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天在研读关于写眼睛方面的书籍,读着读着,突然很有感触,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任何一个点都值得,字斟句酌,知其然而知其所以然。
曾记否,老师说或家长说,下课多看看窗外的绿树,缓解眼疲劳,预防近视。但听着听着,我们只关注了绿叶,甚至出去了也盯着绿叶瞅瞅,仿佛它是眼睛的充电宝,而却忽视了远方的蓝天,隐约的山脊。
仿佛没人留意,向远看才是真正的初衷。
有幸拜读一本由国内一位40多年科研+临床的知名眼科专家写的书,了解眼睛工作原理及预防近视措施,才更加精准明晰地理解“多看看窗外的绿树”这句话背后的逻辑,重点不是绿叶,是远方,是触发睫状肌改变原先紧绷状态的一个物事。
有人说现在是个幸运的时代,又是个可悲的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成熟,我们能便捷高效地获取自己想要的知识,同时,我们周围也不断地涌现出形形色色的创新,加工,二次创作等等,让我们目不暇接。信息洪流澎湃向前,携裹着我们顺流而下,很多似是而非的道理,让我们仿佛学到很多,又感觉还差点意思,往往拿A来考究B,拿B来对比C,说的头头是道,大家拍手称赞,结果某一天突然发现A还是个冒牌货……
我想,在这个信息发达的时代,我们看事看物都要带着一双批判的眼睛,不是鸡蛋里挑骨头,而是辩证的看待接收到的信息,关键点更是需要多方探究,就像我国领导人常说的一句话,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以前的真理不一定通用于以后,当下的公论也不一定适应未来的土壤。
就比如我写的这篇文章,何尝不是盲人摸象般的片面之词呢。
网友评论