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散文读一本好书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作者: 跛脚青年 | 来源:发表于2018-05-12 20:54 被阅读73次

    总觉得有很多想要表达,却又无从说起。 感情的事情大抵如此,尤其是一种跨越两个世纪、两代人的情感世界。

    反反复复写来写去,总想去写出一种大家都能接受或者理解的文字。但最后还是发现感情的事情,因人而异,今天阿拐就权当讲述一下自己对于这个故事的感受。

    你可以看做这是一场爱情的故事,或者是一场亲情的故事,亦或者是一段历史。

    一段关于我们“我们仨”的故事。

    1997年3月3日,距离春节已经过去将近一个月的时间,北京依然十分寒冷,在海淀区的一家医院里,一个老人看着窗外树枝上微微翘起的嫩芽,这应该是到了万物复苏的季节,但她的至亲骨肉却要渐渐离她而去了。

    这是一间危重病房,病人在昏睡着,鼻翼的呼吸时快时慢,老人看着病床上的女儿,虽早已不再青春,但被病痛折磨的惨白的脸,心中五味杂陈,然而这一切错综复杂的情感,都无人可以诉说,因为她最亲密的人,她的丈夫,此时正在北京的另一家医院里,奄奄一息。

    说起这位老人的丈夫,曾写有一部被誉为现代版《儒林外史》的著作《围城》,作者正是文学大家钱钟书先生。随后主演陈道明在1990年凭借同名电视剧更是获得了第十一届“飞天奖”最佳男主角。

    围在城里的人想逃出去,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对婚姻也罢,职业也罢,人生的愿望大都如此”。出现于电视剧开始前的这段关于爱情、工作、人生的短句,正是出自钱钟书的妻子杨绛,为《围城》写的后记。



    今天所写的这本书,我们且不谈这部被称为现代版《儒林外史》的著作《围城》,一起来聊一聊钱钟书的妻子杨绛先生,在晚年所写的一本记录与丈夫钱钟书及女儿钱瑗一同生活的回忆录-《我们仨》。

    在这本仅仅只有九万字的散文式回忆录中,杨绛先生以简洁却又深重的文字,回忆了一家三口在几十年中风风雨雨却又平淡幸福的生活。我们试着从书里以及书外他们所经历的一些故事,一起来感受夫妻二人这一生最为真挚的爱情,以及一家三口最为深厚的亲情。

    在书中第一部分,“我们俩都老了”中,杨先生有一晚梦到与钱先生散步,而钱先生却半路失踪,醒后便埋怨丈夫不管自己,钱先生安慰她说这就是老人的梦,他也常做。

    于是到了“我们仨失散了”里,杨先生便做了一个“万里长梦”,梦中的女儿与丈夫都相继离她而去了,最后只留下自己以及成为了“客栈”的“家”。大概杨先生只是希望最后的分别,真的都只是一场梦,他们仨只是在梦中暂时走散了。

    再后来到“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杨先生开始用平淡却深情的文字记录他们仨一生只求相守,与世无争的日常生活。或许也是在告诉我们,只要一家人在一起,无论生活多么苦涩艰辛,都会变得甜润幸福。

    1932年钱钟书初识杨绛于水木清华,在充满疑虑的第一次单独见面时,钱钟书只说“我没有订婚”,杨绛也只回复“我也没有男朋友”。在随后钱钟书每日一封信的爱意中,两人终于走到了一起。

    (1934年钱钟书回到清华看望女友杨绛)

    1935年春天钱钟书决定去英国留学,并报考了中英庚子赔款留学考试,并最终以第一名87.95分的成绩考取了牛津大学的英国文学专业。同年七月十三日两人在无锡举行完婚礼之后一同前往英国,开始了一同求学的生活。

    (1935年两人在前往英国的邮轮上)

