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一直知道瓦尔特是谁,不就是那个一出场就穿着帅气军装,连自己人都打,最后不用炸药炸火车的皮劳特嘛!
这个皮劳特还在保卫的间隙带了一支小分队跑去炸了一座大桥,和那个秃顶的党卫军又斗了一回!
什么?串了?瓦尔特的外号不是“老虎”?
反正,小时候,南斯拉夫电影很多,演员就那几个。
韦利米尔·巴塔·日沃伊诺维奇后来,在90年代末,又有机会重温了一次,那次是拜美帝国主义所赐,自从他们炸了我们驻南联盟的大使馆,央妈就直接断了美职联的转播,替代品就是大量的前南电影。
我至今依然举双手赞成央妈的做法,就该这么治那个全球第一失败国、野心狼,他们炸了我们使馆,我们就不再受他们的毒化,不再看他们的腐化比赛!还要把NBA这种洋腔洋调的名字全部换成中文,并打上咱们自己的拼音——美职篮,这才彰显我们的风范,替美职篮指明方向!
言归正传,第二次看的时候,记住了那句暗号——“空气在颤抖,仿佛天空在燃烧”,是啊,还很有诗意呢!
难怪自此以后,我们的屏幕里出现了那么多可歌可泣的谍战剧,将这一份敌后战斗的浪漫发挥到了极致。
那一阵,还知道了瓦尔特确有其人,他叫瓦尔特·佩里奇(1919—1945),塞尔维亚人,生于塞尔维亚,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现属于波黑的萨拉热窝坚持抵抗,并是当地的地下组织的领导人。
他有经济学学位,曾在萨拉热窝的一家银行工作;在此期间加入了南共,当过营长,1943年奉命潜回萨拉热窝领导游击队。
1945年4月6日,在解放萨拉热窝的战斗中被迫击炮击中牺牲,从此成为了萨拉热窝的英雄象征。萨拉热窝至今仍然保存着他的半身塑像。
原来,这才是保卫萨拉热窝的的瓦尔特。
今年,上海方义(通假字)期间,又重温了一遍这部老电影,突然迷茫了——瓦尔特究竟是谁?
为什么不是那个老游击队员、钟表匠谢德呢?
平时不显山不露水,关键时刻则挺身而出。
还记得在广场上的情节吗?德国上尉吩咐南(斯拉夫)奸最后宣读一遍公告,让萨拉热窝的公民们上前认领前一夜在袭击德军时被杀害的抵抗组织成员的尸体,并命令士兵子弹上膛——谁上来就干掉谁。
这时,以皮劳特为首的地下工作者识破了敌人的伎俩,告诫群众不要上当进坑,哪怕亲人躺在泥地里也不要贸然前去认领。
这时,名为《不朽》的电影音乐想起,钟表匠谢德迈着坚定的步伐,迎着敌人的刺刀从容地走了上去。
而那个真名叫皮劳特的地下工作者和另一位叫苏里的游击队员对视一眼,也毅然跟了上去,然后更多的萨拉热窝的公民群众们跟了上去。
面对越来越多走上前来的公民,德国小兵直接不知所措了,紧张地询问带队的上尉:“怎么办?”
德军上尉刚才还神气十足,现在居然秒怂,下令:“扯呼!”
这个桥段,每次看都会热血沸腾,生动的电影语汇完美诠释了伟大领袖的断言:“任何帝国主义都是纸老虎!”
那一刻,德军上尉毕肖夫一定感受到了“空气在颤抖”、“天空在燃烧”,是啊,“暴风雨就要来了”!
能够以一个眼神看穿敌人的色厉内荏,以一个脚步引领大家打败敌人的人难道不是瓦尔特吗?
跟在谢德后面为了自身、为了正义、前仆后继、义无反顾、对抗极权的所有人,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难道不是瓦尔特吗?
正如影片最后揭露的谜底——看,这座城市,他就是瓦尔特!
瓦尔特不是哪一个具体的人,而是一座城市,一座城市中的所有人,一座城市中所有起来战斗的人。
谢德倒下了,真实的瓦尔特也在解放的前夜倒下了,但是还会有瓦尔特站起来,因为瓦尔特说过:“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不必隐入尘烟,而要对峙绝望!
文 | 云间大彭
更多文章,欢迎点击关注“云间大彭”公众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