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共读了《有限与无限的游戏》这本书,让我对无限有限有了更深的认识。
生活中我们很少人有无限玩家的思维,在我们的神话中有无限玩家思维的大概《愚公移山》中的“愚公”了,甚至还被人家讥笑为“愚”。
他在被被人笑话说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的时候,是这么说的:“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
那些沉迷于搞宫斗搞办公室政治的人,都是有限游戏玩家,他们玩的事一种零和游戏。ta们玩着勾心斗角、损人利己的游戏,他们常常以胜利者的姿态自居洋洋自得。
可他们不知道的是,人的一生是有限的,把生命花在这种愚蠢的游戏中是非常可惜的,我们要学会把自己的人生活成无限游戏。
无限游戏是如何对待孩子
就像在对待孩子的教育上,我们如果目标只是考入清北,或者找到一份好工作,那么我们就想控制孩子从小到大的所有事情,小到一次考试成绩,一次入学考试,我们总想万无一失。
可现实总会有意外,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总会有许许多多我们控制不了的事情或者人在影响着他。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未来当做一次无限游戏,我们接受他终将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们左右不了他的未来,也不知道未来会发生什么,我们以开放的心态进行游戏,不设定目标,只设定方向,或许焦虑感就会少很多,更容易接受惊喜和不确定性。
在无限玩家看来,孩子不是你预想的任何一个样子,比如望子成龙,比如完成你未竟的事业或梦想,他就是他,他有他的个性,有他的想法,也有他创造性的未来,我们做父母的也没任何权力去预设他要走的路。
因此,无限玩家不会执念于让自己的孩子根据父母喜好的模式或者剧本话的方式去成长,他们孜孜以求的是和孩子们一起成长,为人父母,是真正的传奇化,必须时刻跟随孩子自内而外的变化而变化。要园丁一样对待自己的孩子,而不是像机器一样,只盯着考试成绩、盯着升学或者就业的目标让孩子成为一个机器,而是花园一样自由生长。
其实,无限玩家不管在什么领域,不管是在家庭教育中,还是在生活中还是投资中,都可以使用无限玩家的策略。 无限玩家的最高境界就是只要自顾自的好好活下去,让有限游戏玩家们早晚把自己作茧自缚。
无限游戏怎么玩
有限游戏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想珍惜时间却总是徒劳。而无限游戏参与者的时间是与特定的产出相关的,他不在意时间是否流逝。
就拿投资来说,无限玩家在意的是投资的产出,他不用在意时间是长是短,只要经过几个周期,他就一定能做到低买高卖。而对于有限玩家来说,他更关心这个时间什么时候可以卖,他们总觉得长期太长了,所以想今天买明天卖,或者是今年买明年卖,时间越长,他们越变得不耐烦。
于是,随着时间流逝,他们追涨杀跌的时间更是回不来了,最后只能觉得这个游戏玩不起,草草退出了。
工作也一样,对无限玩家来说,工作并不是浪费时间,只是为了产出而需要的一种方式。他们每天早起工作是因为热爱,而不是老板的要求(迟到就扣你工资)。
比如说会创造的人,他们根本就没有放假休息的概念。当从事的事自己喜欢且有意义的工作时,你也会这么投入、忘我的。这时工作、生活、休息的边界已经不重要了,对无限玩家来说,工作也是一种休息,也是一种享受。
做一份让自己开心且有价值的工作是不会感到累的,心不会累。对无限玩家来说,工作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工作,根本不需要分得这么清楚。
我们要如何选择做一个无限玩家
其实在生活,我们无论玩什么游戏,都是我们自己选的,自愿参与的,谁也无法同被迫参与的人进行游戏。可我们多数人都在玩有限游戏,如地位游戏,如各种比赛、各种竞争,各种考试等等。
因为,有限游戏的规则是别人定的,而无限游戏的规则是我们自己定的,并且可以随时修改规则。就比如说我们参加比赛,如果只是为了赢得冠军,那只能按照比赛的规则去发挥,但如果我们是为了锻炼自己,为了成长,那我们只要参加比赛就已经赢了。
因为这个规则是我们自己定的,我们可以说我们上台锻炼了自己的演讲能力,我们准备这个过程锻炼了复述能力,我们参加了就展现了自己的勇气等等,这些规则可以随意我们制定,只要让自己不放弃,继续下去就可以。
有句老话说的好,只要没有被淘汰出局,你就永远有翻盘的机会.
不管是教育还是投资,只有当家长明白家庭教育其实是一场无限游戏,不要把家长的身份看成一种权力,才可能有耐心、有动力去帮助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习得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的能力,进而获得更多力量。
*如果你这部分内容有兴趣可以阅读相关文章,并欢迎给我留言或评论,我们一起进步,做时间的朋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