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毓信教授提到,在工作中要认识到认真总结与深入反思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我们的认识才能不断得到深化,特别是由原先的不自觉状态转向更自觉的状态,与此相对照,如果我们只是热衷于口号的不断更新,则很可能一再重复过去的错误,却始中没有任何真正的进步或积累。
回顾这一年多来的经历,貌似自己也很努力地学习,每天都是熬到深夜才睡,每天都要坚持日更挑战,每天都要因为工作和学习忙得团团转,没有时间陪孩子,没有时间休闲,没有时间锻炼……以致于这段时间,明显感觉到自己的身体有些吃不消了,但真正静下来梳理一下这一年的学习,却又不知道自己究竟都学了什么。看到这段话,我仿佛明白了自己的问题所在。
学习,不是死读书,不是重复别人说过的话。读书,要带着自己的脑子,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见解,从这一点来说,每过一段时间,就需要将自己读过的书,或学习的感悟进行整理和总结,并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反思。不会总结整理,读过的书就仅仅是一个代号,一个数字而已,不会反思,读书和学习仅是一种形式,其结果也只能是水过地皮干。
有了这样的认识,接下来就应该认真思考,重新规划一下自己的成长路径。以现在的形势来看,自己也只能走专业化成长的道路。而教师的专业成长决不能依靠对“时髦”口号或潮流的简单追随,而应始终坚持“立足专业成长,关注基本问题”这一立场。那么作为一名一线教师,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努力做好“理论的实践性解读”与“教学实践的理论性反思”。
对此,我的理解是:认真学习相关的教育理论,寻找理论与教学实践的切合点,能用理论来解释教学实践中的行为,依据以及存在问题,同时也要在教学中运用和实践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发现问题,并进行深入分析,在反思中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从而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加深对教育理论的理解,我们也才会自觉地去改变自己原有的教育认识和教育行为。
怎样做好总结和反思?(我的一些不成熟的认识和做法)
1.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将自己的学习划分成几个小阶段。明确每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待一个阶段结束时,将这一阶段的学习分类整理,总结有代表性,概括性的学习成果。
2.提炼关键词。每一阶段的学校都聚焦几个关键词,以此来明确自己学习的方向。
3.多向自己提问。在读书或学习的过程中,对于感同身受的理论,多与自己的教学实践联系,想一想它们之间的联系在哪里,怎样将它们更完美地融合起来。遇到读不懂的地方,多问自己:为什么这样写?作者是要表达什么意思?什么主张?遇到精妙的方法或设计时,多想一想:这些方法,设计,还可以用在哪里?这里蕴含了哪些教育思想,教育方法?如果我想用在自己的课堂或教学实践中,会不会达到同样的效果?或者说:如果想拿过来用的话,需要怎样进行改进,将它变成自己的有利工具?
4.关注真问题,做好真研究。平时教学中总会遇到很多实际问题,每个问题都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而我们的课题研究总是浮于表面,假大空现象十分严重。平时实践中,要善于发现和整理自己对某个问题的处理方法,及时记录并提炼总结,慢慢地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实,很多传统的教学方法对教学都是十分有帮助的,也许是我们每天都在用,以至于都忽略了这些方法。今后要加强此方面的整理和总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