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6年前一位伟大的艺术家横空出世,他的一生悲催坎坷,穷困潦倒,对艺术却无比的狂热。
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
文森特·梵高(Vincent van Gogh,1853-1890)欧洲美术史上后印象派三杰之一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913afee00c304a5c.jpg)
2017年一部电影《至爱梵高·星空之谜》,让很多人了解了梵高大师,准确地说是了解了大师之死。(来自全球的125位画师,根据梵高的120幅油画原作创作的全球第一部手绘油画动画电影。莸得了许多大奖,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这部电影。)
很多人知道梵高是从他的代表作向日葵开始的,梵高的代表作有很多,比如《星空》;《星空下的咖啡馆》;还有他的40多幅自画像;不过向日葵有着特殊的意义,有人把梵高称为向日葵画家。也有人说向日葵是梵高的一个名片,相当于《蒙娜丽莎》之于达芬奇。
梵高在短短十年的时间里, 创作了2000多幅画作,接下来,我将以时间为轴,结合他不同时期的画作,讲解大师的生命历程及其画作背后的故事。
1、《圣经》
这幅画作是为了纪念他的父亲而画的。他的父亲、祖父都是牧师。 他曾经也想当一位布道者,因为当牧师要考神学院,他未能通过考试。
他以传教士的身份去到矿区,但是因为他在一次矿难中的反常举动,导致他失去了实习的资格。此后他专职绘画10年 (27-37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5096e469b2ac8842.jpg)
2、《吃马铃薯的人》
被教会取缔传教资格后,他的生活重心开始真正转向绘画,这一时期,他的作品主题多为描绘劳苦大众,画风阴郁暗淡,线条粗重 。
《吃马铃薯的人》是梵高1885年的作品,是他一系列以劳动者为题材的总结作品,有结束他前期画风的意义。梵高把对劳动者 的同情升华成为一种安静的凝视,他要观者静观一种生存的庄严。
《吃马铃薯的人》像一种仪式,像基督福音书里的《最后的晚餐》。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be7aa878717864e6.jpg)
3、《忧愁》
爱情?救赎? 曾经做过传教士的梵高,背负全世界的指责。与靠着不断接客来养活一堆孩子的妓女同居。
这个女人一点也不唯美,她饱受饥饿、屈辱、蹂躏肉体与身灵都憔悴疲惫,梵高在素描的女人脚下写了“忧愁”(Sorrow)这个词。
欧洲艺术在绘画上题字的例子不多,日耳曼画家丢勒曾经以“忧愁”为主题制作版画,梵高似乎更明显要告知看画的人,他画的不是华美的裸体,他要人们逼视肉体的巨大悲哀与绝望。
梵高和西恩同居了,海牙城市中窍窍私语,一个做过牧师的画家,与一名妓女同居。梵高的父母、家人、教会的旧识都不齿他的行为。 梵高仿佛要对抗整个虚假的世俗社会。
圣经上不是明明记录着耶稣曾经当众宽恕一名妓女吗?为什么这些自命虔诚的基督徒无法关心真实生活中的一名妓女?
