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偏见:不喜欢他人(一)
第304页 偏见的本质和作用
从今天开始,读书进入本书的第三编:社会关系。
第一编是社会思维,第二编是社会影响。还有第四编是应用社会心理学。所以到现在为止这本半头砖一样厚的书,已经读了一半了。真的很有成就感哦。
前几天听一个朋友说,正在跑步减肥。她的话: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还能控制什么?网上也有类似的话:一个人连自己的体重都控制不了,何谈控制人生!这足足可见人们对体重的重视。在各个国家,对体重的偏见和歧视非常常见。Gortmaker(1993)的研究发现,人们都认为肥胖者缺乏魅力、不太聪明、不太快乐、没有修养、不够成功等等。又比如人们对同性恋者的偏见,对不同宗教人士的偏见等等。
这也太夸张了偏见、刻板印象和歧视这几个概念往往容易混淆。偏见(prejudice)是对一个群体及其成员负面的预先判断,是基于错误和顽固的概括而形成的憎恶感。 偏见是一种态度。关于态度的ABC理论是说,态度是情感(Affect feelings)、行为倾向(behavior tendency)、认知(cognition)的某种独特结合。一个存有偏见的人,可能不喜欢那些与自己不同的人,歧视他人。
负面评价是偏见的标志,它通常源自被称为刻板印象(stereotype)的负性信念。所以可以看到,刻板印象是一种概括性的看法,是偏见态度中的认知的部分。比如说,为了简化世界,我们概括出:英国人保守;美国人开朗;法国人浪漫等等。 偏见一般是消极的负面态度,但是刻板印象有时候是积极的。刻板印象具有社会适应的意义,能使人的社会知觉简化。但在有限经验的基础上形成的刻板印象往往具有消极的作用,会使人对某些群体的成员产生偏见,甚至歧视。
偏见是一种负面态度,而歧视(discrimination)是一种负面行为。歧视行为的根源往往在于偏见。但是也有一些歧视是制度性的,比如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在没有偏见意图的时候也如此。
可见,偏见是一种态度,刻板印象是属于认知,而歧视则是一种行为。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