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妈妈是女儿最大的敌人,有的时候我会觉得这句话用在我的身上还是蛮有道理的。
我的妈妈是一个一直对我有要求的人,他希望我能时刻读懂他,能知道他下一步想做什么,提前去做什么。
在我的童年记忆里,因为我是家里的老大我们家妈妈生了四个,我是最大的我的童年的记忆,就是从小我就是在妈妈的打骂声中长大的,所以导致我从小就有一种不安全感。这种不安全感到我现在现在的年龄都还经常会出现。
这种不安全感影响了我一生,因为我总是担心我哪里没做好,妈妈会打我会骂我。越是这样越反而经常什么事情都做不好。
现在我都是一个40岁的中年人了,每次回到家里回到娘家,相处的时间也是非常的短,有的时候也就几天或者10天左右。但是我还是有这种感觉我还是非常的担心,妈妈会骂我。
成年后妈妈会因为一些没有提前去做,他认为我一个女儿回到家应该把家里打扫干净,把做饭这样的事情承包,如果我没有主动如做她就会很生气。到后面就直接数落我不体谅她。
在他认为这些事情我回家要帮她分担,这些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如果我不是很想做,只做一点点或者没有帮她没有做这样的事情,他就会感到失望,从而生气生气到最后有的时候就直接骂我,或者发脾气。
在妈妈的眼里,女儿应该时刻是他的贴心小棉袄,在家的时候就应该把它做的事情承包下来,在他看来这样才是对他的孝顺。
但是我的妈妈,他不是只有我一个女儿他有三个女儿就可能就是因为我是老大,从小我在家里做的事情是最多的。自然而然地觉得所有的事情都应该是老大该做的。
虽然现在已经步入了中年,但是对妈妈还是抱有一种恐惧感。小时候的记忆中,挥之不去的是我小时候做错事的时候,我都不敢回家,而是直接躲在外面,直到妈妈在外面大声地喊我回家。当我听到妈妈喊我回家的时候从喊声我能听得出来,我不得不回家了。如果再不回家,我可能回家就要面临更严重的打骂的份了。
从小带着一份恐惧感长大的孩子,她能幸福吗?从小因为害怕害怕被妈妈骂,所以结婚前在家里我是非常勤快的。我记得我初中毕业之后,因为年龄还小不到18岁,想出去外面打工,去找工作都没人要,所以我那段时间天天呆在家里就是做家务,给弟弟妹妹们做饭送饭。妈妈做的事情,我全部做了,因为那个时候妈妈经营着一家小店,顺便还有打麻将,妈妈经常陪着那些打麻将的人熬夜到很晚,只是为了收一点麻将座位费。当时她也非常的不容易,她也只是为了养活我们。
其实那家小店是自己家的。因为我们家的房子设计的是楼下是店铺,上面是居住的,因为是店铺,所以面积特别小,我记得我们家的店铺里面,除了卖东西的一个柜子外,只能容纳一个打麻将的桌子。而且这个打麻将的桌子就是我们平时吃饭的饭桌。
楼上也是非常的小,虽然一共有四层,但是一层只有一个房间。我们一家六口就生活在这样一栋的小房子里。
长大后,我觉得妈妈对我非常的不公平,有的时候甚至会跟他对着干,经常让她感觉很难过。
长大了才知道妈妈好像也是受害者。妈妈的性格是典型的急性子,她也是受他的原生家庭的影响,因为后来才知道我妈妈从小没有得到过什么父母的爱。尽管妈妈小时候在他的家庭里是干活最多,最能吃苦的那个,但是也没有得到过什么父母的肯定与关注。外公脾气很不好,性子又急。妈妈从小得到最多的是外公的打骂与冷漠。因为外公外婆从小就重男轻女。
在妈妈小的时候,虽然她没上过什么学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但是他还是跟同龄的女生一样的喜欢美追求的事物。妈妈告诉我,懂事后的她,特别想要一双高跟鞋。于是靠自己的劳动换了一些钱,在没有经过大人的允许下她大胆地买了一双她一直心心念念了很久的高跟鞋。
买回来几天穿在了脚上,后来因为怕父母发现,一整晚都不敢回家。在以前他们老家的那种老式厕所的那种简易木板蹲着如厕的木板上哭着睡了一晚上。奇怪的是妈妈一整晚没有回家,外公外婆也没有没有出来找她。那时的妈妈也才十几岁。
听妈妈讲了一些,她小时候的经历之后,我慢慢地能理解她了,也就能原谅他为什么从小对我要求那么多。他是在不知不觉中把我当成了那个小时候的他自己。
我现在也就不再对他有怨气了,不再觉得妈妈这样对我是不公平的了。再次面对妈妈也不再那么想逃离她了,而是试着去理解她。
虽然我跟妈妈两个人的性格合不来合不来,因为我完全继承了她的性格。但是我尽量不惹他不高兴。尽量顺着她。我想这就是我能对她做的最大的孝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