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发店,现在一般称美发馆,只要头上还有那么几根烦恼丝,这一辈子免不了要跟它打交道。疫情三年管控那么严,理发还是头等大事,总要想法子去修剪,除非自己不出门能忍着邋邋遢遢。
我自从入职以后,就是固定的tony老师,他和他家嫂子开的是夫妻店。去他家理发是因为当时单位发福利,一月一张理发券,大老爷们剪一次刚好够用,我们女同志要是烫烫头得至少用上大半年的,但有总比没有强,在他那里一理就是好多年,他的老顾客大部分都是由此而来。
从1997年一直到去年,理发店地址换了几次,但总是离原先所住家属院很近。他家的客源相对固定,每次去都会遇到好多熟人,打招呼聊着天好不热闹。
我看着她家的宝贝妮从小不点到结婚生子,我也从青葱少女变成半老徐娘。短发变长发,长发又剪短发,有时烫烫或者漂染,看心情而变。后来持续染发是从2017年开始,压力太大,眼见发际线后移,白头发一撮撮地往外冒,再拔就变成半秃了,孩子说至少老了十岁,不得已去染黑。
短发至少已保持了十几年不变。三十几岁时正是人生黄金年华,走路都带风,性格偏中性,短发更显精干。但是再好看的发型天天顶着也有腻歪的时候,更何况到知天命的年纪,脸型已经与以往不同,胶原蛋白流失严重,肌肉开始松垮,而且人的气质、性格、着装也有很大变化,发型还要不变么?
问tony老师,这样挺好呀,挺适合你呀,你想怎么理呢?
好吧,这么多年,模式化了,思维也固定了,问是问不出来的,还是自己琢磨一下吧,幸亏自己也在学习。第一次,我觉得自己该换换理发师了。
我家先生在另一家美发馆理发,他的美发师也是固定的,我曾问过他,他理一次发的价格是别家店的3倍,为何你就相中这家了呢?而且找的还是所谓的艺术总监,更贵,好在哪里?他说,自己也是试了好几个理发师才选定的最后这位,就俩原因:手艺好,做出的发型看着顺眼,人家速度还特快,行云流水般;维持时间长,一般一个月理一次,他的手艺四十多天没问题,节约了好多时间呀。
那我也试试去。于是从去年年底,我也换了理发店换了tony老师,一比较,感觉还真不同。
第一,充满活力。这是一家连锁店。店里的员工除了洗头大姐,其余都是年轻人。顾客大部分也是年轻人,我算是年龄比较大的。
第二,服务热情。员工多,分工明确,从进门到出门都有人管,让人如沐春风。在等待和染烫发的过程中有各式茶水、点心伺候,有轻音乐听着,理着发还外带小享受。
第三,细致入微。原先每次洗头时,捎带一脸的水。在这家店洗头,水只会到发际线和耳根,即使化妆也不受影响,头部按摩更是少不了。
第四,手艺精湛。只向艺术总监说明了自己的想法,要有点女人味,发型根据脸型来设计就好;我是冷色调,不喜欢棕、黄色,颜色不能招摇;烫发不喜小卷,自然一些;人懒,要好打理,也不要抹一些乱七八糟的东西……tony老师很快拿出建议,发型可留至下巴,与我想法一致,纹理烫,深灰色。整个剪染烫的时间不过两个小时,我很满意。而以前至少要拿出三到四个小时来,每次好心疼我的时间,过程极是难熬。
第五,效果不错。以前即便用最好的药剂,染烫发以后,头上也残留一股味儿,好长时间挥发不掉,而换地儿后,一点儿化学药剂的味道也没有,这还是用其标配价位的。固色优秀,颜色始终如一,原先时是一点点变浅。以前发型僵硬,每天洗发后要吹干、整形,现在吹干后用手随便拨弄几下即可,还有点飘逸的感觉。当然,价位也是以往理烫发的几倍。
没有比较就没有伤害。从这两个tony老师的角度来分析。
前一个是开了多年的夫妻店,店面不大,三个座位,俩人忙活。因为靠近多个居民小区,人流密集、顾客很多,大多是孩子和中老年,理发标准不高,男同志理发不过就是板寸、平头,女士就是长与短的修饰,烫发只是大卷、中粗、小卷之分,他们是一招鲜吃遍天,俩人忙得不可开交。其价位也很亲民,自然不会在洗头、发型设计上多费心,店内设施也多年未变。其年龄比我大一些,挣钱多少都是自己的,也无所谓了,手艺也不想再精进了,凑合着想干就干会儿,有事就在门上贴张纸条闭店,很是自由。
现在这家连锁店的理发师,是年轻人也很潇洒,但压力也不小。店面大、装饰精美、员工多,自然所需租金、人工费也不少,想挣出来,硬件软件缺一不可。如果只是价位高,手艺粗糙,留不住顾客,店也开不长久,因此,他们的规章制度很严格,每天有晨会,每隔一段时间都要培训业务,每个细节都要精益求精,眼见忙而有序,力求每个顾客都照顾到,不说是宾至如归吧,起码心情不错。顾客多是年轻人,大多也是回头客,都有自己固定的理发师,店里充满欢声笑语。
两家店,一处居民小区,一处繁华商业区,面对的消费群体不同,但都能留得住人,只是方式不同。前一家打的是感情牌、利用在居民家门口的地理优势和价格优势;后一家靠的是技术和服务,当然在商业区的地理优势也很明显。所以两家形不成有效竞争,各自安好。
我有时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懒惰、不思改变的人,好多事总是到忍无可忍了,才去琢磨着是不是换个思路。都说及时止损,我是损无可损了才想着去探索个新方式。从优点说是念旧、长情,从缺点看就是没有创新的激情,就想走老路,对陌生的人和事总是很恐惧,不敢去尝试。
以后如果这家店tony老师手艺下降了,我可以再去别家找寻,换换地儿多尝试一下也不错呀。这种思维还能怎么用呢?需要改变的地方还有很多呢,比如自己好多年只用一两个牌子的油油是不是该换换?买衣服常去几家店,是不是也看看别家的?只喜欢看几种类型的书籍,要不要变变口味......
世界那么美好,为何老是拘束自己不敢前行!人未老,心一直年轻,那份好奇总要保持,新鲜事物还是要尝试。
有些路,如果不走下去,就不知道那边的风景有多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