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断续续,囫囵吞枣地听完了第十一期张文质教育写作班的网上。我的感觉是要不是经济的原因,精品课实在是值得一听再听,值得人一直追下去。原本我在写作方面只是有兴趣,至于出书,从来没想过,现在虽然仍旧能力不够,但我还是想尝试尝试。
既然要尝试,首先就要找准突破口。
最重要的肯定是突破自我。自己改变,一切改变。(这是套用张老师的话,家长改变,孩子改变。)
我45岁了,身边的朋友、同学、同事、学生家长,很多比我年轻许多的人,要么早早就有所成就了,要么已经躺平,同龄人中,学习新知识,或者尝试新的生活状态的人几乎没有。这些年,我一直在努力不间断地学习新的知识,努力不让自己掉队,也在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活动,但是可以这样说,我从来没有拿出百分百,甚至低一点,百分之八十的时间与精力去进行深耕深挖,甚至连专注地把一件事做到极致的想法都没有。总是想着,我都一把年纪了,我们刚上班的时候,这样年龄的人已经开始轻轻松松带几节课就够了,现在我能主动做事学习已经是很值得表扬的事了。 因此在今后的生活中,首先要突破的就是自我的局限,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格局放大一点,要做就要争取做到最好。
在别人的眼中,40多岁仍旧坚持学习的我就是个异类,时不时会惹来别人的嘲讽和讥笑。为了避免此类事件的发生,承受一些不必要的心里负担,在我主动学习或者承担某些事情的时候,我常常会偷偷的去做。有句话说,“要成功,先发疯”,但我不敢发疯。张老师告诉我们说,要脸皮厚。(原话实在是不记得了,笔记本也没有带在身边。这样的记忆力更需要努力了。)是的,我脸皮就是实在太薄了,我学习怎么了?我碍着谁的事了?我不只是要学,不只是要做,我还要学好,做好,把目标亮出来。自己有了气场,自然就可以过滤掉那些负能量的人,找到志同道合的人。
今年九月,学区领导找我谈话,要求我担任学校教研主任一职。在这所学校任职十几年了,学校的一草一木在我心中都有很重要的位置,学校的现状我也很清楚。和我年纪相仿的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人口也占教职员工的大多数,他们有能力,但却早早就放弃了追求。年轻的教师多是九零后,大多数的他们的思想与我们决然不同,认为教书就只是个谋生的手段,只要有更合适的地方,他们就准备启航去远行。不怕露丑地说,教研这项工作很难推进,用爬这个词都不适合,只能用龟速、蚂蚁赶路或是蚯蚓蠕动来形容。领导看中我,无非是觉得我自己做的还行,想想实际困难,我一口回绝了。当我觉得周围环境不好的时候,我应该换个思路来想,世界改变,肯定是从个人改变开始,我要相信潜移默化的能量,一个人带动一个人,两个人就可以带动两个人,从而四个、八个,直至无数个,路远且坚,但终能达到,相信裂变的力量。
所以,突破自我,首先就是要做,大胆地做,无所畏惧地去做。
我思考了很久,决定从学生的成长开始去写作。孩子们小,接受能力很棒,指导孩子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教师也会跟着成长,所以我的目标书籍的名称就是《我们在一起》。以纪实的方式记录我和我的学生在一起的点点滴滴,记录我们的悲喜,记录我们一路成长的步伐。
从学校目前的工作安排来看,我会和孩子们一起度过五六年级的时光,会陪着他们一起度过从孩童到青春期的过渡期。这一时期孩子们会有很大的变化,会从懵懵懂懂的幼童一下子成长为自我意识强烈的少年。这一时期得到正确、适宜的引导,孩子们就会顺利进入青春期,成为一个阳光少年。
两年的时光,一定会有很多不可预知的事情发生,也会有很多美好的事情发生。既然下了决心,从现在开始,我就要拿起笔来开始记录,把那些值得珍藏的故事写下来,用笔把那些可爱的机灵的小朋友画下来。
你们愿意给我鼓励,陪我一起,从今天开始出发吗?如果你愿意,我就诚挚地邀请你,两年后来参加我的新书发布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