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色,性也。食物对我们来说是满足我们需求的头等大事。在印度瑜伽文化里,食物有三类,分别是悦性、变性和惰性。素食属于悦性食物,给与人宁静平和的能量,而多数加工类食物属于变性食物,会让人变得不安定。而所有的肉、蛋和辛辣类食物则属于惰性食物,顾名思义,会给人消极的能量。
作为曾经无肉不欢的肉食一族和甜食依赖者,当心情不爽时,来份辣味烤翅或巧克力就会抚慰疲惫沮丧的内心,暂时忘记一切烦恼。当然用厚重的食物医治沮丧就如同乱世用重典,收效只是在一时而已。
习练瑜伽一段时间后后,发现无论是瑜伽课前还是课后,一顿荤食确实让身体感觉沉重慵懒,于是带着无可无不可的心不情不愿的开始了我的素食之旅。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素食的清淡味道常常使我时不时就奋力挣扎一下,鱼肉一顿才罢休,所以我的素食进行的徒有其名,直到因缘巧合我经历了一次三日禅修,使我对食物有了新的认识。
三日禅修是在寺院里,一日三餐当然都是纯素,餐前法师带领大家念诵餐前祈愿文,祈愿食物供养佛法僧、供养十方众生,然后禁语用餐。我发现,当用敬心和静心吃饭时,食物的味道变得丰富起来,谷物的甘甜、蔬菜的清香竟轻轻柔柔纷纷的冒了出来,餐后用开水涮碗,再把水喝掉,看着几乎干净的碗,饱食的胃和满足的心也如同被洗涮了一番,随之变得清爽舒畅。
禅修结束后,我自然而然的重新开始了素食,只是此素非彼素,因为我对食物有了恭敬心,食物是供养,它能供养、滋养一切,有了这层觉察,往日平淡的食物都能吃的甘甜。
有一天晚上自己在家,下了一小锅清汤面当晚饭,可只吃掉一半,第二天早上看到锅里剩下的面,毫不犹豫放弃到单位吃丰富早餐的念头,把剩面热热当做了早饭,就着豆腐乳同样吃的甘甜。把供养生命的食物扔掉对我来说已经变得不再可能。
对食物的恭敬心反过来其实也是对自己的恭敬,因为自己恭敬对待的食物才会真正滋养自己。
我想现代人脾胃不好居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以怠慢心对待食物,养胃不如养心,若能敬心静心吃饭,也许人们的脾胃之忧就会不治而愈。
对食物的恭敬心也体现在清淡饮食上。心静于内味淡于外,当心安静时,味觉敏锐起来,就会自然而然的排斥厚重的食物。
人们以追求幸福快乐为目标,其实清净心才是幸福快乐的源头,“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可不是么,当心清净了,连食物都会成为幸福和快乐。
食物与供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