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是女神节,今天是女王节。从这两个名称可以看出中国女人的地位在不断的提高。提高背后的社会关系是什么样的呢?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三八妇女节是个舶来品,也是广大女权者追求的结果。曾经有人说,社会男女的关系究竟怎样才算和谐的模式呢?
中国有厚重的历史,也是女性们苦难的历史。在一个男权社会中,女性是男性的附属品,这是中国女性曾经的历史,也是男女关系的一种极端。在这种极端的男权社会中,女性想获得生存的资源必须依附男人,因为那时的社会生存矛盾是温饱问题,资源掌握在男性的手中,这是社会发展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稳定形态。
建国后,女性的地位依然受到广大男性同胞的歧视,这是存在人们思维中的隐形偏见,或许很多男同胞不同意这样的说法,但是隐形偏见存在我们的思维中,不是说男性就歧视女性,而是文化留给我们的偏见。
每个人生存的环境不同,看待事情的视觉和深度不同,在自己的思维中留下隐形的偏见。这是一个被忽略的事实,也是一些矛盾的起点。能克服自己隐形偏见的高人基本不存在这个世上,因为有些偏见已经整合在我们的基因进化中。
西方人为什么总是用有色眼镜看待中国,这就是其骨子里的隐形偏见。中国看不清东方文化的根源是其思维中隐形的偏见,总是觉得自己的文化思维是最优秀的,觉得别的民族最终进化也是以他们为最终目标。文化的偏见就这样形成了,也是东西方文化激烈碰撞的原因。世上没有所谓的一成不变,有的只是变化的永恒。
今天的媒体过于自娱自乐,深陷自己的偏见中,一些自媒体总是宣扬国家如何如何的强大却不去深究社会运行的本质,总是一副自以为是的想当然。不论外界如何的炫耀,我们需要从人的本质说起。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摆脱不解自然属性对人的限制。有些人总是觉得中国科技强大了,什么样的难题都可以解决,于是自大的情绪开始蔓延,过度的虚荣让我们认不清现实。
世界的本质也是从人的本质开始,这个本质就是人要生存就需要衣食住行,但是世界的资源是有限,人的欲望是无限,这样就出现了国家为了获得民族生存的资源而出现竞争。西方在过去的几百年掌握着世界资源的分配权,这样的优越心态滋生了他们的傲慢,也是在这种傲慢下,中国的民族意识不断觉醒。为了获得生存的自由权,国民团结起来赶走了西方的侵略者,获得了民族自由,实现了民族的独立,拥有了追求美好生活的权利。生活是现实的,生存是艰难的,认清自然对过度扩张的惩罚是严厉的,我们才能调试自己的欲望与自然和解。
中国经过四十年的经济发展,我们实现了站起来和富起来的目标,开始向强起来奋斗。中国以经济为中心解决了广大百姓的温饱问题,但是现实问题接踵而来。今天的国人对平等自由很是推崇,但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下,国人从曾经的熟人社会开始向市民社会过渡,新的社会关系没有清晰,社会矛盾开始增多,或许就像官方所说的矛盾叠加期。矛盾叠加期意味着社会需要构建新的社会关系来处理现在的社会矛盾。
中国未来三十年的社会中心会出现改变,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确立新的处理问题的机构,利益的公平分配是未来社会矛盾解决的本质问题。所谓上层建筑就是提出新的社会生存模式,用务实的精神引领经济基础的扩大。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解决,人们的精神问题开始出现空虚,社会生存挑战的成就感弱化,人们需要精神文化的构建,也是国家文化开始从物质文化向精神文化探索的开始。
曾经有人觉得文化都是骗人的。其实他们没有真正理解文化的含义。人都有追求刺激,获得成就感来满足自己的价值追求。当物质追求开始弱化时。精神探索的满足感开始上升,人们会从过度的物质追求中思考文化问题,让空虚的精神开始发芽,也是文化开始快速发展的上升阶段。
唯物主义就像吃饭问题,辩证法就像认识人的极限。西方人总自以为是的说中国百姓是没有信仰的人群,其实他们错了,用自己的文化思考别的民族是最愚蠢的想法。中国文化提倡中庸,中庸的本质是度。就像中国的福,偏旁是作揖的意思,百姓祈求有一口田。度文化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也是被忽略的问题。过度的追求会让拥有的变成曾经拥有,失败注定是最终的结局。
生活的意义是人们赋予的,如果丧失生活意义的赋予权,你的人生将成为生命的重复,失去做人的意义。社会竞争很激烈,物质追求得到满足时,追求精神世界的构建将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新时代需要新生活,探索适合自己价值的生活方式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认清虚荣,务实的实现自己的理想吧!过去的已经成为曾经,未来的还在遥远的未来,当下是我们所拥有的,把握当下,活出自己的潇洒。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