梵高真的爱他吗?还是爱上他自己救赎的狂热?那狂热使他高烧,使他悖离世俗遵守的一切规则,使他相信一种执着,可以背叛全世界的指责,孤独走向救赎的受苦之路。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8ac69dbaa08e4ddf.jpg)
4、《蒙马特菜田》
巴黎像一道光,使梵高整个生命色彩丰富起来,当时的法国巴黎是艺术之都,有许多艺术家集聚在蒙马特区。(印象派画家,马奈、莫奈、雷阿诺、毕沙罗等。)
梵高初到巴黎,受点描画派影响,以细小的色点描写城市附近的风景。这幅画深受毕沙罗的影响。从原来的阴郁深沉转变成了明亮开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a002fcc5b67d27fc.jpg)
5、《唐基老爹》
梵高在蒙马特区来往最深的唐基老爹是1871年巴黎公社工业革命起义的参与者,唐基是一个老革命党,参加街头的工农革命被政府军队逮捕,关进监牢,出来后在巴黎边缘的蒙马特区开小文具店,卖画布、颜料、笔,因此结识了一批穷途落魄的画家。
1887年,初到巴黎,梵高的画风改变了很多,原来沉郁暗黑的色调忽然明亮起来。原来粗重的线条也变得轻快活泼了。
唐基老爹坐在日本浮世绘版画前,双手交握,有一点拘谨,他也许不习惯被当成一张画中的主角。他很平凡、和蔼、朴素热情待人,尽力帮助他人。 因为帮助了很多穷艺术家,被大家尊称一声“老爹”。
梵高以相当直接的方式画了这张《唐基老爹》,作为他进入巴黎,改变世界观的一件重要作品。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bf1d0aa6ee6c2cdc.jpg)
6、《夕阳下的播种者》
土地、风景,对梵高而言,并不是赏心悦目的对象,土地、风景更象是一种宗教的救赎,他在阿尔时期仿作了写实主义画家米勒的《播种者》。
米勒歌颂农民、歌颂劳动,赋予土地一种宗教的意义。米勒一直是梵高心中敬仰的画家,他也不断以米勒作品为主题进行临摹。
但是梵高对米勒作品的临摹不是形式技巧的模仿,而更近于精神上的启发。
以《播种者》来看,梵高仿作完全不同于米勒,他使人在大地上昂首阔步,一轮灿烂的初升的太阳自地平线上发出亮光,整个画面给人的感动不再只是米勒的农村与劳动主题,梵高使“播种”的意义提高成为一种象征,使人从土地、黎明、从巨大的自然风景中重新找到了救赎的快乐。
阿尔时期,梵高对话的对象是大地、山峦、是翻飞的麦浪,是旋转的云与夜晚的星空。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183858abcbb75408.jpg)
7、《星光夜间咖啡屋》
在阿尔短短的一年间,梵高的画展现了一个寂寞心灵巨大的回声。他白天疯狂般在田野间作画,夜晚回到栖居的小镇,徘徊在石板铺的巷弄。
小镇人口不多,仍然亮着灯光的是一间咖啡厅,路边搭了黄色布棚,布棚下几张桌椅,服务生正招呼客人。
梵高似乎远远看着人群聚集的场所,如果是在巴黎,他或许可以比较容易参与进去,可以坐在咖啡厅中与相识或不相识的人谈天。
这幅《星光夜间咖啡屋》四周都是冷色调的深蓝,浓郁的黑或沉暗的绿,只有咖啡厅布棚下吊着一盏晕黄的灯,释放出温度,好像那里是唯一温暖的地方。
梵高渴望着人的体温,渴望一种关切,亲近,然而,保守的小镇是比巴黎更不容易进入的地方。梵高徘徊着,他在阿尔的画里出现了灯光、星光、那些在寒冷黑暗中可以带来温暖或希望的黄色。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9b0cb216e8ffdef2.jpg)
8、《邮差胡林》
刚到阿尔时,太过于孤独的梵高,经常给弟弟提奥写信,因此和邮差一家来往比较密切。 梵高发病以后,平日为他送信的邮差胡林成为照顾他的好朋友。
这个邮差和他的妻子也许不了解梵高,但不觉得“疯子”有什么不同,他们关心梵高,照顾梵高,在梵高笔下,胡林和他的太太有一种平常人的和善与包容。
胡林戴着邮差的帽子,穿着铜扣蓝大衣,一脸大胡子,他的面容有一种平凡的慈祥。也许在精神焦虑痛苦的梵高心中,胡林和他太太这样简单无私的善良成为真正的救赎力量,他在胡林的画像后面装饰了很多美丽的花朵图案,胡林看起来像一位慈祥的圣诞老人。(这幅画有日本浮世绘的风格,梵高给胡林一家人画过很多画。)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c9fff5408ee95d5e.jpg)
9、《黄色房屋》
《黄色房屋》是梵高在阿尔主要居住的地方。梵高最重要的一系列代表作,都是在这一时期完成。他在“黄色房屋”与高更相处同居,度过最快乐也最焦虑的时间,在这间房屋发病,割了耳朵,被新闻报道。
“黄色房屋”像梵高生命中原罪的归宿,1888年9月,在期盼高更到来之前,梵高画下了自己宿命的居所。
梵高从广场的对面凝视“黄色房屋”,很蓝的天空,远远天桥上有火车驶过,冒着蒸汽,但一切都很远,寂静无声。
他憧憬着把这幢“黄色房屋”变成接待画家来阿尔画画的招待所。他梦想中跟朋友分享“黄色房屋”。想在此建立 “南方艺术之家” 。可终其一生未能完成。
现在阿尔的“黄色房屋”俨然成为了“梵高故里”。许多游客都会到这里寻找大师的足迹。 阿马丁广场的“黄色房屋”毁于二战的炮火之中。重新修建的“黄色房屋”现在的装修风格和画作一模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04a141eb86cc4926.jpg)
10、《房间》
这张《房间》像是梵高布置的新房,用来庆祝一种新生活的开始,用来准备迎接一个全新温暖的生活。
这张《房间》的作品中有许多“成双”的布置,两张椅子,两张人像画,连床上的枕头都是成双的,这是一种内心世界的显现吗?梵高在渴望什么呢?
