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领域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你与什么人结伴同行,你就会被什么人影响,最后变得和他差不多。这就是著名的“同伴效应”。很多时候,同伴的影响比老师和家长的影响要大很多。
全民偶像
这次开小型家长会,每位家长都会提到段启山的名字。这个孩子就像他们生活里的传奇,因为他们的孩子回家后几乎每天提到段启山,提到他有多优秀,他学习多好,多么会整队,多么会表演节目……段启山就像是全班偶像,是所有孩子模仿和学习的对象。在孩子的单纯世界里,他们对什么样的人值得学习有明确的认知,而且他们的审美出奇的一致。因为段启山的存在,老师省了很多心,因为有些难题只要把他教好了,再让他去教其他同学,比老师亲自动手教效果好很多。
每日领读
在刚开学的那一个多月,孩子们早早地来上早读课,可是来了之后却不知道自己该干什么。有一天我准时来到教室,看到来得早的几个孩子,有的站在教室里发呆,有的在小声聊天。我引导他们每天早上来得早就可以拿出书读一读,也可以背诵课文,但收效不是太好。于是我找了班里每天都来的最早的同学,跟她约定,每天早晨到校后,拿出语文书站在讲台上,开始读书,如果有同学来,就提醒他拿出语文书,你们一起朗读。第二天,我还没进班就已经听到班里的朗朗读书声,走到门口,发现早到的同学都在认真读书。原来,他们只是缺少一个榜样。
夸夸组员
从一年级开始,我们就特别注重小组合作教学。选出小组长,每位同学都有自己的职责。在课堂上,需要小组合作学习时,小组长总是带着组员展开讨论,整理问题和答案。但也会有一些小组员不愿意参与讨论学习,甚至会出现捣乱的现象。橙橙就曾来告状,说小逸不好好讨论,还总做鬼脸逗大家笑。我和李老师都引导橙橙想办法让小逸找到自己的价值。有一天,李老师进办公室特别开心地分享了一个故事,英语课上小组合作完成后,橙橙轻轻拍拍小逸的脸说:“你今天太棒了!”小逸小脸一红:“这都是我应该做的”。现在小逸每天都能积极参与讨论了,因为他已经开始享受被组长
夸奖的幸福了。
互助小组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会及时检测学生对学习内容的掌握情况,但很多孩子没有养成及时订正错题,巩固知识的好习惯。为了帮助他们养成认真检查及时订正的好习惯,我在班里组织了互助小组。每天发下作业之后,互助小组的成员要互相督促及时订正,订正完的同学要帮助还没订正完的同学,最后,小组内互相交换练习册,检查对方有没有订正对。刚开始还以为他们只会在我给定的时间互助,慢慢的,孩子们已经养成互相督促订正检查的习惯,因为他们在互助小组里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教室里到处都是小老师,同学之间时刻都有教学的发生。因为对于孩子来说,同学是最好的老师。他们年龄相仿,心智相近,他们有足够的耐心,他们同样争强好胜又同样渴望得到对方的认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