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我们总会历经风雨,有人选择在心里加锁,有人则努力为自己铸造心灵的钥匙。)
这天的这件小事我觉得需要记录下来,事情是这样的:
孩子看手机不止,先生却在努力专注的玩游戏,而我又不得不居家办公,天哪,我快疯掉了,必须结束这种情况了!
我有些不耐烦了,督促着先生必须陪孩子玩!他似乎很勉强,在他看来玩游戏似乎比陪孩子玩有趣多了,从用心程度便知。
他们去爷爷奶奶屋子里做游戏,可是玩一会,他便对孩子指手画脚,孩子也不耐烦了,她重新拿起手机,并且决定把爸爸从屋子轰出去,并且插上门。三岁多的孩子,已经有意识去拒绝别人了,并且还有自己的选择。大家为此事感到兴奋,对此举哈哈大笑。
先生不住的敲门,孩子不理不睬……我终于有些心安,他们可以愉快的玩耍。终于忙完一件事,我可以起身去个厕所。
他们还在嬉闹着……忽然,孩子从爷爷奶奶屋子里抓着手机跑回我们的卧室,并且把爸爸推挡在门外,啪,把门插上了!
她大概并没有意识到这个屋里没别人了,只有他自己!大家开始有些担心了,因为在孩子刚学会爬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门锁了,把孩子自己关在了屋里,直到开锁公司打开门为止,似乎很久,孩子哭闹不止,我们都担惊受怕的,此后孩子似乎有些怕一个人在屋里,不知是不是受此影响。
不过现在孩子大些了,并且在我看来聪明伶俐,乐观自主,况且平时她自己能插门开门,所以肯定没问题的。在我看来,这种老式的门栓对孩子来说一点都不复杂。
孩子似乎依旧以为是在玩游戏,并且专注于手中的手机,直到大人们不住的敲门让她开门,并且说只有她能开门时,孩子立马扔掉手机,她大概意识到了什么,开始有些紧张,赶忙跑来开门,可是尝试了一下,门却没开,孩子哇的哭了,我们也是哭笑不得……
“宝贝,别哭,再试一下……”
“你可以的,再试一下”
“没问题,宝贝很聪明的……”
鼓励似乎有用,孩子暂时止住哭声,再去尝试开门,可还是没能打开门,孩子又坐在地上哭了。
爷爷早就搬来凳子,翘着脚看了又看。
“不行从上边窗户跳进去……”
心急的爷爷似乎打定了主意。
“不用,我来看看……”
我不太担心,觉得孩子肯定能打开门,因为她之前打开过,现在只是一时紧张。我站在凳子上,从上边窗户望进去,孩子坐在地上,边哭边说“开不了,开不了……”
我能感觉到她是在气馁并且有些心烦气躁,加上担心打不开门,但气馁和烦躁的情绪似乎要多于担心。我肯定孩子能打开门,她只是需要稳定情绪,平复不安。我看着她,尝试和她对话,并且尽量用平时她觉得有趣的话转移她的注意力,
“嗨,宝贝,谁是聪明的宝贝?谁是聪明的宝贝?”
这是小猪佩奇里鹦鹉波利的讲话方式,在平时孩子也会跟着重复。
这似乎有些效果,孩子站起来又去尝试开门,噢,又失败了!哭声又开始了……
“多尝试一下,把门栓拉平,然后向左手边拉,你能行的,没问题!”
“再试一下,不要着急……”
“宝贝很聪明的,肯定能打开……”
不停的鼓励,偶尔笑一笑,让孩子觉得大人不紧张,慢慢的她也开始放松下来,哭声开始变得断断续续,她开始专注并且努力尝试开门了……
“啪!”
门开了!
“哈哈哈哈……”
我们跑进屋,抱住孩子,
“怎么样,可以吧!”
“我们宝贝很聪明,肯定行的!”
……
孩子本来想报一下委屈,再哭一下,不过大概似乎也觉得自己做了一件了不起的事而有些成就感,尽管还不太理解这种感觉,但她在懵懂中觉得有些开心,于是挂着满脸泪痕也笑了……
经过这件小事,孩子的心灵应该有所突破,这就像在心里铸造了一把钥匙,她知道她可以独立打开令她有些恐慌的门了,她不会再害怕,至少增加了勇气去尝试。
帮助孩子找到心灵的钥匙是很重要的事情,毕竟就连大人们也很需要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