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谁对于美食都有着一种趋之若鹜的追求态,人们都喜欢美食,这也的确是情趣盎然。爱美食的人不仅能下厨房烹饪一手上等美食,更能把吃的感受、吃的氛围、吃的渊源与吃的文化,用精雅细致的语言,描绘得头头是道,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把美食转化为文字,加上几张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图片,文章读起来让人兴趣十足,更觉唇齿留香,难以忘怀。
大作家汪曾祺爱吃、会吃,金庸曾赞誉他是“满口噙香中国味的作家”。汪曾祺写吃,无论是什么吃的,他都能变着法写出花样来,只要他一旦将美食落于笔下,美食在他的笔下便会变得活色生香。
其中,写得最出色的,就是汪曾祺的故乡,高邮的那些美食。从咸鸭蛋到炒米和焦屑,从咸菜茨菇汤到昂嗤鱼和螺蛳,记载的都是普通人家的寻常食物。如香椿拌豆腐:嫩香椿头,切为碎末,与豆腐同拌,下香油数滴。他借着故乡的美食,表达了一种浓浓的思乡情。
梁实秋也是一位擅长将美食的活色生香,描绘得津津有味的“知味者”。例如他的《雅舍谈吃》,言辞优美、清雅风趣、洒脱的行文里,流淌着对生活的美好感受。他写的老北京的汤包、烧鸭、爆肚儿、乌鱼钱、大闸蟹、烤羊肉以及小吃酸梅汤等等,读来令人垂涎欲滴,似乎舌尖上也沾满了这些美食的味道。
此外,周作人也喜欢谈吃。当他住在古老京城的苦雨斋时,喝苦茶、吃豆腐、萝卜、白薯等清淡的家常菜蔬,写和平、闲适的文章。他在《知堂谈吃》一书里写的都是日常的食物;在《喝茶》当中,周作人别有趣味地写道:“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从中可见他对待饮食的文化观念和对待人生的超然态度。
对于故乡绍兴的美食,周作人更是念念不忘。他十分爱吃鲞冻肉,这是浙东过年必备的食品,做法简单,只是白鲞切块,与猪肉同煮,重要的是冻了吃,不是吃现煮的。久居京城的他,很为吃不到此味而抱憾。他在《烤越鸡》里写道:“我所觉得喜欢的还是几样家常菜,这又多是从小时候吃惯了的东西。腌菜笋干汤、白鲞虾米汤、干菜肉、鲞冻肉,都是好的。这些散发着淡淡乡土清香的谈吃小品文,饱含着人们浓浓的思乡之情,于文人雅士的闲情偶寄当中,勾起强烈的食欲,格外体现出了一种妙趣横生的味道。
相信爱美食是每个人的天性,无论是普通人还是文人名人,都对吃有着无与伦比的喜爱之情,于是一篇篇关于美食的美文就此创造出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