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了解孩子②
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
第二个外部环境因素是孩子在家庭中的位置。‘家庭星座’体系指出,家庭成员间的特殊关系类似星座,例如一颗星星与其他星星组合成北斗七星,每个星星都有其位置,星星之间又各自联系。每个家庭都存在特定的形态,在成员互动和相互影响下,每个人发展出不同的特质。每个人在‘’家庭星座‘’中所处的位置------他所扮演的角色------会对整个家庭的行为模式和子女的性格特质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
当父母亲有了孩子,就出现了复杂的家庭关系。妈妈的角色和妻子的角色不同,爸爸的角色和丈夫的角色也不能混为一谈,孩子的出现让夫妻关系空间增加了一个新纬度,这个婴儿是独生子,从他的角度看家庭关系,和从父母的角度看家庭关系是不一样的,婴儿处在接收父母亲关注的一端,而父母处在给予这个独生子关注的一端,其中妈妈给予婴儿大部分的照顾,因为这是她的职责,三个人发展出非常明确的‘’给予和接受‘’的关系及行为模式------非常典型的相互影响,父母之间甚至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原因发生冲突。这种关系结构因为孩子的出现而产生,而孩子会以他的行为影响父母。
第二个孩子出生了,原有的三人组合变了,‘’小皇帝‘’突然被废黜了,他不明白谁导致了这个情况,但他现在必须面对自己的家庭地位的变化,对‘’篡位者‘’和允许改变发生的爸爸妈妈表明自己的立场,‘’家庭星座‘’发生了的改变,新成员加入了这个‘’关系网‘’,新成员是个婴儿,第一个孩子发现,非常有必要重新确立自己的地位------他是年长的孩子,另一方面,新来的婴儿发现自己的地位‘’是家里的小宝宝‘’,然而,因为有哥哥,这个小宝宝的地位和第一个孩子曾经的小宝宝地位具有不同的意义。
第三个孩子出生的,每个人在‘’家庭星座‘’中的位置又变了,爸爸妈妈现在有了三个孩子,老大曾经被‘’废黜‘’,现在轮到老二被‘’废黜‘’了,老二现在发现,自己被夹在中间-----在老大和新生婴儿之间。随着每个新生儿的出现,‘’家庭星座‘’就会因为新的互动方式和新的行为模式而呈现出新面貌,这就是同一个家庭的孩子,个性不尽相同的原因。我们发现,如果两个孩子都是老大,即使他们来自不同家庭,他们之间的共同点通常也会比同一个家庭中老大和老二之间更多。
随着‘’家庭星座‘’逐渐发生变化,每个孩子都会通过自己的方式确立自己所占的位置,就好像通常人们会认为邻居家的草坪长得更好一样,孩子们也容易认为别人的位置比自己的好,当老大觉得老二对自己的地位造成威胁时,他会认为有必要调整自己的内在环境,结果通常是要么选择放弃,要么在某些方面努力保持领先,已达到弥补和平衡。老二也一样,通常他们会对老大的进步和成长感到不满,会想尽办法超越,或者放弃。孩子们对自己排行重要性的认识,完全取决于他们对家庭位置的看法,也就是他如何去理解每个人的家庭位置。并不是所有排行老大的孩子天生都要争抢领先。每个‘’家庭星座‘’都会因为其中每个人理解的不同而不同,童年的理解和决定,会留下终身印象。通常,大多数家庭里都存在明显的竞争现象,尤其是老大和老二之间,他们会刺激对方朝相反的方向发展,如果父母常用两个孩子做对比,误以为这个方法可以刺激孩子们更加努力,实际上会更糟糕。孩子们会背道而驰,他们会很气馁的将这个对比的领域割让给较成功的一方,自己选择相反的方向,老大在某个方面成功,老二就会把这个领域视为‘被占领区’,转而发展完全相反的方向方面。
也有可能在有的家庭里,老大因为老二卓越的表现而气馁,让老二成功的超越了自己,比如,老大可能是个平庸的女孩,而老二是个可爱的女孩,并成功的引起许多关注,让姐姐黯然失色。这样的家庭星座会怎样发展?取决于每个孩子对生活现状和自己位置的理解,以及他为应付前两者所做的决定。
每个‘’家庭星座‘’成员的行为模式,由他们对自己家庭位置的想法来决定。同时,每个人的行为模式又微妙的影响着其他人的行为的,每个孩子的行为都是在给其他孩子提出问题:我要对他的行为做何种应对?孩子们的决定,决取决于他们怎样诠释自己的地位和其他孩子的表现,如果这个诠释是错误的----很多情况的确如此------错误观念就形成的,如果父母觉察到这些错误观念,他们就能够引导孩子做出正确的分析和决定,至于如何引导我们会在后面加以说明。
