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和正在参加公考培训的朋友聊天交流。我问他:“有没有压力?”
他讲:“当然有了,我报了培训班,学会了一些套路,但平时积累太少了,总感觉力不从心。”
我对他的一番见解十分认同。
《学哲学、用哲学》一文中的有个例子很切贴,说的是一个秀才看到一妇人生孩子,在床上疼得死去活来,他也捂着肚子“哎吆哎吆”地喊疼,妇人不解,问他我生孩子疼,你疼什么,秀才答,你是肚里有货生不出,我是肚里无货硬生。
肚子里无货,就是平时积累太少,以致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有一个很深的感受,就是看一些文章感觉不难,主题、观点、事例、结构,都能一看就明白,但到了实操环节,就有些无病呻吟,言之无物淡若水,胸无成竹哪得文。
昨天又和朋友聊起写文章这件事。
朋友对我讲:你上一百个复习班,学了一大堆套路,但没有干货,一样得不了高分。平时不积累,白搭。
我和他讲了一位过去的一位领导,他有一个厚厚的笔记本,记得全是金句之类的文字。标上条目,印发大家学习参考。他还把自己看到的好文章一一复印下来,分门别类,交给下属供借鉴。文字功底非常扎实,日常积累十分丰富,走到哪都出口成章,对历史典故如数家珍。尤其是讲课很受欢迎,大约十年前的讲课稿到今天看都不过时。
朋友交口称赞。
一切的套路,提供的大多是思路,能够指明方向,教会我们少走弯路,甚至是错路。但想要再上一个台阶,提升一个层次,没有学习积累肯定是不行的,胸无点墨,怎能“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