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是前几天看《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的思维理解世界》时,意外发掘的很喜欢的一个词。碰巧最近在准备一个语言考试,所以略微感慨点什么。
Tradeoff,书里说的是“取舍”,词典里的翻译是“公平交易”.而生活大概就是一场个人和事物,事情,时间的tradeoff。
生活中选择众多,小至午餐选择了米就不能吃面,大到娶了这个漂亮妹子就不能和另一个漂亮妹子共度余生。这也就意味着很多时候要分析利弊,选择利益更大的那个。可是事实上呢,还是会出现快考试了却仍然拖延复习效率不怎么高的情况(比如现在的我)。倒不是没有权衡利弊,大概只是因为就眼前而言,舒服的躺在沙发上,自然是要比坐在桌前背单词要舒服得多啊。然而,道理还是很简单,off眼前可利用的很好的条件或者时间的同时,trade到的可能是未来的失落以及后悔。那么又一个常见的问题来了“为什么明明知道努力会有收获,或者怎样努力更有收获可却还是不去努力呢?”
这个问题,在之前自己打辩论的时候其实也常常出现,开脑洞解答是:“其实他们坚信:努力,一定会有报应。(手动微笑)”。而统一解答是:“还是知道的不够嘛,如果是真的知道或者说是懂得利弊之后自然不会做出这样不利于自己的选择的。”事实上,现在想来是有一些流氓逻辑的。所谓依靠现象或者结果来定义的知易行难,只不过依托于一个模糊的界定“真知”的标准,是无法说得通的。因此,先来叙述一个自己的经历便于大家理解之后的结论。
我最近在准备语言考试,要练习听力,所以就在做精听。在练习之前老师说:“大家一定要去联系正确的发音,因为听力里的词除了学术性词汇有时候是不算太难或者生僻的,可是大家之所以听不出来就是因为自己的固有概念是错误的读音,同时对词汇的连读弱读不熟悉,才会辨别不出正确的读音导致听力很差。”我一听,觉得很有道理。之后在精听的过程中,我发现有些词汇,自己听不出来,一看原文发现单词都认识,再听一遍也完全可以听懂了。于是问老师为什么自己第一遍就是听不出来呢?老师又重复了一遍上面的话。所以问题来了,是我真的不知道老师之前的理论很重要么?两个答案,可能我知道,却没有多加练习自己听不出的地方导致之后依然很多地方听不出;又或者,我其实根本不知道。由于自己之前练习的很少,所以第一种情况里,重复遇到多次自己已经练习过的片段的概率很小。那么引出了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我觉得很有道理,可是我仍然不知道?”这个问题就不能简单的用刚才的流氓逻辑——“不知道是因为你以为自己知道可是你其实还是不知道啊。”来解释。
好了,下面为了引出第二个问题的答案我要说一个成语“买椟还珠”,故事很简单,大概就是一个很蠢的人买了漂亮盒子装的漂亮珍珠,最后却只要盒子不要珍珠的故事。大家根据小学语文老师的教育会认为"该成语形容人舍本逐末,取舍不当,告诉我们要分清主次。”那么,其实大家可以再往深层想一步,为什么这个人会选择盒子而不是珍珠呢?因为盒子很香,很美,很精致就像加了特技一样呢!当然,中学语文老师就会告诉我们,这种类型的题,要分成两个方面答,表层和深层嘛!刚才只是表层,那么深层是:这个人,其实,根本就没有,欣赏名贵珍珠的眼光。(老师OS :善,孺子可教也!)所以回归刚才的问题:为什么很多人明明知道努力就可以有收获,甚至怎么努力就可以有收获可是还是不努力呢?答案是:因为他们没有识别那些“实用努力理论”的眼光,当然另一个理由就是“懒”啦~\(≧▽≦)/。(虽然我觉得懒是可以归结于第一点的。)
比如,小学老师告诉大家,一定要多复习哦,上课只是学习的很小的一部分。然而“复习”却是一个难度系数很高的动作,虽然“听课”的难度系数也不低。许多人没有发现“复习”或者就说“努力”背后巨大利益的眼光,因此知道但做不到。
呐,这个时候,就,靠自己了呦~
嗯,至少希望自己能够off暂时的“很轻松”,去trade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获得之后更多的选择权利吧。
希望20多天后考试正常发挥。等我最后达到阶段目标了,我就来贴经验贴。(不校对了)yabi~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