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同学、家长都写得那么好,真不敢写,可又有股冲动想抒发。
起初杨老师为《那时光那故事》征文时,我就在朋友圈里点了赞,只因为我喜欢这名字《那时光,那故事》。
偶然,听一家长说听说红山区有个杨老师,教古文不错。我便来了兴趣:一则老师姓杨,我也姓杨,本家,倍感亲切。二则古文,我喜欢。托家长打听杨老师教学地址,联系方式,我也和女儿轻描淡写地提了一下,女儿以白眼回我!
亲戚朋友家孩子有比女儿年长的,都在作文班学作文,我虽然没领女儿试过课,但也私下问过学作文的孩子,学作文的感受和成果,无疑是老师找篇范文叫学生背下来,然后讲其思路框架,然后回去按此范文模仿写一篇,久而久之,有的同学就摸出门路来,不去作文班了,把老师留的作文题目去网上搜篇范文来,自己改改或者模仿一下,总之换汤不换药。如此学习岂不可悲!
所以,我从来没有想过让女儿去上作文班,去作文班还不如在家多读些书。以至于今天说杨老师作文班,女儿直接给我来个白眼。事后嘀咕:“出尔反尔,说话不算数。”
同学家长找到杨老师微信,推荐给我,我看了一下杨老师微信朋友圈,感觉真的与众不同,杨老师何故有如此好人缘,同学们都是自发的给她送些礼物,又去看望她。尊师重教当然对,可是现在的同学们见到老师恨不得都溜之大吉,谁还会去看望老师。总之,好奇之心驱使着我,想一探究竟!
和同学家长约好一起去试课。旧教室的环境真的很简陋。又逢晚上去上课,灰蒙昏暗一片,环境给我的第一感觉是相当地差,现在外面哪个辅导班不是精心装修,精心设计的,但看到前来的家长学生,更加感觉杨老师的人品和教学有磁力,能让家长冲破环境之碍,必有缘由在内。
走进教室,外间是家长休息之地,桌椅书包,还有鲜花。一个女人除了恋爱期,还有人手捧鲜花来送,这是多么骄傲的资本,更何况杨老师已不再芳龄,她那骄傲的资本必是对孩子们的殷殷教导和慈爱之心,否则何来学生如此拥戴。
进了教室,乱哄哄一片,真的像集市一样,孩子不知道坐哪?杨老师在喊:“家长们都放心出去吧,孩子们都会有坐的地方,你们就别管了,一个孩子也不会站着听课的。”
我便退到家长休息室,静听其变。骤然间,屋子静下来,迎来了杨老师的开场白:开始给学生们讲上课规矩和学习方法。原来这二年级组是刚建班,不光我们是新来的,还有几个新来的,其他的也没早几天。所以就有了如此炸开了锅的沸腾场景。
杨老师声音甜美,声震屋宇,余音久久回荡,心底暗生敬意,杨老师不是为了短期看成绩的表面教学,而是深入骨髓般的教导,不光语文素养,做人品格,生活习惯,学习方法,言谈坐姿,方方面面有些规矩习惯让家长汗颜。我铁定,这就是我想找的老师!
下课后问女儿,女儿喜笑颜开,说行。就是速度跟不上,太快,紧跟,手腕都写疼了。我一看小事,写着写着就快了,跟着跟着就跟上了。就这样,我们加入了快乐语文。
后来几节课,女儿就适应了,也认识了几个新朋友,第一次写作文被杨老师在班里读了,回来美滋滋的,又蹦又跳!不久,三年级有了空位,她转至三年级组,发现三年级同学纪律严明,素质高卓,根基深厚,女儿又傻了,还得奋起追之,好朋友更得慢慢寻觅!但我相信,她会越来越好的!
短短半学期不到,快乐语文就喜迁新址了!新教室宽敞明亮,桌椅全新。女儿也渐入佳境!
但旧教室却不敢忘,那里有女儿初来快乐语文的历练过程。同学们窸窸窣窣的写字声,是那时光的滴答音,同学们滔滔汩汩的背诵声是那故事的主题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