因为此时梵高的内心极其孤独。梵高在长久巨大的寂寞中渴望着一种温暖,他也许分不清楚是友谊的温暖,或是爱情的温暖。
但他确实在作品中强烈地表现出很具体的对温暖——家的温暖、人的温暖的渴求。
床与椅子,都像是一种等待,等待某一个生命里特定的对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3d57bb9f318276d5.jpg)
11、《向日葵 》
1888年夏天,梵高知道高更要来阿尔,高兴极了,他盼望和高更一起住、一起画画、一起讨论艺术,盼望了很久,终于要实现了。
1888年7月以后,为了迎接高更来到阿尔,梵高画了一系列《向日葵 》。一生中最重要的200幅作品在这里完成。
“向日葵”有特别的象征与隐喻吗?向日葵像在阳光中燃烧自己的花朵,冶艳、顽强、热烈、剽悍、使人感觉到旺盛而炽烈的生命力。
梵高寻找着阳光,从郁暗的荷兰到巴黎,又从巴黎一路南下到阳光亮烈的阿尔,梵高自己像追逐阳光的人。
他觉得向日葵是热烈明亮的花,他觉得向日葵是友谊的温暖、慷慨。向日葵在法语中的解释是“落在大地上的太阳”。
当时欧洲的绘画主要以人物、风景为主,画静物的人比较少。他的绘画风格有着东方思维,比如徐悲鸿的马、齐白石的虾、郑板桥的竹子。
为了迎接高更,他去田间采摘向日葵,画了这幅14朵向日葵。高更说梵高画的向日葵是花卉作品中的 “极致”之作。梵高得到“导师高更”的赞赏,内心愉悦,便在左下方加上了一小朵花,代表高更。 (14朵向日葵也名15朵向日葵 )
12、《割耳自画像》
梵高的一系列自画像,记录着他逼视自己、凝视自己的过程。
梵高从1887年开始,或许是因精神病的困扰,开始密集画自画像,在镜子里凝视自己,仿佛把自己当病人来研究,这些自画像也像他的病历。
1889年12月间,他的自画像透露出焦虑、不安,画面中的五官紧张而锐利,看得到心灵饱受煎熬的忧苦。
1888年12月23日深夜,梵高和高更争吵,之后用剃刀割下耳朵。 1889年1月6日,他耳朵的伤口尚未痊愈,他就又坐在画布前,凝视着自己,画下了《割耳自画像》。
可以在镜子里看到这么深沉的自己,需要多么诚实,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168ad7c0a0240977.jpg)
13、《星空》
邻居们都觉得割耳朵的梵高是一个危险的炸弹,他们签署联名书,申请将梵高送到精神病院。
他最华丽的这幅《星空》是1889年在圣.瑞米精神疗养院时期创作的作品。很少人在这件作品前不被天空的繁星震动。
梵高用擅长的点描笔触书写他与满天繁星对话的狂喜,他把宇宙静静移动的运行转变成如此华美庄严的乐章,像最圣洁的宗教的颂哥。
美国歌手唐麦克林创作的歌曲《vincent》灵感来源于这幅画作。第三句歌词 :“ look out on summer’s day ” )是梵高在日记中说过的原话,1889年夏天的晚上,梵高经常从房间望向窗外。遥望东边阿尔皮勒山的星空,由此产生创作的冲动。
大师的生平是苦涩的, 画作的天空就是他的信仰, 这幅画里蓝色的天空就是耶稣基督,发光的圆形星体是耶稣12门徒,下面是一个宁静的小镇,画面靠下有一个尖形建筑 ,是一个教堂,教堂周围有很多房子和树,小镇虽然安宁,但毫无生气,看起来像不像一个墓地呢,人生间的教堂和房子在师眼里就是墓地,再看房子周围的树和远山,有没有觉得哪并不像树和远山呢? 像不像洪水正在。 洪水即是《圣经》里诺亚方舟的故事同时也是荷兰的历史。
