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一说“筵席”,想到的大抵上就是六碟八碗的酒宴菜,总之是菜肴丰盛、参与人数众多的那种。
最初的“筵席”却不是这么回事。
“筵”,在过去是指比较大的,直接铺在地上的垫子和席子。
“席”,则是指在筵上加的,更短小的坐席,通常的编制材料是细的莞草,四边围帛。
席加在筵上,所以,这两个字作为同义词连用,和后来的“宴席”是两码事。
在周代,筵席是有规制的,是礼宴。
先在筵上加席,摆着食具的案几放在筵边,如果是尊贵者或者德高望重的老人,可以有案几。这种筵席,要有音乐下酒,有专人伺候,吃一道,再献上一道,一味一味地进食。
《诗经.小雅.宾之初筵》中,有此类描述:宾之初筵,左右秩秩……, 钟鼓既设,举酬逸逸……
到了隋唐时,筵席有了桌椅,不过仍是分餐而食。我们可以在《韩熙载夜宴图》中看到那时候的形制。
到了明代的民间,开始出现多人一桌的食制。
而圆桌筵席,则直到康熙年间才出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