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比较忙,昨天的课还没听,上一次的笔记又没写,所以先把笔记整理一下再听新课吧。
第一小节总结(分析1):秦山原因为半路下车,无意中发现了扎下,然后准备去扎下。
这节课接着分析第二小节:去扎下,进村子的场景(逻辑上来说,必须要写)
要去的地方叫海陵,一个挺大的镇子。但秦山原决定在这个叫扎下的村子停下来。
分析:
前面已经提到了扎下,为什么还要重复提扎下?因为要承接上面的内容,前面只是提到扎下而已,并没有说到秦山原会去这个地方,所以要将这个信息补充一下。前面有铺垫,后面就要把它勾回来。
他一路甩着鞋子上的泥,来到界碑下,蹲下来用手指在泥地上写“扎下”两个字,然后和碑上的字比较,已经不像了。
分析:
前面写到下着濛濛细雨,秦山原撑着伞去撒尿,既然下雨了,地上肯定会有泥,尤其是偏僻的山村,由此可见细节描写非常细致,这一句不能缺少。而且只有下过雨后的泥才是软的,秦山原才有可能用手指在泥地上写字,这一段描写非常准确。
为什么秦山原在前面撒尿的时候不蹲下来写扎下两个字,而是到了这里才写?因为前面司机在不停地催促,他根本没有那个心情去写,而到了司机离开,他没有了后顾之忧,心情轻松了,所以才有这种闲情雅致去写字。
为什么要用到“界碑”来写扎下两个字?因为扎下是秦山原15年前的世界,而现在的他已经是处于省城的世界里了,如果要从他的世界进入到另一个世界去,就需要借助一个形式。界碑就是他进入到扎下十五年前那个世界的按钮,进去以后就会产生变化(人物的命运)。
“不像”已经是一种变化了,说明今非夕比、物是人非了,暗示着秦山原已经不是十五年前那个作威作福、为人尊重的高尚人了。
他扳着指头算了算,十五年。如此漫长,足够把头发一根根地熬白。
分析:
不直接写他已经离开十五年,因为那样会过于叙述,通过动作会让画面呈现,更加形象。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切记避免过多叙述,尽量通过动作来形容。头发“熬白”也是一种动作的比喻,比直接写头发白了会更加生动形象。
秦山原掏出一根烟,打火机怎么也找不到,口袋和包都翻过了,可能丢在车上了。
分析:
为什么又要让秦山原找不到打火机?从写作手法上来看,有迟滞的含义在里面;从主题上来看,就是不断地让主人公不顺畅,暗示着他接下来的旅程都不顺利。
他叼着没点上的烟往村庄里面看,先看见一只鸡沉重地穿过空街面,羽毛被雨打湿。
分析:先看到羽毛被打湿的鸡,暗示着秦山原即将也会变成一只落汤鸡。
然后是一个挺着肚子的小孩,他看见了秦山原的花伞,接着才看见伞下的人。秦山原对他招招手,小孩慢腾腾地往这边走,赤着脚,裤子斜吊在圆鼓鼓的肚子上。
分析:
在农村没有什么人撑花伞,所以花伞是比较显眼的东西,而且从小孩子的视角,花伞是比较鲜活的东西,因此他注意到的先是花伞,然后才看到人。一个大男人、文化人撑着一把花伞,说明他性格闷骚,花伞很符合人物的性格。前面也写到伞,为什么没写花伞?因为前面车里的世界和扎下村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小孩的描写:挺着肚子,赤着脚,裤子斜吊在圆鼓鼓的肚子上,这个描述很符合小孩子的形象。为什么不写小孩的外貌?因为外貌在这里不重要,所以只写最突出的特点就可以。
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一定要表达准确、简洁。
他也打着伞,走到五步开外停下了。看起来有七八岁,大脚趾在泥水里钻来钻去。一直到秦山原站起来,小孩也没吭一声,就对着他看。
分析:
小孩也打着伞,但不是花伞。走到五步开外停下来的时候,才写他的年龄,而不是一开始秦山原见到他的时候就直接写他几岁。这样的写法更有层次,也可以看到叙述视角的变化,就是从秦山原的视角过渡到小孩的视角。
一开始是固定视角,也就是从秦山原的视角去写,后来又变成了小孩的视角。说明了我们在写小说的时候是可以变换视角的,但主视角(秦山原)是不能转变的,次要视角(小孩)不宜过多。
写小说的时候,人物的外貌特征和性格特点、形象等,可以通过不同人的视角来形成,而不是直接写出来。
“大脚趾在泥水里钻来钻去”很符合小男孩的形象。秦山原为什么要站起来?因为前面写了他蹲下来,所以这里要有一个动作的承接。
秦山原只好开了一个滥俗的头:
“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你是谁?”小孩说,“我不认识你。”
分析:
小孩的回答符合这个年龄段的形象,而且产生一种迟滞感(异质性),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秦山原是从十五年前过来的,对于小孩来说,他是一个陌生人。
“我是谁?”秦山原笑起来,“回家问你爷爷你爸爸去。你爸是谁?”
“不告诉你!”小孩转身就跑,甩起来的泥水落了秦山原一身。
分析:
这里如果写小孩直接正面回答秦山原的话,就会缺乏趣味性,而且太顺畅的情节,会缺乏一种紧张感,少了张力和冲突,文章读起来过于平顺,就不会让人有印象了。
秦山原笑起来,他的笑是轻松的,因为他又回到了十五年前那个属于他的地盘。他让小孩回去问他爷爷爸爸去,这里体现了秦山原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
“泥水落了秦山原一身”,又再次出现不顺,有被污水泼的感觉。
小狗日的。秦山原忽然想起,很多年前他总用这四个字骂小孩。
分析:
秦山原从一个教授进入到扎下村子开始,身份已经发生改变。十五年前他经常用“小狗日的”来骂小孩,说明那时的他粗鲁、脏话连篇,这个风格跟最开头司机的一样。说明了他的身价已经降低到跟司机一样的等级了,他已经不是那个高人一等的文化人教授了。自从踏入这个村子,秦山原就露出了原型。
他对着小孩喊:“你看过露天电影吗?”
分析:
从开头到这里之前,作者只说了秦山原是一个教授,并没有介绍他十五年前的身份,终于在这里引出了“露天电影”,点题,也逐渐揭露了人物的身份。
总结:写小说的时候,用词要准确、简洁,该交待清楚的事情不能省略;尽量少些叙述,用动作来表达会更形象生动;情节设置要曲折,不能太顺畅,人物描写要符合年龄,外貌特征不宜过多,写能突出特点的就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