受,她们只是男人的从属。
婚后没多久,丈夫就开始对她动手,有事没事一顿痛打。莎拉的生活,除了照料丈夫、孩子的生活,每天还要做繁重的粗活,而且挨打也逐渐成了每天生活里的一部分。她无法反抗,只能默默承受着,甚至眼泪,都只能在丈夫看不见的时候,才能去偷偷擦拭。
这样的状态,让莎拉做了自己人生里的第一个自主选择,离婚。她本以为离婚了,就可以摆脱暴戾的前夫,然而没想到她的身体和心理,却遭受到了更大的伤害。
前夫还是经常来敲门,无端地恐吓她、殴打她,甚至比离婚前还要变本加厉。
莎拉把手伸进面罩里,轻轻地摸眼泪:“没有人会管,在阿富汗,遭受家庭暴力的女人只有两个选择,要么自杀,要么就是趁机下毒毒死自己的丈夫。”
5.来自一个渴望独立女性的自述:
有一些西方人在阿富汗投资,但是他们却不肯发展阿富汗的文化,因为文化会让人产生自主意识,有意识就会思变。西方人不想看到阿富汗的改变,他们似乎不希望看到阿富汗拥有真正的和平。
我是一个女人,在自己的国家里步履艰难,我甚至不能在外面走路、购物、进餐;像我这样的穿着打扮,出门真的会有很多人上来杀了我,不只是塔利班,还有很多当地的男人们。他们不是塔利班,但是他们的脑袋里,都住着一个小塔利班。
我想工作,我想改变,在这里真的非常非常困难。似乎我们女人该想的,就是什么时候会死。再难再危险,我都会留在这里去坚持,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作为一个女性,在阿富汗,就连想购物,想逛街,想穿漂亮的衣服,想工作,想自由恋爱,想离婚,想不结婚...这些在我们国家随时随地都可以做到的事情,在他们那里却都是一种奢侈...
6. 巴米扬:阿富汗的历史文化遗产。
1000多年前,有个叫玄奘的中国僧人曾路过这里;1000年后,张昕玉这几个中国人沿着丝绸之路来到了这里。巴米扬大佛曾是世界最高的立佛。塔利班用坦克与炸药轰炸了一个月,大佛才被仇恨化为碎片。轰炸后的洞窟也有很多裂缝,依靠脚手架支撑才没有坍塌。大佛不会想到,战争的伤口这么难愈合。曾有艺术家想用激光重现大佛,还有更多人想要重建这座大佛,因为技术不成熟或是时局太乱,都失败了。没想到的是张昕宇他们却做到了,让阿富汗人民又一次见证了曾经的辉煌。
一位哈扎拉族的老先生说:“1000多年前,中国的僧人玄奘从大唐来到阿富汗巴米扬,他把大佛记载进了《大唐西域记》,让世界第一次了解了巴米扬的璀璨与辉煌。1000多年以后,又一群中国人来到巴米扬,再次让世界看到了阿富汗曾经美丽辉煌的那一面。这一切好像轮回一样被安排。
7. 安保队长:迈赫迪的故事:
1997年塔利班攻陷了巴米扬和马扎里沙里夫,他们对城市里的哈扎拉人进行了血腥的屠杀。为了活下去,迈赫迪和弟弟、父亲只能一直躲在地下室。兄弟两人后来忍受不住地下室的暗无天日,装扮成乌兹别克族跑上了地面,不幸很快就被塔利班抓住投进了大牢,并将被处死。
迈赫迪讲述过自己在监狱时候的经历:他几乎每天都会遭受酷刑,会被吊起来,用匕首划开肩膀上的皮肉,任其流血。老父亲变卖了所有家当,通过行贿和找关系,才算保住了迈赫迪兄弟的性命。
出狱后迈赫迪又参加了阿富汗北方联盟军,对塔利班进行反攻。无穷无尽的战争终于让迈赫迪厌倦,他放下了枪开始学习摄影。很快他就成了巴米扬地区的第一个摄影师,很有天分的他还成了“北约国际安全救援部队”在阿富汗的战地摄影师。“如果你生活在巴米扬,那么不做摄影师将是你一生的遗憾。”
当上摄影师之后,迈赫迪又转型做了战地记者。因此他对阿富汗各地的情况、势力、地形都很熟悉。于我们而言,他是这个国家最适合我们的向导。
迈赫迪和妻子是通过网络认识并相恋结婚的,在阿富汗能自由恋爱的人并不多,迈赫迪夫妇估计是全国唯一一对网恋并结婚的人了。前面我简单介绍过他的妻子巴托尔,是一名为阿富汗妇女争取权益的社会活动家,这样的女人在阿富汗必然是十分危险的,塔利班数次对她进行了威胁和追杀。为了活命,妻子在2014年被迫前往美国留学避难。一家人就此分隔两地。
迈赫迪还有一件事情让我们钦佩不已,他曾拿着一把AK-47顶住了自己父亲的脑袋:“如果你不让妹妹们上学,我就一枪打死你。”原来迈赫迪还有两个妹妹,他父亲和阿富汗大多数的父母一样,不让女孩儿接受教育。迈赫迪不干了,坚持要送妹妹们去上学。
