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世界上唯有父母之爱,是为孩子长大分离而准备的。父母不能陪伴孩子一生,不能保护庇佑孩子一辈子。作为孩子,终要长大,终需独立。而作为父母,能留给孩子的最大财富不是万贯家财,而是可以陪伴孩子终身不离不弃的良好思维和行为习惯。
一、体验
人生贵在体验,你不试试,你怎么知道自己喜不喜欢呢?你不尝试,你又凭什么确定自己未来的道路是自主选择的呢?或是随波逐流或是沿着前辈们给你的“建议”,看似风平浪静地过着“别人”想让你过得一生?大胆而有边界(吃喝嫖赌毒和作奸犯科就算了)地去尝试吧,特别是趁年幼和年轻的时候,不要怕犯错和挫折,有时候,错误和挫折反而促成更快地成长。就像我们学骑自行车,跌着跌着就学会了,只要不是脑子出问题,几乎一辈子只要上车就懂如何前行。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和引路人。作为父母,长成自己喜欢的模样,便是对孩子最好的指引。不用去期望“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那只会徒增孩子无形的压力,孩子自有孩子们的人生。放下期待,一切都是惊喜。
爸爸喜欢画画,虽然大学之后,也画得少了很多。妈妈喜欢看书,但更偏爱买书。以致于家里除了书房被霸占,卧室、客厅也常常有各种书籍的身影。女儿从小耳濡目染,在绘画和书籍方面,似乎渐渐有了自己的习惯,只要有空闲,她不是在画画,就是在看书,或者在玩自己设置的小游戏,邀请长辈参与其中扮演“角色”。爸妈周末有空,偶尔会带她去大自然放风、去溜冰、去蹦床,还会带她去观看童话剧或体验新课程,比如“跆拳道”等等。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 ——陪伴女儿有感二、选择
“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在你行而知之之后,你会拥有更加客观和公正的判断,你会知道,这是不是你喜欢的,是不是你真正想要的。
女儿现在已经报名和参与的兴趣班有:绘画、幼舞和古筝,也有她报名体验后放弃的兴趣班,比如英孚EF。而所有这些,都是在这两年内,她体验后自主选择逐步增加的结果。作为父母,尊重她的选择并对她有所要求:对自己的选择负责。她说,她喜欢。因为喜欢,也就少了一些坚持的“痛苦”,因为喜欢,在专注和坚持后收获了一点点喜悦和自信。而自信的累积,让她有了更多的勇气,去挑战未知面对未来。
例如古筝课,缘起于高新广场的一次偶遇,让她觉得这个乐器很神奇,声音很好听,在心里播下一颗学习的种子。今年6月初,因为妈妈出差耽误,报名参加古筝课时,已经比同班小朋友晚了两堂课。虽然如此,在老师发出“坚持100天”的征集令时,女儿坚定地说,“我愿意”,当然,这其中除了自己的喜欢外,还有100天奖励诱惑的功劳。截止今天,女儿已坚持唱谱练琴25天,哪怕发烧也从未间断,哪怕生病请假也未拖后课程进度。虽然中途也曾因为长时间练习而“委屈”到几近哭泣,但是,更多的是收获到她“从生疏到熟练”,“从自己会到想当小老师教长辈会”的渐入佳境的美好状态。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 ——陪伴女儿有感三、创造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所以,我们也不可能事事如愿,期望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们所喜欢的,我们也会不得已需要做一些看起来不那么喜欢的事情。那么,怎么办呢?人类是充满智慧的物种。当我们专注从事所做项目时,只要有心,你总能发现或创造一些有意思或者有意义的事物,让我们投入的当下,变得有劲、生动,富有乐趣,这就是人类难能可贵的创造性。
孩子是来成就父母的,因为他们的到来,让父母们在步履蹒跚中逐渐学会成为“合格”的父母。上天赐给人类最大的礼物,就是好奇心和思考力。孩子们能够在大人们看起来十分无聊的游戏中获得乐趣并且乐此不疲,我们作为大人是否也可以在我们自己看起来有点无聊和平淡的工作中重获新的激情并且乐在其中呢?
孩子,包括我自己:除了你自己,没有任何他人可以对你的人生完全负责。去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会让你的人生充满意义和价值。让自己幸福,是你对社会应尽的责任;而帮助他人幸福,则是你对社会的积极贡献。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 ——陪伴女儿有感 对自己的人生负责,做自己喜欢的和喜欢自己做的 ——陪伴女儿有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