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人过了三十岁,好像就是中年了,接下来就离中年危机不远了。
很多公司的招聘启事里都会有一条要求——年龄在35岁以下,这令很多30岁出头的职场人感到焦虑,纷纷感叹遇到中年危机。这时候大多结婚有几年,孩子还年幼,职场上遇到瓶颈,换个工作吧好像没什么合适的,但总觉得就这么干下去也不是办法,没有安全感。
早上上班路上,听新一期的《冬吴同学会》,恰好也是谈中年危机的话题。观点大致意思是说,人应该客观面对人生的节律,有时候就该策马奔腾,有时候就该休养生息,中年之所以会有低潮,可能是多种因素决定,人不要把中年当做一个结局,而应该是一个开始,度过这段人生的U型期。
我觉得说的非常有道理,自己25岁硕士毕业,至今工作有8年了,在通信行业,做过研发、市场、销售、品牌等等,一不留神也过了三十,没几天就整33岁了。算算这些年的运势,好像也是有周期性的,看起来也要面临这个中年危机问题了。
但是,又仔细想想,中年危机可能真的不是个简单的事,危机始终存在,机会也一直如影随形。只是,当人到中年这个节点上时,由于各种因素夹杂在一起,让这个危机看的更清楚了而已。
就拿自己来说吧,现在的我相比过去,不管是对行业的理解,工作的能力各方面都有很大提升。但是,为什么现在却遇到了危机了呢?因为刚入职时,职场人大多处于探索尝试阶段,对于未来自己的发展方向大多处于懵懂的状态,外在和自身的要求也比较低。但过了三十岁之后,经过了五六年的积累,自己尝试了不同的岗位,逐渐真正才搞明白自己真正喜欢干什么,适合干什么,下一步正要准备好好开始大干一场,这时候的危机其实就是需要一个转换,需要把自己的未来转向自己真正期望的方向。
这种转换对于每个人意味的代价也是不同的,这与自身所处的行业特点、未来决定要走的路线、宏观经济形势、就业机会、地域特点等都密切相关。所以,这个过程很多时候并不是一种平滑的无缝对接,而成为人生的蛰伏期。
因此,当面临中年危机的时候,首先要抛弃消极的自我暗示,不要对自己的能力和过去的努力产生怀疑,正确的认识这是一个客观的过程,大多数人都会遇到。关键在于,如何把握并利用好这段时期,为自己充电,思考未来的方向,为下一段航程积蓄能量。在这段时期,要明确自己未来的方向,转换自己的思维方式,找到未来赖以生存的核心能力,并不断的积累磨炼,哪怕在收入上出现暂时的倒退,但从长远来看,这些付出一定是非常值得的。只有这样,才能利用好中年危机这个契机,实现所谓的人生的华丽转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