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玲坚持分享第1164天(20200322晴)
带你一一击破3~6岁孩子的高频难题之
打破孩子拖拉磨蹭,无限循环模式
幼儿,拖拉行为的表现方式可分为
1.行为表现 持续的做自己喜欢的事,不做自己不喜欢的事,孩子会选择等待,假装没听到哭闹等
2.语言表现 沉默、找借口、谈条件,如我不舒服,我累了,晚一点,你给我买糖我就去做
孩子拖拉最常见的三种原因
一、时间感知经验不足
由于年龄生活经验的关系,幼儿缺乏时间的感知经验,没有时间概念形成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思维,不能支配安排自己的生活,孩子做事拖拉磨蹭,是因为幼儿期发展阶段的特点所决定的
二、家庭教养方式
在家庭的保护下,幼儿失去了许多亲自尝试,可以锻炼的机会,没有足够多的成功经验,自信心,自我效能感的建立,缺乏足够的条件,做事缺乏积极性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自我意识开始萌芽,开始有自己内心的需要,父母没有注意到幼儿的需要,依然从自己的角度去出发,安排他们做这做那,他们内心需要得不到满足,还被安排做没有心理准备,我不喜欢的事,就会出现拖拉、反应慢,甚至抗拒行为
三、习惯依赖
拖拉的孩子的背后总有一个急性子的爸爸妈妈,急性子的爸爸妈妈,遇到慢性子的孩子,常常火药味失足,父母一边兴慈孩子,你真慢,一边替他们解围孩子,只能不情愿的,一边做着,一边还有父母的帮助,不断的循环着这种模式,所以孩子拖拉是父母养成的
四大解决孩子拖拉的策略
一、培养幼儿对时间的感知
结合幼儿熟悉的生活活动,认识时针分针秒针告诉幼儿,当时针上秒针移动一圈就是一分钟,分针移动一圈就是一小时,和幼儿做一个时间约定,父母自身做好言出必行,表率的前提,通过认识时针与孩子的约定,孩子的时间感知经验就不断丰富,时间对幼儿而言,是相对抽象的,接触数字后,幼儿能够结合实物理解
二、父母做良好的示范
家庭是孩子最基本的生活和教育单位,父母是这个教育单位的老师,一言一行都可能被孩子模仿,孩子最初的行为习惯都是从父母身上学来的,良好的身教胜过千言万语,面对幼儿拖拉,做父母的应以身作则,从纠正自己的拖拉开始
三、消除干扰
孩子的每一次拖拉都有环境中的一些诱惑,如手机家长为了省事,让孩子沉浸在手机中,完全不想做任何其他事情,无法让孩子集中注意力,应该要做的事情
如:在吃饭的时候,不可以让幼儿养成看电视的习惯,可以来和他说,看电视的时间越长,其他活动的时间就越少,尽量给他们创造一个较为安静,不受打扰的环境,让他们能够专心致志的完成眼前的事情
四、把任务模块化
拖拉是一个习得的行为,通过教孩子解决问题的技巧来帮助他们更快更好地完成任务,把一个大任务分解成一个个小的易达到的目标,帮助孩子制定可以执行的计划表,让他们不再被一个个看似艰难的任务下到可使用番茄工作法,把时间划分为多个番茄时间,一个番茄时间含两个部分
如:25分钟的工作时间,5分钟的休息时间,番茄中的专注工作中途,不能因任何事情打断,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灵活地调整时间,刚开始从十分钟的工作时间,五分钟的休息时间开始
如:让孩子整理自己的屋子,可以帮助孩子将任务分解为小步骤,先花十分钟整理玩具,休息五分钟,再整理书籍十分钟,然后再休息五分钟
拖拉并不可怕,自律也不是那么遥不可及,智力源于每一个小小的做到和孩子一起完成,每个小小的做到,你就会收获了一个做事有计划,脑袋里有清晰时间概念的小学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