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余光中的初印象,他是一位满腔乡愁,热爱祖国的台湾诗人。
毕竟,我现在还能吟出几句他的诗——《乡愁》。
直到今日,这个刻板印象终于被他的散文打破。
我正在品读他生前亲选的全新散文集,《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以苏东坡的词为标题,我在散文里感受到的余光中先生,也是一位乐观有趣的人。
看到《我的四个假想敌》时,我有些忍俊不禁。余光中的形象,一下子从有名的作家下凡,变成忧心忡忡的老父亲。
这篇散文讲述了余光中身为四个女儿的父亲,对终有一日,会有猪来拱自家白菜的担忧之情。行文充满真情实感,读之只觉亲切自然。
在散文里,余光中把自己比喻成一棵果树,四个女儿是树上精心养成的累累果实。路过想摘果实的小伙子,老父亲只想绊他一脚,让他无法采摘。
这比喻十分生动与形象,老父亲对四个未来女婿的敌意,跃然纸上。坏男孩目光灼灼似贼也,鬼鬼祟祟,试图偷走老父亲的掌上明珠。
余光中的心情,大概也是天底下所有父亲的心情。
听奶奶讲起来,爷爷以前从来不给三个姑父好脸色看。
我的父亲,也对我谈起过他身为老父亲的感受。
他最怀念十岁前的我,因为那时候我最乖巧,最依赖父亲,是他的暖心小棉袄。十岁以后,我逐渐有主意,时常和他对着干,是件漏风的棉袄。
他说,我叛逆期时,他差点被我烦死,当时他想,快来个假想敌把我带走,省得气他,但是气过后,又舍不得。
女儿一天比一天大,出落得亭亭玉立。既骄傲于女儿的优秀,又烦恼那些想摘果实的行人。
当然,他最担心的事,也是所有老父亲最担心的事。
就怕果实主动掉进行人的怀中,女儿自己“开门揖盗”。有女儿做为内应,老父亲如何守得住城?
他们自己做女婿时,会高兴于这种行为。等做了老父亲,又恼火这种行为。
此一时非彼一时也,昔日气岳丈,今日岳丈气。
听着余光中先生把满怀忧虑娓娓道来,我不禁代入了我父亲的心情。
难怪我爸爸以前经常问我,周围有没有好看的男孩子。
但我要是夸了某个男同事一句,他马上开始盘根问底,语气还酸溜溜的。
之前听小妹跟我讲,有人给她送情书。父亲耳朵真尖,隔很远都听见,过后马上问我具体情况。
并且开始假设,要是我和小妹带男朋友回家,要怎么对付那“该死”的小子,听得我哭笑不得。
有一段时间,我迷上了某个男明星,看他主演的影视剧,听他唱的歌……父亲明知道我又接触不到对方,但一向不爱玩手机的他,开始在网上搜集那人的负面消息,给我泼冷水。
不过等我塌房后,也是他绞尽脑汁安慰我“天涯何处无芳草”,甚至给我发其他帅气男明星的图片。
怎么说呢?老父亲,大概是,女儿没有男朋友,担心女儿;女儿有男朋友,更担心女儿。
若是女儿带某个臭小子回来,老父亲一定会全方位观察对方,考验对方,不会放过任何一个细节。
但就算老父亲不满意,女儿坚持的话,妥协的还是他。还得自我安慰,儿孙自有儿孙福。
父亲就算愿意养女儿一辈子,也需要他寿命允许啊。于是,便只有心中一万个不情愿地拉着女儿的手,把她交给另一个男人去保护。
余光中最担心某个女儿带个外国人回家,无法接受满嘴外语的混血外孙,倒也挺符合我对他的刻板印象——爱国。
但就算有再多的担心,也只能选择放手,故作开明,让女儿自由选择。余光中唯有心中祈祷,让猪拱白菜那天,来得再慢一点。
以前看到结婚类文学作品中,父亲总会百般为难挑剔女婿,未免太过刻意。
如今读了《我的四个假想敌》,总算能体会到老父亲的心酸,不为难女婿,难解心头之恨。
保卫女儿这场战争,父亲总会输得一干二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