    初在一起,杨绛发现钱钟书生活上很是笨拙,用不好筷子,不会打蝴蝶结。而两人一起学习知识一起学习生活,虽有磕绊,但却依然充满快乐。

    我们入住新居的第一个早晨,拙手笨脚的钟书大显身手,我入睡晚,早上还不肯醒,他一人做好早餐,用一直床上用餐的小桌把早餐直端到我的床前,我便是在酣睡中也要跳起来享用了,他煮了五分蛋,烤了面包,热了牛奶,做了又浓又香的红茶。

    我们一同生活的日子,除了在大家庭里,除了家有女佣照管一日三餐的时期,除了钟书有病的时候,这一顿早饭总是钟书做给我吃。

    到了英国的杨绛本打算进女子学院研修文学,但名额已满,于是她自修西方文学,经常往图书馆里跑,两人甚至还比赛,一起看谁读的书多,读完两人还要相互点评一番。

    作为钟书的妻子,他看的书我都沾染些,因为两人免不了要交流思想的,我们文学上的交流是我们友谊的基础,彼此有心得,交流是乐事、趣事。

    (1936年两人于牛津校园内)

    很快,在转去法国求学期间,杨绛怀孕生女,之后有些日子便是钱钟书独自一人在家生活,因为生活笨拙,每次到产院探望,总会报告自己的状况。

    钟书这段时间只一个人过日子,每天到产院探望,常苦着脸说我做坏事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东家的桌布染了,我说“不要紧,我会洗”,他就放心回去,然后又做坏事了,把台灯砸了,我问明是怎样的灯,我说“不要紧,我会修”,他又放心回去,我说不要紧,他真的就放心了,因为他很相信我说的不要紧。


    (1938年一家三口乘邮轮返回国内)

    多年后,杨绛回忆她与钱钟书的婚姻不禁甜蜜地说道:

    “ 我已不记得哪位英国传记作家写他的美满婚姻,很实际,很低调。他写道:

    我见到她之前,从未想到结婚;

    我娶了她十几年,从未后悔娶她,也从未想要娶别的女人。

    我把这段话读给钟书听,他说:我和他一样。我说:我也一样。

    而杨先生在书里写到二人之间仅有的一次吵架,却是我们一般人所吵不起来的。

    我和钟书在出国的轮船上曾吵过一架,原因只为一个法文“bon”的读音,我说他的口音带乡音,他不服说了许多伤感情的话,我也尽力伤他,然后我请同船一位能讲英语的法国夫人公断,她说我对、他错,我虽然赢了,却觉得无趣,很不开心。钟书输了,当然也不开心。

    常言“小夫妻船头上相骂,船杪上讲和”,我们觉得吵架很无聊,争来争去,改变不了读音的定规,我们讲定,以后不妨各持异议,不必求同。

    但此后几年来我们并没有各持异议,遇事两人一商量,就决定了,也不是全依他,也不是全依我。我们没有争吵的必要,可是这回我觉却觉得应该争执。

    回国后,两人又因国内战事经历了多年奔波及艰苦生活,于新中国成立之后一同调往清华大学工作,之后又一起调往外国文学研究所。

    (1950年一家三口于清华园宿舍外)

    而随之而来的却又是持续二十余年不停的政治动荡。虽然仅仅是个文学研究所,但这些不明就里的文学工作者依然会被卷入风波之中。三反、肃反、“鸣放”、反右、双反、拔白旗等等一个个层出不穷的“人民内部矛盾”被发动起来又被另一个运动补充上去。

    政治运动虽然层出不穷,钟书和我从未间断工作,他总能在工作之余偷空读书;我“以勤补拙”,尽量读我工作范围以内的书。

    我按照计划完成《吉尔布拉斯》的翻译,就写一篇五万字的学术论文,记不起是1956年或1957年,我接受了三套丛书编委会交给我重译《堂吉诃德》的任务。

    随后十年动乱开始,夫妻二人又先后被革命群众“揪出来”,成了“牛鬼蛇神”。随后两人又先后下放五七干校经历多年颠簸。

    在下放期间,两人所在的地方相隔不远,专职通讯员的钱钟书每次借到邮递局去领取报纸信件的机会,都会绕到不远处杨绛先生所在的学习地点,停留片刻,隔溪与妻子进行交谈,聊各自最近的写作,亦或是有说有笑聊聊最近的生活。

