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为什么会万有同源和万物同构,以及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世界的可能

为什么会万有同源和万物同构,以及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世界的可能

作者: 孤鹰寒鸦 | 来源:发表于2020-12-08 12:03 被阅读0次

    为什么会万有同源和万物同构,以及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世界的可能图景》之5)

    前面提到认知是合目的,因而,真理是符合目的,刚刚适合存在者所处的等级和此一等级上存在者的需要。但也正是存在等级的局限而限制了认知的边界。那么,认知的边界在哪里呢?

    认知的边界由认知的本质所决定,而认知的本质就是同构转化。什么是同构转化?

    以我们的视觉为例。一个对象,比如一张桌子在面前,光束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影像,这个影像必然跟射入眼窝里,打到视网膜上的光束结构有关,而打到视网膜上的光束,因为是从桌子那里反射而来的,这光束的结构必然跟桌子的构造有关。这种相关就是一种同构,也就是结构相同。桌子的结构,以光束结构方式反射到视网膜,然后在那里形成一个信号结构,经过一系列的电讯号转换和物理化学信号转换,也就是经过一系列神经细胞上的电讯号和物理化学信号的转换,传递到大脑。这一系列的电讯号结构和物理化学讯号,必然跟视网膜上得到的来自桌子的结构讯息同构。到达大脑皮层上的电讯号又经过一系列的电和物理化学方面的传递与组合,形成一个跟外来光速同构的形象,这就是我们在大脑里面感知到了桌子形象。

    总之,感知,就是一系列的同构性信号的传递和整理,最后形成一个与外部对象同构的内部景象。

    认知就是同构转换。那么,认知的边界就是同构转换的边界,也就是说,无法同构转换的地方,就是无法认知的地方。其中之一是同构性限制,另一个是转换性限制。

    所谓同构性限制,也就是作为认知媒介的存在形态跟认知对象接触时,使对方发生改变,以至于,认知活动本身,就改变了对象,使得对象样态不稳定,每一次认知都改变对方,因而没有稳定的认知结果,也谈不上对认知结果的重复认证。换句话说,因为认知改变对方,所以,不知道对方实际什么样,而且每一次的认知或者接触,对方都改变,也无法预知对方的未来情形,所以,认知并不提供关于对象的可靠知识。这种认知的失败,代表了认知的边界。而这种无法获得对方同构信息的情形,就是同构性限制。

    同构性限制尤其发生在自我认知和情绪不稳定的对象上。如果接触本身就改变对方,当然无法确知对方实际情况。当然,这种认知的失败本身,也是一种认知方式和认知结果,也有现实意义。这是自我修炼,或者抑郁干预的方式。我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持续对自己进行睡前催眠,逐步形成习惯,通常情况下,这种催眠能帮助自己安心入睡。

    当然,自我催眠,自我修炼和抑郁干预这类事情本身,虽然并不能完全知晓对方的实际情形,但其基础也有深层认知知识的支撑。或者说,虽然在某一层级上,认知主体并不把握认知对象,但还是把握了认知对象所处的深层本质,在那个层级,认知活动并不会对认知对象发生影响。所以,之所以,认知可以发挥作用,其本质还是需要超越认知边界才行。

    那么,为什么,我们在某一层级上,无法把握对方,但却可以在另一层级上把握对方呢?这就是万物同构的原理,我们在后面会看到这个原理的推演。

    至于转换性的限制,跟同构性限制一样,也是转换活动中造成转换媒介本身发生深层变形,从而无法在保证自己深层稳定的情形下,正确传递外来的结构信息。这里同样涉及层级稳定和信号的层级限制问题。

    我们知道,存在者是层级性的,而信号也是层级性的。某一层级上的信号,只能通过某一层级上的结构变化,代表了外来的同构信号,但这种某一层级上与外来信号同构的结构变化,必须在其底层稳定时才行得通。如果外来信号到来,不仅仅使得传递中介自身的信号层级发生变化,而且使得其底层也发生变化,那么,它跟下一环节的中介之间的正常传递渠道有可能遭到破坏,从而无法正常传递信号。

    比如,来自桌子的反射光束太强,到达视网膜时,不仅仅在视网膜上反映了桌子的外形,而且还把视网膜烧坏了,视网膜根本无法向下一级神经细胞传递信息,对于桌子的认知,也就失败了。同样的,如果在一系列的神经传导过程中,某一环节上的细胞接到的信息,不仅仅造成该细胞突触活动发生结构变化,从而传递跟外来信息同构的信号,而且其细胞生命也遭到破坏,它失去了生命活力,也就根本无法向下一级神经细胞传递外来讯号,这就是认知的转换性边界。

    所以,所有认知,必然是某一层级上的。某一层级的认知者,只能认知某一层级的对象,某一层级的中介只能传递这一层级的认知讯号。顺便定义一下,可以认为作为认知者和认知中介的存在者,具有基础层级和讯号层级。比如,光束,其基础层级,就是光子的自我稳定,其讯号层级,就是其构成光束的结构变化;试想,如果认知过程中,光子成了放射性粒子,发生自我衰变,还能正确传递外来对象的实际讯息吗?再一个,神经细胞,其基础层级,就是细胞生命和正常生命功能,其讯号层级,就是其内部的电讯号传递和突触构造。同样地,我们人类的基础层级,就是我们的生命与心理和精神正常功能所依赖的生理基础,而我们的认知层级,就是我们的视觉为主的对外感知能力和内部传递和处理感知讯息的能力,以及心理和精神功能。作为一个宏观动物,我们的先天认知被限制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内。不过,我们发明了很多工具,比如望远镜和显微镜,还有放射性射线工具等等,大大扩展了我们的认知范围。但这种扩展,也仅仅是一种扩展,而不是全包性的,所以,认知总有边界。

    现在,问一下,为什么认知是同构转换性的?

    认知之所以是同构转换的,是因为,演化本身就是同构转换的。也即是说,这个世界的发生和发展本身,就是同构转换的。这也是万有同源,万物同构的原理。

    前面提到过存在者的自我观察,会发生新存在形态,从而造成世界的自我叠加性的内生。实际上,在单一粒子,或者单一存在者的情形下,只要引入自我观察,就可以引起这个单一存在者的情形发生自我叠加性的内生,从而演化出丰富复杂的万千世界。

    当我们熟悉了存在者自我叠加内生演化的原理,就知道,一个观察的引入,实际上就是引入的第二者,也就是第二个存在者的加入了。这个观察,必然跟原来的单一存在者构成一个新关系,而且,观察的结果也是一个新存在形态。所有这类新存在形态,都跟原来的存在者构成新关系。所有新关系与旧有存在者再次彼此关联,无限的存在形态就这样出现了。

    那么,这种万千关联的每一个环节,都必然带有原有存在者的痕迹,因而具有同构性,由于所有存在形态,都来自最初的存在者,所以万有同源,万物同构。所有的差异,仅仅是层级上所观察到的差异。作为某一层级上的观察者,我们当然看到万物的千差万别,但同时,我们也能透过层级界限,超越认知层级,看到万有同源和万物同构,这是我们具有精神的超越性优势,也是人之所以为人的优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为什么会万有同源和万物同构,以及认知的边界在哪里?(《世界的可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mfg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