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项精进-仝
一、学习与实践
1.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
2.要谦虚,不要骄傲
3.要每天反省
4.活着,就要感谢
5.积善行,思利他
6.不要有感性的烦恼
二、今日分享
今天是端午节,我跟妈妈说今天收到好几个朋友发微信来问候“端午节快乐”,妈妈很郑重地说郑重其事地告诫说:“端午节的问候应该是端午节安康,不能说端午快乐!”
但是我问其原因,妈妈不能给出具体解释。我便在网上查了下,原来这涉及到端午节的起源,也涉及到我们过节的心态。
端午节起于何时,起于何事,起于何人,至今还是一本糊涂账。端午节的习俗赛龙舟和吃粽子,赛舟离不开水,粽子离不开稻谷,可见,端午节可能起于长江中下游,因为这两样都与水有关。据闻一多《端午考》说,端午节其实就是龙的节日,是远古龙图腾部落举行的图腾祭祀节,它的发祥地在今天长江下游的江浙一带。闻先生的说法虽非定论,但赛龙舟和吃粽子习俗,无疑出现在屈原、伍子胥、介子推、曹娥之前,它们与这些悲剧性历史人物无关,将端午节与屈原等人联系起来的记载相当晚。
把五月五日作为“端午节”,至少在西晋就是民间很隆重的节日。“端”是“始”或“初”的意思,“午”与“五”音同义近,“端午”也就是“初五”。五、午、仵、忤、啎几字音同义通,《释名》解释“午”说:“午,啎也。阴气从下上,与阳气相仵逆也。‘五月不举子’,忌其仵逆。” 这段话的大意是说,“午”就是“仵”的意思,阴气从下而上,与阳气逆向而行。民俗五月不生孩子,担心小孩成人后忤逆不孝。五月既属恶月,五月五日更属恶日。《左传•郑伯克段于鄢》:“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寤生”就是“啎生”,一说是倒着生出来的,一说是五月出生的。前一种说法不可取,因为倒着出生就是难产,在古代很难保母子平安。庄公大概是五月出生的,他母亲因而断定他长大后忤逆不孝,所以对这个儿子十分厌恶。古人认为,五月五日生小孩,男孩克父,女孩克母。
五月五日是恶月恶日,显然起初不是为了纪念伟大诗人屈原。端午是“恶”上加“恶”,“端午节”这个节日古人是用以驱邪,楚地百姓这一天用兰草沐浴,开始长江流域一带用艾草薰屋,门前挂蒿艾驱走毒气。
古人立“端午节”的本意,肯定不是让我们后人愁眉苦脸。哪怕是纪念屈原等伟人的,也用不着连“快乐”也要避讳。屈原老人家沉江汩罗,就是为了子孙万代幸福快乐,他生前“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希望“民生各有所乐兮”,要是得知我们连“快乐”也要避讳,屈原在天之灵一定会气得再沉汨罗。
任何一个社会,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忌讳越多,必定痛苦越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