    在1972年回京后为了躲避不定期的清查,又一起与女儿钱瑗寄住在她学生期间的北师大宿舍。随后夫妻二人又一同搬至一间废弃掉的办公室,在这里要兼顾吃喝拉撒睡,但还是会因为距离图书资料室很近而感到生活充实而有意义。

    (1981年一家三口于三里河的家)

    直到1977年已经年近70的夫妻二人终于在国家的关心下有了属于自己的住所,并一直在此生活到最后。一直到1994年钱先生住进医院,这期间十余年的时间,夫妻以及女儿三人度过了人生最幸福也是最快乐的一段时光。

    有时夫妻两人一起泡脚也会玩儿个我们一般人玩儿不了小游戏。钱钟书擅长意大利文,杨绛擅长法文,两人会互相用各自擅长的语言说个词语,另一个人用自己擅长的语言表达出来,你来我往不亦乐乎。

    (1985年7月两人结婚50周年,老两口互相理发)

    “人世间不会有小说或童话故事那样的结局“从此,他们永远快快活活的一起过日子”。

    人世间没有单纯的快乐,快乐总是带着烦恼和忧虑。

    人世间也没有永远,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居处,但老病相催,我们在人生道路上已走到了尽头。”

    1997年早春,阿瑗去世、1998年岁末,钟书去世,我们三人就此走散了,就这么轻易是失散了。“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现在只剩下了我一人。我清醒的看到以前当做“我们家”的寓所,只是旅途上的客栈而已,家在哪里,我不知道,我还在寻觅归途。

    (晚年独自生活的杨绛写作间隙休息片刻)

    女儿和丈夫相继离去,对于杨绛来说是失去了生命的一部分,面对这无法承受,无法抚平的伤痛,杨绛却选择了一件自己力所不能及的事,翻译了先前并不通晓的,用古希腊文写作的,柏拉图的《斐多篇》,她觉得这本书的内容同他们之前一家三口平时的生活、平时的对话,同他们对于这个世界真理的认识、追求以及态度都能够产生共鸣。

    在钱先生离开之后,留下很多的学术成果,以及大量的笔记和遗作,没有来得及公之于众。为了让“死者如生,生者无愧”,杨先生又开始怀着巨大的悲痛清理战场,已年届九十,本已身心交瘁的杨绛对钱钟书的全部手稿,开始进行精心的整理编排。

    多少年,一页一页的耐心细致,拿剪子浆糊粘贴补,有的纸张已经变脆了,成两半了,还要拿纸去贴好,补好。终于在2011年,杨绛先生100岁的时候全套20册的《钱钟书手稿集》正式出版。她后来回忆道,此中的艰难辛苦,难以言表。

    读完这本书,多少都会让我们对人生产生一种重新的认识,我们究竟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想过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我们仨”的生活并非一帆风顺,经历了国外留学生活的不适与繁重,回国生活的战事动荡,再到层出不穷的政治运动以及最后白发人送黑发的痛苦心酸。

    其中痛楚与境遇很多是我们此生或许都不会经历的,但即便如此,从几万字的文字记录中,感受到更多的依然是一家人生活的温暖与爱,而这份温暖与爱或许就是他们对待人生的态度。

    近来一部《后来的我们》刷爆了朋友圈,一首《后来》又唱哭了众人,仿佛一瞬间青春易逝的人都在缅怀,正值青春的都在憧憬,似乎都觉得这才是该有的青春。

    不得不说近几年这一票的自带痛点且充满狗血剧情的青春片,好像与无数人内心的自己引起了不少共鸣,但细细想来这真的是我们所希望经历的吗?

    最后也真心祝福读到这里的每一位朋友,不论经历怎样的生活之后,都能遇到一个对的人,一个用爱陪伴自己一生的人,毕竟“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相守是最温暖的承诺”。

        Tips:    

    感谢每一位朋友的阅读

    如果想获取本期书籍

    只需在公众号回复

    “我们仨”

    即可获得相应电子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exwhd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