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语文需要转换密码”,这个密码就是——意象。因为语言的 学习是从“言”先到“象”,从“象”再到“意”,这样学生才会真正理解。如果直接从“言”到“意”,可能会节省时间,从表面上看效率比较高。但实际上是处于一种消极语汇状态,并不会灵活有效的运用。而通过意象所了解的语言是积极语汇,积极语汇不但记得清楚、会用,还会在新的语境中自动、自觉的使用,这样才算得上真正地掌握。
这时我们也许会明白,为什么有时候觉得在课堂上学了很多遍,但是有的孩子还是很快就忘了,或是不理解、不会用。关键就是没有入心,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写文章先把意转化为象,再把象转化为言,是“立象以见意”;而我们读诗学诗,要先把言转化为象,再把象转化为意,要“明象以见意”。这个转换的过程,实际就是参与学习语文的活动,而不是死记硬背、被动识记的行为。
王崧舟老师从古诗词说到现代文,从文言文说到白话文,苦口婆心地分析、举例,就是想告诉我们,意象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换密码很实用,也适合普遍使用。
学生最终以一种什么样的形式来理解、学习语文,这要看师傅如何指导了。要做真正的研究型老师,任道而重远,加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