案例
十岁的乔治和八岁的大为暑假时共同负责修剪草坪,如果他们不把修剪后的草坪垃圾清除干净,妈妈就不准他们第二天去游泳,大为负责前院,乔治负责后院,中午修剪完,大为走进屋里大声宣布:‘’妈妈,我是个好孩子,我已经做完我的工作了。乔治在路上玩呢,都还没开始干呢!‘’‘是啊,亲爱的,你一向是个好孩子’,妈妈回答,‘你去把乔治叫回来,跟他说,是我要他回家!’大为找到乔治对他说:‘妈妈让你回家,你倒霉啦,我已经清理好我负责的院子了,你都还没开始干呢!’乔治转身面向大为,打了他一拳,接下来两兄弟打了一架,两人回到家,大为向妈妈哭诉,被哥哥打得经过,他认为哥哥根本是‘’无缘无故‘’打他。妈妈对哥哥说:‘噢,乔治,你怎么总这么坏呢?为什么你就不能好好做你应该做的事?你不能对弟弟好点吗?你们应该相亲相爱,而不是老打架。’
兄弟俩这个让人头疼的关系始于弟弟大卫出生后不久,那时候乔治两岁,变得非常难管,他目中无人,抵触情绪严重,行为不端,总惹麻烦,妈妈经常责骂他,而弟弟大卫是个快乐的小婴儿,每次妈妈对她表达爱和亲昵,它都迅速做出回应,妈妈不断称赞他是个好孩子,妈妈隐约知道乔治有些嫉妒刚出生的小弟弟,但不明白为什么,她觉得自己仍然在乔治身上花了很多时间,而乔治看到的是,弟弟大为取代了自己在妈妈心目中的地位,妈妈对这个小宝宝的优点十分喜爱和欣赏,于是乔治便放弃了这个好孩子的领地,他转而成为‘’坏孩子‘’,以得到妈妈的关注,虽然大为是‘’好孩子‘’,但他总能巧妙的让乔治和他发生冲突,这样就会使乔治的形象更加糟糕,以为是他‘’好孩子‘’的地位,而乔治和弟弟大发生冲突,又是想通过这个事实证明大卫抢了自己的‘’头等位置‘’,通过冲突击败他,取得心理平衡,兄弟俩用不同的方式都不让爸爸妈妈省心,他们俩的行为基于两人如何诠释自己的家庭地位,并且根据自己的诠释和对方互动,以保持关系的平衡感,显而易见,兄弟俩对自己的诠释完全没有意识,也不清楚自己其实是竞争和冲突的参与者和维持者。
而在三个孩子的家庭里,原本是‘’小宝宝‘’的老二失去了原来的位置,成为中间的孩子,他面临一个困难处境,老大和老小会联手对抗这个共同的‘’敌人‘’,使得老二两头受压,身为老二的孩子突然发现自己既没有老大的长处,也享受不了‘’小宝宝‘’的特权,因此,他容易有被歧视和被虐待的感觉,觉得生活和周围人都很不公平,他很可能喜欢挑衅别人,通过这样的行为来证明生活就是不公平,除非他能找到改变这种思维的方式,否则他一生都会认为生活不公平,自己没有什么机会。但是如果中间的孩子取得了比其他兄弟姐妹更好的成绩,他的公平感就会增强,如果一个家庭中,妈妈是个高标准严要求的人,而中间的孩子是个女孩,那么这个女孩就可能会模仿妈妈,也成为高标准严要求的人,她会利用自己的女性特质在家里以及今后的生活中,达到那些标准和要求。如果一个家庭中成员们普遍重视强壮的男性气质,那么生活在中间的女孩就有可能去和哥哥及弟弟竞争,可能会发展成‘’男人婆‘’,甚至比哥哥和弟弟更男孩子气。同理,如果一个全是女孩的家庭中父母对没有儿子感到遗憾,那么其中一个女儿可能会表现得像男孩子,而让父母高兴,而如果中间的是唯一的男孩,则会出现几种不同的情况,有可能他因为自己的性别,从姐姐妹妹中脱颖而出,不会因为是中间的孩子而受气或逊色,但是如果妈妈比较强势。这个中间的孩子就会感受到妈妈对懦弱的爸爸的不屑,他会觉得自己处境困难,容易逃避,认为男性不值一提,他也有可能站在妈妈一边,也对爸爸强势,发展成大男子主义,他还可能和爸爸联手,用微妙的行为反击妈妈以及她的权威,他会朝哪个方向成长,取决于他对自己家庭地位的诠释以及潜意识的决定。
在四个孩子的家庭里,老二和老小通常会成为盟友,他们会表现出相近的兴趣、行为和性格特质,孩子们之间相互竞争时,是在表达他们的不同,而他们什么时候会发展成盟友,并没有统一的法则,但这对家庭状态很重要,孩子们之间的共性是整个家庭气氛的体现,而它们的差别,是他们在‘’家庭星座‘’中不同位置的体现。
