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群里聊天,小小突然说,地址给我一下,想送个首饰给你。
如果换在几个月前,也许我就会觉得那怎么好意思,但是现在,我那种面对别人的给予的不好意思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惊喜。
那太好啦。我迅速发了地址给她。
她发了照片给我看,一个银戒指上面有镶钻的那种,很闪很闪的。
小小很直接,说是朋友送的,她觉得并不适合自己的秀气风格,所以转送我。
还是很惊喜啊,第一次有女生送戒指,还是很仙很美的风格。没法子让人不喜欢。
坦然接受人家释放出的善意,即使是一时的兴之所致,也不扫人兴。
不马上以同等价值回报,把关系僵化成互不相欠的模样,你值得别人的好,你也懂得别人的好。而即时的回报,等于即时的中止。
不过晚上有一个社牛小朋友更是刷新了我的认知,她直接对小小说,你送个自己做的手工给我吧。
对,我还没有发展到可以直接索要的地步,但是这样是更为直率和开放的要求不是吗?除了直接表达自己的需要以外,还释放出一个信号,你也可以这样地直接要求我。
这样交流起来不是更轻松吗?将时间花在猜测上是我们由来以久的习惯了,尤其是在送礼物时,为了刻意达到给人惊喜的效果,选择的其实也大多是重复的东西,像生日的花、蛋糕之类,或者是自己喜欢的东西。
如果能坦然地说,就送我这个吧。
那是一种多么清晰明确的信息。我喜欢这个,送这个我就很开心。
也许有一天,我也能这样坦然大方地说,就送我这个吧。
甚至希望我的朋友也能以这样简单的方式交流,不要把对我的期待隐藏起来,装成一幅毫不在意的样子。
去年一段时间我极为沮丧,根本没有精力关注朋友,所以错过了两个朋友的生日。说来也是奇怪,她们生日当天我都有打电话给她们,但是是说的别的事。
事后她们都有对我说,当接到我的电话时,就觉得是送生日祝福的,但是我好像全然忘记了一样的,她们也就没有提。说起来都是多年好友,也是每年生日时互送礼物小聚的习惯,因为我的淡忘,就没有聚了。
当时她们的内心是失望的吧,对我的期待落了空,毕竟曾经过去的不少年度,我都记得送上生日的祝福和礼物。但是她们不会说,只是在第二年我过生日时,也忘记了。
这样就打成了平手。在朋友的关系里,不少人是这样的,原则就是不要相欠。
但是这样过于清晰的来往,让人莫名的有些惆怅。好像感情也是一种可以计算和控制的东西,严格遵守着不过多也不过少的原理运行。
我还挺喜欢大大方方接受的,有个闺蜜喜欢买花,常常顺手就给我买两束,有时是过节日,有时就是平常的日子,每次收到我都惊喜万分,且心里没有一丁点儿负担,因为知道彼此是什么样的关系,有多坚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