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巨人的工具》这段对话很有感触。
蒂姆:“你会给30岁的自己什么建议?”
德里克:“不要像头驴子那样做事。”
蒂姆:“这是什么意思?”
德里克:“我遇到过许多30岁的人,他们都试图一口气从事许多不同领域的事情,之后却在任何一个领域都没有进展。
他们感到很沮丧,因为这个世界只想让他们选择一件事情去做,但他们则想什么都做:‘我为什么必须要选择?我不知道选择什么!’
问题是,如果你目光短浅,只想着短期收益,那么你就会觉得如果你一个星期不做完所有的事情,那就相当于什么都没做。
解决的办法是要把目光放长远一些,认识到自己可以用几年的时间来做好其中一件事情,再用几年的时间做好另外一件事情,然后再做另外一件。
你或许听过那则寓言故事,我记得故事的名字叫“布里丹的驴子”。
它讲述的是一头驴子站在一堆干草和一桶水之间,来回地看左边的干草和右边的水,试图做出决定:到底是吃草还是喝水,喝水还是吃草?
它犹豫不决,最终倒在地上渴死饿死了。
驴子是不能思考未来的,如果它能够思考,那它就会明白自己可以先喝水,然后再吃草。
“因此,我对30岁的自己的建议是,不要像那头驴子一样,你可以做自己想要做的任何事情,你需要的只是长远的眼光和耐心。”
感悟
今天圈圈小朋友生日,她一问我多久,我说12月,然后…说完才发现自己今年竟然满30,OMG
原来30岁所有人都会有焦虑,连上面的名人都有,哈哈,突然就看开了。
迷茫的时候多看书,总会看到相似的经历。
这也是很多名人都喜欢看传记的原因,可以通过传记了解一个人在不同情况下是如何决策,可以学习他们的思维模式,让我们成长得更快。读书真的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思考。
查理·芒格先生很喜欢读历史人物传记,我想这背后的一个原因也是我们可以通过成功或失败人物背后的经历、故事,来了解改变究竟如何发生,以及什么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从而指引我们更好地决策。
张一鸣说:“你看到很多很伟大的人,年轻时的生活也是差不多的,也由点滴的事情构成,大家都是平凡人。
我一直觉得世界上的书,如果只能选择看少数书的话,两类书值得看,第一类是传记,第二类是教科书。”
读传记会加速个人的成长。古典老师说读传记相当于读四个人。
第一个人:主人公自己。他的经历。他的童年,他的转折点,都非常有启发意义。
第二个人:主人公身边的人。比如读曹德旺的《心若菩提》你不仅可以读到他,还可以读到改革开放,村干部,省委书记,商人,一系列的不同人的角色。
第三个人:传记作者本人。作者为什么选这个材料,讲这个故事而不讲另外的故事,有他自己的判断。比如司马迁,就是一个很值得去读的人。
第四个人:你自己。书中读到一个印象深刻的点,关上书,想想如果自己遇到这种情况会怎么处理,然后再打开看,就会发现:哇,别人实在是太高了 。
多读书,读好书,多经历,这样的人生才比较有意思一点。
《巨人的工具》这本书真的是宝藏,我平常遇到的问题总会在里面寻找到答案,爱了爱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