如果是女孩中的唯一男孩,不论他排行老几,他都会发现,他的性别既可能是优势,也可能是劣势,完全取决于这个家庭怎么看待男性角色,以及他对能否承担这个男性角色的诠释和决定。而男孩中唯一的女孩也会是同样的情况,如果这个女孩体弱多病,并且因此受到家人的同情和怜悯,那么她就会发现,体弱多病是个优势,如果这个家庭重视强壮而看不起弱小,那她就会发现自己面临困境。她有可能会选择放弃变得强大,生活在哀怨之中,认为自己没有家庭地位,生活充满磨难,她也有可能竭尽全力克服体弱多病的特点,力求和健康孩子一样有能力,甚至比他们还好,如果是在一个成员都很活跃的家庭里,这样的选择就会难上加难,比方如果这个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那几乎可以说,她再努力也无法和身体健康的孩子一样活跃,而如果他放弃,有可能会被家里人取笑,那么这个孩子很有可能会朝完全不同的方向发展,不是成为爱好运动的人,而是成为一个学者。
如果第一个孩子夭折后家里又有了第二个孩子,这个孩子会面临两难的境地,他在家里位置上是老二,前面总有个‘’亡灵老大‘’,然而他的现实位置却是老大,再加上一种可能,妈妈可能因为失去了第一个孩子,而对这个孩子过分保护,恨不得把它用棉花团包起来,那么这个孩子有可能选择在这种令人窒息的家庭气氛中做一个倍受宠爱的人,也有可能选择竭尽全力反抗这种过度保护与争取独立。
老小在家庭的地位很独特。他很快便能发现,因为自己的无能为力而拥有了许多‘’仆人‘’,如果父母对这种心理没有觉察,就会很容易让老小通过这种方式维持特权,总想办法让家里人围着他忙个不停,这个‘’无助的小宝宝‘’宁愿别人替自己做,也不愿意自己动手,这样很容易,但对孩子的性格健康却很危险。
独生子的情况是另一种困境,这个活在大人世界里的孩子,仿佛是被巨人包围的小矮人,他没有兄弟姐妹能让他发展和同龄人的关系,那么他的目标很可能是取悦或变相操纵成人,他可能会发展出大人的看法,理解力早熟,他总是‘’掂起脚尖走路‘’,希望达到大人的高度,他还有可能会是一个永远没机会长大的婴儿,总在大人之下,他和其他孩子的关系容易紧张和不稳定,他不懂得怎样了解其他孩子,而其他孩子可能会觉得他是个‘’胆小鬼‘’,除非他很小就经常和其他孩子相处,否则他很难发展出孩子群体的归属感。
事实上,没有所谓的‘最理想的子女数量’。无论一个家庭有多少个孩子,都会有自己家的问题。这些问题是由家庭全体以及每个成员如何诠释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产生的,不论家里有多少个成员,都会互相影响,没有某个因素是影响孩子成长的决定性因素,孩子们相互之间的影响,又反过来影响父母,每个人都对自己和其他人的发展有主动的影响,例如前面提到的乔治和大卫的案例,乔治眼里的家庭情况是,婴儿大为是个掠夺者,他强占了妈妈所有的爱和关注。所以对乔治来说,做个‘’好孩子‘’没有用。然而,如果他表现出不良行为,至少妈妈会注意他!那么对他来说,宁可被责骂也不愿意被忽视。这样的矛盾想法,让乔治的心理上趋向成为‘’坏孩子‘’,因为这样他才能找到自己家庭定位,我是一个‘’坏孩子‘’,而大人拿我没办法,这就是我的存在价值,当然,乔治并不是真的用这些词语思考,这是他潜意识里的信念,她通过不良行为赢得妈妈的关注,他不快乐,他认为他所面临的障碍绝对难以克服,因此她变得沮丧,对生活中的这个难题,他趋向负面解答,因为他找不到其它方法来克服障碍,因为他看不到和这个婴儿相比自己能得到什么好处。而妈妈频频对他的不良行为产生反应,这反倒更加鼓励了他的不良行为,再加上爸爸的责备:‘’为什么你不能像弟弟一样?‘’乔治更确认他只能用‘’坏‘’来得到关注,也更进一步确认了那个婴儿是‘’好‘’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为会变得更好,这又增加了乔治的压力,即使他更不愿遵从爸爸妈妈的要求去爱护弟弟,因为这个推翻他的人,是被他认定为‘敌人’的人,大为持续以‘’好‘’来维护他的地位,而乔治更成为‘’坏‘’。父母责备‘’坏‘’的,支持好的,加剧了这个关系,造成两个孩子的对立冲突,使得他们的关系纠缠不清。
前面的几个例子让我们看到,孩子对外部环境的反应各不相同,并没有放四海而皆准的规则,让父母提前预测。然而如果父母能够对‘’家庭星座‘’的情形有主动的意思,就会理解以前的困惑,敏锐的观察能够给人意想不到的领悟,当我们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就能应付自如了。
孩子是如何做出反应的?
