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月21日,法国监管机构对Google母公司AlphabetInc罚款5000万欧元,原因是Google的用户协议违反欧洲在2018年更新的《一般数据保护条例》(GDPR),这是迄今为止因违反GDPR遭受到的最高处罚金额。
此次Google被处罚的原因很多,其中包括数据收集信息不透明、用户不了解情况数据收集情况、数据处理和存储时间等内容的完整信息并未全部出现在同一位置、Google搜索引擎未获得用户同意收集有针对性的广告数据等等。
无独有偶,一位来自美国范德堡大学计算机教授道格拉斯C•施密特(Douglas C. Schmidt),通过实验编制了一份长达53页的《Google Data Collection》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部分关键性数据(摘自“硅谷密探”公众号)是这样的:
Google提倡的“不作恶”广告词Google服务器每天通过安卓设备传输11.6 MB数据,信息包括姓名、手机号码、生日、邮政编码、信用卡号码、手机活动(使用的应用和网站,包括如何使用)。
安卓用户被谷歌公司收集信息的频率高达90次/小时,比谷歌收集苹果用户信息都要高出一倍多。正在使用的手机比没有打开的手机被收集的数据量高出1.4倍。
休眠的安卓手机只要Chrome后台处于活动状态,会在24小时内向Google传送位置信息340次,没有安装Chrome的IOS Apple设备,Google就无法收集任何数据。”
安卓手机用户只要打开手机后,被动数据收集大幅增加,占向Google服务器发出的所有请求的46%。
这次法国监测机构的罚款,看上去很多,但实际上,这连Google2018年一整年盈利的百分之一都远远不到,只有0.0045%。
连一向标榜“不作恶”而被千万人推崇的Google,都无法逃脱“非法”收集用户隐私数据,来保证自己业务闭环和利润增长的魔咒。而作为普通的互联网用户来说,更只能感叹享受免费服务是要付出一定的“代价”的。
早在2018年3月26日的中国高层发展论坛上,百度CEO李彦宏针对在当时热议的数据泄露和隐私问题时,就表示:
中国人更加开放,或者说对于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如果说他们愿意用隐私来交换便捷性或者效率,很多情况下他们是愿意这么做的。
如果用这个数据会让所有者收益,而且他也愿意让你使用这个数据,我们会使用的,我想这是我们的基本做法。
此言论一出,各大媒体、社交平台的负面抨击瞬间炸开锅,估计温文尔雅的大帅哥李彦宏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只是说了下当前的行业现状,为什么就被无情的网友口诛笔伐,也许这正是所有互联网用户对于个人信息泄露以及隐私保护无奈感的一种宣泄吧。
其实就算是傻子也知道,国内绝对不止百度一家在收集并利用隐私数据,这几乎是整个行业的潜规则,而且大部分的机构不但收了信息自己用,还会和业务合作伙伴共享,已进行所谓的“业务整合”。
但作为普通用户来讲,面对这种情况通常是无奈与无力的,因为互联网确实如李彦宏所说,一直在不断地在提高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品质与效率。所以,个人隐私与互联网服务两者的关系,大多数时候就变得“相爱相杀”了。
但话说回来了,普通用户牺牲了自己的隐私数据,就一定会得到比以前更好的服务了吗?在以数据为王的冲击下,很多情况下都是先拿到数据再说,拿到数据再想想能做点什么,有了数据就有了一切,这应该是当下的主流。
而且,拿数据容易,保护数据就难多了,安全做的足够好的机构,也无完全避免数据泄露事件的发生。更何况现在不管是阿猫阿狗都来拿数据,更有甚者拿了数据就直接卖了。不管是哪种原因的数据不正当扩散,都会带来无数的广告推介骚扰、电信金融诈骗等等恶性事件。
利好的是,个人隐私问题在国内得到了足够的重视,相关法律条款已经陆续出台,监管机构也着手开始进行监管检查,一切都会慢慢的好起来。作为普通用户我们要做的,只需要在这个过渡期间尽最大能力做好自我保护。
PS:《Google Data Collection》调查报告下载链接
https://digitalcontentnext.org/blog/2018/08/21/google-data-collection-research/
如果觉得作者文章内容不错,欢迎关注微信公共号(ID:WeYanXPJ)获得后续更新;如需阅读以前文章,请在公共号后台查看历史消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