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窝在床上看了快两天的书,却发现今天想日更的时候,竟然不知道要写啥?只好强制输出《好好学习》的内容吧。
成甲老师说,一个人学习的极好方式是,尝试像老师一样的输出。想象一下台下有众多的学生,要听你听讲,如果你无料无物,再无颜值,是不是愧对台下求知若渴的眼睛?还有浪费她(他)们求知的时间。
成甲老师是主做个人知识管理的。这个行当与我来说感觉陌生,但是他的名字却时有耳闻。而“得到”app也是从他和古典老师那里听来的,为此我好奇的下载了这个app,并且发现这对于我来说是个知识付费的平台,可以有机会好好研究下,甚至可以听听成甲老师那么受欢迎的知识管理的课程。
我们一生都在探索好好学习,而且从小也会听大人们说要好好学习,看到这样的书名,感觉有些老生常谈的意味,觉得就是好好学习吗,谁都知道学习没有坏处,有什么好写的呢?
但成甲老师是认真的!如果你也有兴趣去读到这本书,你就能够感受到他的认真!他认真的去写这本书,也是因为古典老师的极力推荐和撮合,成甲老师也不负众望,认真的做了各方面的研究,然后结合他的实地学习经验,写成了这本让我有新的认知的书。
我们都在各自认为的区域里努力学习,自己认为的那种努力。利用一切碎片化时间阅读,阅读各种东西,甚至贪急求快的以为读了很多本书,就已经取得了这些书的营养一样。现在想想真的就是自以为是的意思。
成甲老师说他也曾经贪多的去读书,一年看上上百本书,囫囵吞枣般的去读各种书,不能不说看的那些书丝毫不起作用,也起到了一些,但是因为没有仔细的咀嚼和内化,所以知识并没有太多的,为自己所用。他会时常叹息他浪费的那些时光,是因为没有掌握更好的学习方法。不然,掌握的知识会更多一些的为自己所用。
读书不要贪多,而是每读一部分,都要和自己已有的知识连结起来,把读到的知识内化成自己有用的东西,要思考书与书之间的内容联系,看看有什么共通点,然后想想可不可以加进自己的想法和认识,如果能有自己思想的火花,才真正超越了临界知识点,内化为自己的有用知识。
读书时要做记录,一本书不一定要全部读完,但是可以大概了解下意思,然后要对自己想学习的部分,进行精读,甚至一页书可以做出几页书的笔记,加进自己的思想观点,为了求解某个知识点,可以找到相关的书籍,把与知识点相关的章节,都对比性的研读,只有这样,才可以让知识为自己所用。
《好好学习》那么简单的四个字,却让我在成甲的书里,读到了不同的含义。感谢他的煞费苦心,让我对好好学习有了新的认知。也因此改变了我贪求读书数量的错误认知,让我可以在以后的读书中,尽可能的连结自己已有的知识点,争取提炼出新的东西。
500多页的书,两天看了200页,没有感觉到疲倦,反而充满了好奇。
看书还能够得到好书推荐的好处。看这些成名人物都看了哪些好书,比如成甲的《好好学习》,就是在看古典老师的书《跃迁》时推荐的。能够读到这些知识大咖们的书,本身是一种荣幸,只是他们懂得太多,有时思维会跟不上他们的节奏,但是能够了解到一些,也算是小小的进步了吧!
还有,成甲老师提到精进自己的一个很好的习惯,就是记反思日记,一定要对自己的言行或者工作或者学习进行反思,因为人们总是会不自觉的启动对自己的防卫程序,好都是自己的,错误都是别人的。此种观点很容易陷入自我满足和自我限制的境地,要挖出这种自我设限的临界点,反思真正可以提升自己的东西,只有充分的认识自己,才可以打破临界点,获得新的突破。
由此我也对自己的简书日更进行了反思。为何日更了这么多天,却没有什么大的成绩?是因为“懒”!
貌似日更坚持了这么多天,好像很勤快。但实质上来说,大多数时候处于“自嗨”状态,没有设身处地的去考虑受众的阅读者是什么体验?没有特别的布局安排,又没有特别的有料,又如何让阅读者们喜欢呢?
反思可以使人进步!加油!以后我也会在读书的时候,努力的链接已有的知识,并且常反思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