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女不易十年去,
春闺花艳一日开;
最是父母情切处,
此生究竟为谁来?
昨天,我在朋友圈里看到了一组结婚照,心头不禁有了一丝沧然,莫名的伤感在胸中游荡。尽管女儿今年才七岁,出嫁尚需时日,但情感这东西就是那么任性,从来不会征求你的意见。也许触动这缕思绪的还有妹妹的出嫁,以及那一张张熟悉的抑或是陌生的面孔,然而这一切远不如稼女的想象来的深刻,最终还是百折千回地停留在了自己作为父亲的这个角色上。
拨开那千丝万缕如同罗网般的情愫,撩去那涌在心头的淤积,直抒胸臆地宕出一笔:养女不易十年去,春闺花艳一日开;最是父母情切处,此生究竟为谁来?是啊!此生究竟为谁来。即使主语转换,疑问也不会有波澜。这主语可以是父母,也可以是女儿。对父母而言,这辈子究竟是为自己还是为子女?对于女儿而言,这辈子是为父母还是为自己?我竟无语凝噎,此番情境唯以诗赋之:
春潮带雨思方尽,
秋风扫落晚行人;
哪个不曾夺双目,
岂与日月争光辉。
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两个人的自由与呢喃被子女给打破了,而后又重新确认了中心;这不算是牺牲,也不算是伟大,而是一个生命对另一个生命的重新审视。没做父母的时候,我们又何尝不是那位傲慢的子女。父母的包容是浑然天成的吗?显然不是。我们正在经历着这段不完美的成熟,与之相伴的还有对父母的理解与认同。子女成了父母最慷慨的老师,而父母也成了子女最理想的学生。在这段师生转换上,我们学会了放下与接纳;放下了自己就是最好的接纳,我们最终接纳了成长。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父母之爱之所以为大爱,就是因为他们从来不把这份爱看得太过深沉。他们也从来不想让这深沉成为子女的障碍。他们希望子女都能收藏起这份爱,使它涓涓细流,静静流淌,不至于在未来人生的道路上太过孤寂。
一粒种子的生长,离不开阳光、水分与肥料,数十年的呵护与培养,才迎来它的绽放,却竟来不及欣赏,就送进了别人的花房。种花得花但不能陪它一路芬芳,是种花人最大的遗憾;若能得赏花者怜,花亦物得其缘,也算是遂了种花人最大的心愿。
种花不为花,只为能见花开那一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