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贱贤愚,莫不营营以惜生,斯甚惑焉;故极陈形影之苦,言神辨自然以释之。好事君子,共取其心焉。
《形赠影》
天地长不没,山川无改时。草木得常理,霜露荣悴之。
谓人最灵智,独复不如兹。适见在世中,奄去靡归期。
奚觉无一人,亲识岂相思。但余平生物,举目情凄洏。
我无腾化术,必尔不复疑。愿君取吾言,得酒莫苟辞。
《影答形》
存生不可言,卫生每苦拙。诚愿游昆华,邈然兹道绝。
与子相遇来,未尝异悲悦。憩荫若暂乖,止日终不别。
此同既难常,黯尔俱时灭。身没名亦尽,念之五情热。
立善有遗爱,胡为不自竭?酒云能消忧,方此讵不劣!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这三首诗是陶渊明对魏晋社会风气的一种批判,也是他个人对于出世与入世的看法,他不认同消极的人生态度,即使归隐田园,陶渊明所展现的仍然是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顺应自然的造化,将个人置于宇宙万物的辽阔之中,不贪图眼前的蝇头小利,享受生活的乐趣。这三首诗充满了哲学的思辨,是陶渊明在混乱的社会环境下对人生的反思。
陶渊明的重要,也因为他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集中在作品中体现出思想性的诗人。当然以前也有,比如屈原,他的《天问》比较有思想性,问宇宙的形成:“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有考之?”可是之后的《汉乐府》中“青青河畔草”这类诗其实是没有思想性的,只是文学的描述。陶渊明将文学与哲学结合,他的诗有很多对生命状态的讨论,可以拿他的诗做哲学命题来讨论。
陶渊明笔下的形和影是一对矛盾存在体,形和影可以是两个我:一个是正面的我,一个是负面的我;一个是试图进入社会的我,一个是想要离开社会的我;一个是爱这个世界的我,一个是恨这个世界的我……相互可以形成对话关系。
《神释》非常具有思想性。《神释》结尾的部分说:“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陶渊明的诗像一个寓言,要讲一些道理。他是诗人兼哲学家,用诗在传达自己的哲学态度。“大化”就是所谓的生死。我们的一生像在海浪当中跳跃,这没什么好高兴的,也没什么好惧怕的。因为生命无常,是你自己无法掌控的,所以“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该结束就要结束,不必忧愁,更准确地说是忧愁也没有用。
从这首诗中可看出他对自己的生命价值有独特的思考。他不在乎死后流芳百世,而是希望在“纵浪大化中”实现自我的超越。“纵浪大化”就是返回自然,其意义包括返回外在自然和内在自然两个层面。对陶渊明来说,返回外在自然就是享受山水田园之乐;返回内在自然则是实现与天地合一,与自然同节律,让生命随大化而永在。
他认为人生在天地之间,不要天天为自己的事忧心忡忡,怕这怕那。海那么阔,天那么空;你应尽的责任,你就自自然然地尽职尽责,不必老去计较自己得失。
其实人最好的幸福状态不是快乐,而是平和!人生在天地大化中,不过呼吸之间,是那么渺小,那么短暂,何必为自己的事一会儿大喜一会儿大悲呢?海那么阔,天那么广,我们应该放下的就放下吧,应该尽的责任就尽掉吧,何必总要去计较个人的得失成败呢?你说是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