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图文丨蓝音久儿
这是我的老家,一个苏北农村普通的村庄。
我从这里出生和成长,我见证了它从我小时候到长大的变化,也看到了它的哀伤。
我总想起儿时打麦场上满村人忙碌而又热闹的场景,大人孩子都在打麦场,晚上每家每户还留一个青壮年睡在打麦场看粮食。时代的进步,让播种耕地和收割都可以不用手工,可是当土地的主人由青壮年变成普遍70岁以上的老人,还是开始无力耕种。
我这一代,大都嫁人和娶妻生子,嫁出去的姑娘再回村庄变成了故乡的娘家,娶妻生子的人有的定居在外,有的常年在外打工,留下妻儿和老父母,只有逢年过节才回家。这好像是大部分农村不可回避的现象,越来越多的农村变成了“空心村”。相比苏南靠山吃山靠水吃水,我的老家苏北只有平原上的土地。依靠种地无法养活全家人,大部分人选择外出打工。寒门学子十几年苦读毕业后也拼劲全力在城市扎根生活。
有时候会和父亲聊起这些话题,父亲会认真的数数整个村庄常住的人数,几十人而已。我家这一片六户人家,两户无人居住,其他共7人,平均年龄已经超过75岁。
▲在家门口整理树枝的父亲,今年76岁了。在石凳上拄着拐杖坐着的爷爷,已经100岁高龄。

▲隔壁邻居大奶家,独自居住,和父亲年龄差不多大。大佬也已经去世多年,几个闺女出嫁在外,一个儿子定居在几千里之外。

▲邻居家,无人居住。
▲邻居二奶二佬爷家,儿子定居在县城,大闺女远嫁几千里之外一二十年,小闺女去年出嫁。平日老两口在家。
▲大伯大娘家,大伯应有80岁了吧,这天母亲来串门,坐在门前聊天。大娘腿不好,又动过手术,平日里走路要扶着木棍了。
▲领居家,久无人居,后面的房子倒塌,院中和门前荒草丛生,门前放着另外一户人家的羔羊。
▲村中一户人家,常住一人。
▲邻村一户人家,也久无人居。
▲每逢赶集的日子,四里八方的人就会来三闸集镇上买菜和一些生活用品,拥挤的人群中,年轻人的身影很少。
「END」
「 喜欢久儿,就分享转发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