星空的构图借鉴了日本浮世绘的名作,1831年日本浮世绘大师葛饰北斋在71岁创作的作品《神奈川冲浪里》 。这幅画表示当时处于幕府时代末期的日本,在西方现代文明冲击下的危机感。
“生存还是毁灭这是一个问题。” 对于梵高大师来讲,生与死到底是什么问题呢? 梵高的大部份作品都与上帝有关,蒋勋说:“艺术从来不是梵高的起点,或许也不是他的终点。”
而梵高自己说:“ 我的内心从未改变,我依然一味坚持信仰和热爱,获得安宁与抚慰是终极目的,伤痛也依然获得苦难救赎的终级情感。”
苦难与救赎,宗教与艺术。走向梵高内心的通道。要了解梵高大师的作品,就要了解他的生平和信仰。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5419707ec9076d27.jpg)
14、《杏花》
1890年春天,在精神病困扰最严重的时刻,梵高还是感觉到初春的华丽,春天使所有生命喜悦与复活的力量。
他看到杏树枝头满满的花蕾在绽放,衬着宝石蓝的每一朵花都像是神的祝福。梵高画出了这幅以蓝色天青为背景的《杏花》。
这幅是梵高为庆祝他侄子出生时所画。很难想象“疯子”的世界可以如此,广阔、庄严、静定。
蒋勋说:“梵高是精神病患,但是他看到了最纯粹美的事物,我们很正常,但是我们看不见。正常,意味我们有太多的妥协吗?我们不知道,一再妥协,我们已经流失了真正纯粹的自我……”
15、《麦田群鸦》
《麦田群鸦》是他最后的作品之一。五十公分乘一百公分的横形空间,麦田展开,像是长卷,一笔一笔的麦浪堆叠,褐色、黄 色、像是大海的波浪,一波推向一波,一波挤向一波,力量向中央推起,蜿蜒在麦田的小路,深褐的泥土,两边有绿色的草,但一切都简化到只是笔触。
他画的很快,好像没有时间了,夏天午后顷刻的乌云密布,顷刻的雷声,顷刻的暴雨都蓄势待发。
《麦田群鸦》是他生命最后的作品。1890年7月27日,梵高用这把杀伤力不强的枪射杀自己,子弹穿进胸膛,但并不致命,他捂着胸口,从麦田跑回家,爬上三楼的房间,拖延了两天,28日弟弟提奥从巴黎赶来,29日凌晨,梵高逝世。
当地的《回声报》用不到五行的短讯报道了一个荷兰画家的自杀身亡。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64d72fd99f936bc8.jpg)
后记:以上分享的15幅油画只是抛砖引玉,如果大家想要更多的了解大师及其作品,推荐阅读这二本书籍。
1、梵高传《渴望生活》
作者:欧文·斯通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f4c0bf090c70457a.jpg)
2、《蒋勋谈梵高燃烧的灵魂》
作者:蒋勋
![](https://img.haomeiwen.com/i10272569/2215465c13b0b43f.jpg)
文/Lindsay語絮
愛讀書,也愛旅行;
愛詩詞,也愛Guitar ;
愛绘畫,也愛写作;
我是Lindsay語絮,看书慢+写文也慢;
请叫我“蜗牛”小姐姐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