关于‘’塑造孩子特质‘’的书籍和理论很多-----这样的理念里,孩子仿佛是块橡皮泥,大人的工作就是把他们塑造成符合社会标准的人,这是非常错误的理念,从前面的例子来看,这个观念正好与事实相反,在我们知道之前,孩子就开始为自己、父母和周围环境塑造他们自己特质,孩子是鲜活的、充满生命的独立个体,他们和大人有同等的力量,建立与他人的关系,孩子建立的每个关系都不尽相同,每个关系的特性都取决于这个关系中双方的互动和贡献。每个关系的变化也取决于这样的互动和对变化的反应。关系中的两者可能是大人与大人,可能是孩子与孩子,也可能是大人与孩子。这些人际关系中的每个因素都有可能因为其中一方的变化而变化。发展这些人际关系时,孩子会通过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在其中给自己定位,孩子会尝试每件事,如果成功的达到目标,那么他就会把这个方式保留下来,将此作为给自己定位的方法之一,有时候孩子会发现同一种方法,未必处处适用,那么他会有两种选择,要么不尝试,不再发展这个关系,要么采用新的方式发展不同的人际关系。
案例
九岁的吉斯是独生子,在家里是个讨人喜欢的孩子,他帮妈妈做家务,会去做几乎所有能让爸爸妈妈高兴的事情,他安静、有礼貌、顺从、干净整洁,总是将玩具放回原处,可是在学校他却是个问题,学生老师说他‘’很孤僻‘’,从来不打扰其他人,也不和同学互动,他什么都不做,一直坐着做白日梦,老师经常需要提醒吉斯做下一件事情,吉斯没有朋友,也不参加体育比赛和班级活动。
在家里,吉斯是大人世界中唯一的孩子,享有特殊地位,同时他通过行为得到了大人的喜爱和认可,这又进一步让他给自己定位,而在学校里,他的周围是和自己一样的孩子,这些孩子还因为吉斯的冷漠及不合群而嘲弄他,吉斯本来尝试通过学习得到特殊地位,但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老师没有认为吉斯与众不同,没有让他成为孩子中间地位特殊的一个,吉斯不知道可以用其他什么方法和同学们竞争,他不会完美投球,也不能通过礼貌举止打动同学。于是吉斯打了退堂鼓,他没有尝试新的人际关系,而是一直独处做自己的白日梦。
孩子也可能和父母分别发展出完全不同的人际关系。
案例
五岁的小马和七岁的吉米总是不断胡闹,把妈妈搞得手忙脚乱,两人在制造麻烦上堪称一对,他们想要什么东西时,先是低声哼唧耍赖,然后大声嚎哭,最后尖叫怒吼,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可是,当爸爸在家时,他们却显得的非常规矩,只要爸爸看他们一眼,他们就会赶紧做该做的事,爸爸无法理解妈妈说的孩子们的那些表现,因此他经常洋洋得意的说:‘’他们就听我的。‘’
这是因为孩子们知道妈妈会对他们让步,而且对他们的不良行为除了唠叨没有其他方法,而爸爸言出必行,他的行为中体现的坚定,孩子知道爸爸有底线,而妈妈没有底线。
因为家庭成员性格不同引起的不论是难题还是挑战,如果家人致力于和谐的家庭氛围,这些问题都可以得到改善,没有所谓的完美关系,我们需要的是有所进步而不是完美。假如父母中的一方明白‘’中间孩子‘’产生了被冷落的感觉,那么爸爸或者妈妈就可以按照这个线索帮助这个孩子,用合适的方式作出努力,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假如父母中的一方知道老大因为老二的飞速进步而感到灰心丧气,那么爸爸或者妈妈就能寻找机会增加对老大的鼓励,让他重拾信心,假如父母中的一方了解到最小的孩子有可能通过拐弯抹角的操纵,让全家人为自己服务。那么爸爸或者妈妈就能帮助老小逐渐理解他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取得成就感和生存意义,而不是通过让别人替自己做事这种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