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昙花一现的天才,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
1927年2月14日,一个浪漫的节日,浙江乌镇东栅有一个小男孩诞生了,出生于书香世家的小男孩被取名为孙璞,号牧心。而我们从《从前慢》里,找到了一个更熟悉的名字——木心。这曾经是一个天才,一生中虽未和同时代那般可以赢得高光的时刻,但是现实就是如此隐喻。他的高光时刻随着自己的远离过去开始消淡,甚至在最终,让自己处于文学圈的最后一角,甚至,一代文学大家,竟然被视之为堕落,成了同行的公敌。“风啊,水啊,一顶桥。”这是晚年的木心在病床上说的一句话。不知道,最后的木心怎么想,而这一切,在《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呈现着一个真实的木心,争议不断,但真实而可信。
传言在所有的作家中,木心先生是最在乎读者如何评价自己作品的。“你是我的读者,那还得了”,传言中,木心是这么认可读者的。当这个卓越的天才已经离开我们很多年之后,我们再重新来读他,总是会让我相信,只要相信时间就可以了,在时间的长河里,只有经典之作会被留存。而木心的作品在大浪淘沙之后,更多的赞誉,更多的欣赏,和更多的发掘,已经开始在自己的作品上展现出光彩了。与此同时,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每一作家的品德和作品的风骨,又往往体现在人的品德和人格如何。而木心的争议,大概也是如此。
在这本辑录木心作品的书里,可以看得到两岸三地很多学者的身影,台湾学者郑明娳就曾经研究过木心,在《木心论》里她就自己做了评价:“就现代散文的发展而言,这样的散文实在是值得开拓的一种类型,值得作者去努力耕耘,也值得读者去细心再三品味。”这其实更多的是从内涵的角度来挖掘,对于我们读者而言。这样的解读其实是一个深度的挖掘,也许你找不到定位,但是你一定可以在专门的人眼里,看到一个值得开拓了去研究的木心。
作为文学家的木心受到的赞誉颇多,作为画家的木心,事实也得到很大的认可。但是,和他同时代的人反而认为这个人,不足以代表画家的水准。与之交善的,反而是后辈陈丹青,另外一个则是陈向宏。他们以艺术的角度来写作。在《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收录陈丹青的作品《米修与木心:幽灵的交遇》,几乎没有太多的润色,纯粹就是对木心先生生活的真实写照,曾经的文艺青年,如今事事亲力亲为,不管怎么做,我们都可以看到木心的扎实和不在乎。他寻求的始终是如何找到一个实际意义上的“我”,而不是一个为其他同行所认可的“我”。
除了陈丹青,还有陈子善,一个在现代文学上颇有建树的人。早在20多年前,他就开始在《上海文学》连载了木心对上海的印象,以《上海赋》的连载来作为自己登场的新姿态,优雅、体面、精致的另外一个作品,而在这里所选择的《木心笔下的张爱玲》也正是在这样一种独特的视角下来看时代下的张爱玲的,一个一样孤独寂寞却同样天纵奇才的天才女子,两个都被当时的人们赞赏,却最终落寞寂寥的人!读这样的文章你才真的知道,原来木心可以是这么一个人的。
读这本书的时候其实说实在,并没有引起内心太大的波澜起伏,但是在我们阅读的时候,却发现了,这个世界其实如我们所想的人是不多的,你看李静的《木心:一个人的“文艺复兴” 》那篇文章,不是单一的一个个体,而是从整个世界的角度来看待我们这里的人们,你就知道了,我们该看到一个怎么样的木心。
也许你不熟悉这个人,但是如果你读《我之为我,只在异人处:众说木心》,你一定可以看到一个真实的木心。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