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9月30日课堂总结
原绍温
每一次完成课堂作业,吴先生都要给我们做深刻全面的总结,最为重要的一次总结是1962年9月30日的课堂总结。那是吴冠中先生的艺术观念和艺术教育思想的较为系统的、精辟的论述,也是他在1981年所发表的关于形式美的理论的第一次展现。
这次总结,吴先生先看了我们每个学生的作业,并且具体指出了每个人的长处和不足,然后给我们讲述“美与漂亮”“表现与描写”“基础”等一系列的关键问题。吴先生没有拿讲稿,他很有激情的用生动的流畅的语言讲述。
“美术上的根本问题是认识问题,技术性并不是那么太强,将来发展的如何主要是看对问题的认识,对美的认识,当然技术还是要研究的。”
“美和漂亮不是一回事,表现与描写两者也不是一回事,漂亮的东西不一定美,美的东西有时也不一定漂亮。有很多艺术品既漂亮也美,有的是不漂亮而美,大多数的也是最讨厌的,是漂亮而不美,漂亮的产生主要是材料质地好,局部可能很响亮也很和谐,漂亮主要是局部,感情意境较流于表面。美是在整体结构之中,或材料运用得当,整体协调,局部不见得漂亮,版画是追求美的,因为它不容易漂亮,水彩画则容易追求漂亮。漂亮一词在习惯中含有赞赏的意思,现在我们是与美来作比较就是反意了。”
“美存在于结构之中,在物与物的相互关系之间,并且有感情的深度和意境,美可以来表现它而不容易描写出来。”
“表现是表现对象的基本特征,物与物、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描写只是描写它(对象)的表面,是客观的描绘,表现之中包含描写的手段,而描写之中则包含不了表现。如果从艺术的起源来说,原始社会的壁画是非常生动的,基本上他们都是以表现为主,因为当时还没有描写的办法,以后人们描写的能力越来越强了,大量的艺术品都掉在描写的泥坑中,好的作品在描写中具有很强的表现力,近代的东西逐渐注重表现,儿童有很天真的很强的表现力,进入美术学校的学生到往往容易丢掉感情。”
关于基础的问题,吴先生说:”一般同学都把描写作为表现的基础,有了描写的基础才敢于表现,建筑性、音乐性、节奏感是艺术的最根本的基础,艺术在发展,面貌在变化,基础也在变化,欧洲17世纪的基础在今天是不合适的,基础的面目也不应该是完全一样的。素描基础和芭蕾舞的练功是不一样的,一个是基本功,另一个是艺术,在”功“的里面共同性更多,尤其在低年级,但如何对待运用,客观规律是不同的。”
针对这一阶段的课堂作业,吴先生指出:“这次作业中途比较好,因为开始阶段是从整体出发,是表现,越往后画就忘了表现,也就是表现的手法不够了,而拿出描写来了,结果落了个以表现开始而以描写结束。画模特不能仅仅是画人,主要是画人的造型美,结构美。形象的准确是通过我们的感受得来的,感觉中有一种“错觉”。这种“错觉”是很可贵的。“错”得要恰到好处,就更生动、更美、更有特征。”
“艺术上整体不等于局部加起来的总和。从开始到结束表现是个纲,描写是辅助,永远要表现。从表现开始,而已以描写收场是可悲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