最后迈赫迪的两个妹妹一个弟弟全都上了大学,妹妹们现在都在国际组织工作,迈赫迪自己的正式工作单位也相当光鲜:联合国儿童基金会
8.南希奶奶的故事:
南希出生于纽约,因为父亲在联合国工作,小小的南希也得在亚洲各地游历。1962年,南希第一次来到阿富汗,很快就对阿富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它如此灿烂的文化:“从我第一眼认识阿富汗开始,我的梦想就是向世界介绍这个国家
在阿富汗,南希也找到了自己的终生伴侣,美国考古学家——路易斯·杜普利。两人都沉迷于阿富汗丰富的文化和历史。他们在埃米尔国王的夏宫举办了婚礼,并踏上游历阿富汗的路途。两人开着路虎,走遍了阿富汗的每一个城市,每一座村庄。
他们也亲历了阿富汗这半个世纪以来的各种动荡。80年代苏军入侵的时候,南希和丈夫为了躲避战火,与许多难民一起逃到了巴基斯坦的白沙瓦。在那里,路易斯帮助当地的阿富汗游击队越境对抗侵略者;南希就在难民营里,帮助那些无家可归的人夫妻俩目睹了许多阿富汗的珍贵遗迹,在战火中倒塌毁灭。路易斯痛心疾首,他和妻子商量,要修建阿富汗文化中心。
从那时开始,夫妻二人便开始在白沙瓦和边境,四处搜集阿富汗的文物卷宗和文化典籍。他们希望有一天,战争结束了,能够把这些东西都带回阿富汗。
1989年苏联人撤出了阿富汗,但这个国家却并没有迎来和平,而是进入了内战阶段。不幸的是,南希在阿富汗唯一的亲人路易斯去世了。悲痛并没有击倒南希,她决心把丈夫的梦想继续下去。孤身一人,南希在阿富汗和巴基斯坦的集市、古董店和旧书店里,继续寻找在战争中遗失的珍宝。她收藏旧书、报纸、杂志、照片、电影胶片。只要是和阿富汗有关的东西,她都会带回喀布尔。
直到16年后的2005年,阿富汗国内局势逐渐缓和。77岁的南希奶奶,用四辆卡车,将她这些年搜集的三万六千多册宗卷,从边境地区运回了首都喀布尔。她和丈夫在阿富汗相识相爱,两人也携手走遍了阿富汗的群山和沙漠,发现了最悠久的城市遗址,挖到了最古老的人类遗骸,让整个世界真正认识了这片土地。
9.电视山上的女老师:
在阿富汗,一般家庭的孩子都是没有能力接受教育的,一个女孩子更是没有资格接受教育,但是这个女老师却用一把枪顶在自己父亲的面前,坚持着:如果你不给我读书,我就一枪崩了你。最终他的父亲被她制服了,她开始了学习。长大后,她把学到的知识无偿地教给身边任何想要学习的孩子。帮助了无数个孩子靠着知识找到了工作.....
虽然生活在特殊的环境,但是依然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看到这里,我又想到我们小时候,我们中国的孩子是多么的幸福,又是多么的身在福中不知福,战乱中的多少孩子想吃饭都没饭吃,想读书没钱读,但是我们呢?读书孩子从小被父母逼着哄着吃饭,读书,学习...生活对于他们来说,有太多太多的不公平,他们的人生路上,有太多太多的艰辛,但是他们却依然热爱生活,没有抱怨,或者说已经麻木了。对于他们来说,活着就是希望,活着就已经是最大的幸福了。生活于他们并不公平,给了他们更艰难的路、更灰暗的色彩,他们却用自己的方式,踏出了另一番天地,描绘了另一抹缤纷。
可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社会,有吃不完的米饭,有穿不完的衣服,有无数个可以实现的愿望,有幸福的家庭,有父母满满的爱。但是我们却也依然不快乐,不想学习,不想工作,不想结婚...每天都有无数个小烦恼...这是为什么???我们也许无法选择出身,选择家庭,但是我们切可以选择用什么样的心态去面对生活。我们痛恨战争,热爱和平,但同样的,我们也无法帮助在战争中的难民做些什么,因为我们的能力有限。但是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学习他们面对困境依然热爱生活的心态,依然不放弃理想和希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