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习惯的方式,是用焦虑恐惧,也就是用恐吓的方式来促成改变。就像在学校里,老师用批评来让学生听话;在工作里,公司用末位淘汰制来让员工努力干活。
于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我们也变得习惯用自责的方式来给自己压力,觉得这样能促成进步和改变。
我有一个朋友就是这样,明明很拼命,但是总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多,过得还是太轻松了。每次看到一些公众号写着诸如: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更努力”之类的内容,他就很焦虑,觉得自己还是对自己不够狠。
可是,内疚和自责能推动我们改变吗?当然不能。要不然我们也不会一边内疚自责,一边保持现状无法改变了。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于:很多你想改变的应对方式,就是为了应对焦虑和压力而产生的。比如当你感到焦虑时,你就会出现类似玩游戏,吸烟,甚至是拖延等等行为,为的就是缓解这股焦虑。
可是这些行为只会让你更放纵,让你更难去改变。比如我这个朋友一焦虑就想抽烟,可是越抽烟就越自责,觉得自己太放纵自己了。而这种自责又继续加重这股焦虑,让他更变得想抽烟。
所以,越是自责,你就越容易放纵自己。陷入 “放纵——自责——更严重地放纵”的恶性循环里。
然后另一方面,内疚和自责还会降低你的自尊,让你觉得自己懒惰、一事无成,进而破罐子破摔。比如我有一段时间在学校没什么事干,就开始沉迷游戏。
但是越玩下去就觉得自己越堕落,刚开始还会偶尔学习一下,后来干脆就破罐子破摔,让自己完全处于这股堕落中,一玩就玩掉了半个学期。
所以,自责并不能使我们发生改变。既然这样,那我们要用什么方式才能让改变发生呢?答案是“爱和期待”。
就像我那个觉得对自己不够狠的朋友,他无法发生改变的问题在于对自己提高要求吗?其实不是的,问题是在于在这种高要求背后,他对自己究竟是厌恶,还是爱和期待。
如果他只是讨厌当下的自己,他就经常会自责,然后变得焦虑,陷入自责与放纵的死循环里。但是如果他是爱自己,期待自己能变得更好,在这个过程中改变就会自然的发生。
所以,不要再用自责这种方式再自我折磨了,放弃这场和自己的抗争,学习去爱自己。只有爱和期待,才是触动改变发生的真正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