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读了费孝通的《乡土中国》有感而拼凑写了一篇笔记。
我生在一个小山村,那里有我的父老乡亲,更有我无数的童年回忆。
我的小时候,调皮又捣蛋,上山摘果子、逮蝎子;下河游泳、摸鱼;爬树摘槐花、打枣、掏鸟蛋;去邻村的核桃园里偷核桃,被一只大狗追的狼狈逃窜,还丢了只鞋子;把人家的一大堆秸秆给点着了,漫天的烟火,被我妈给揍惨了,我哭的稀里哗啦,觉得这当妈的也太狠了点。
跟着一大帮小伙伴天天耍,慢慢的就都长大了。
一群小伙伴站一排撒尿,比谁尿的更远,却又嘲笑小鸡鸡比较大的小伙伴,说人家是流氓。慢慢才知道小鸡鸡比较大,是有优势的。
夏天的晚上,在麦场里,一帮小屁孩追逐着玩“三个四”的游戏,又或者围在大人旁边听他们讲以前的故事。
过年了,头天晚上就把新衣服放在床头,早上早早起来穿上新衣服,先给爸妈拜年,领压岁钱,再去给爷爷奶奶拜年,然后跟着大人挨家挨户去拜年,嘴里喊着“大爷,大妈,叔叔,婶子”,口袋里塞满了各种糖果。
小时候成绩好,村里人几乎都认识我,一看到我,就会说,哦,这不是刘根(我爸的小名)家那个孩子吗,可聪明,学习可好了。哎哟,我那个心里啊,比吃了蜜还要甜。
中国的农村是熟人社会,一般是一个姓氏宗族繁衍扩大,又有外来户不断加入,才形成了村落,大家彼此都很熟悉。有人敲门,你问“谁啊”,得到的回答往往是“我”,不用再问,单从口音就知道来者何人了。甚至人未至,光听脚步声,也能听出来是谁。
农村是个熟人社会,圈子也很小,所以大家就特别特别八卦,张家长、李家短的,兄弟闹别扭的,妯娌骂街的。大家打打骂骂的,日子一天一天,这生活还是得继续。
以前的农村,大家都比较穷,逢红白喜事,街坊邻居的都会帮衬着点,一呢给点钱,二呢去帮忙。给的份子钱和收的份子钱,都得记下来,以后得慢慢的扯平。每逢红白喜事,我爸兄弟几个就得开个家庭会议,商量每个人随多少钱。农村是宗法社会,也是礼法社会,农村人一直相信礼尚往来的道理。现在大家不缺钱了,不需要大家再给份子钱帮衬一下了,但是大家还在沿袭这个习惯,就当是随喜了。但有可能再过些时间,份子钱也就会消失了。
红白喜事是小孩子最开心的时候,白事去帮忙,能蹭几顿饭吃;喜事,去帮忙,能要到糖和红包。农村还有一个习俗,叫回门。婚后第二天,新郎带着新娘回娘家来,新郎的称号是“姑爷”,那一天,也是唯一的一次,姑爷坐在上座上,来接受娘家一大帮人的敬酒,一般来讲会被灌醉。以后再来女方家,就只能坐在下首,端茶倒水伺候着了。
我还没老,还没到写回忆录的时候,今天罗里吧嗦的写这篇笔记,纯粹是为了完成打卡任务。
现在的老家已经被老王的万达给征用了,童年的那些记忆只能去我的大脑和我啰啰嗦嗦写的一些笔记里去找了。
今天是感恩节,现在中国人过西方的节日比过自己的节日还要隆重了。既然大家都要过,我也不能免俗,显得自己多清高是的。今天有个广告视频被刷屏了,那是来自陌生人的关心和爱,我们已经从一个熟人社会进入了一个陌生人社会,我们非常需要这样的关心和爱。
这个世界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好,但似乎......也没那么糟。
所以,请善待自己和周围的人,感谢有你们,有你们真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